【摘要】本文通过构建人才培养视阈下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体系,以培养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的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加强过程管理,提升活动质量,从而达到育人目标。
【关键词】红河学院学报投稿,人才培养,党支部活动体系,育人
一、党支部活动关于人才培养的分析
(一)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职责是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高等教育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因而,党支部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应该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作为其最重要的使命,使活动不脱离教育的本质和主题。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大学生党的支部委员会要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其明确规定了党支部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广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的职责,因此党支部活动的开展要紧密围绕此项职责,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支部活动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党支部要发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就必须要以思想政治为龙头,以支部活动开展为抓手,通过活动的形式将学生引领到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来,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此有必要构建完整的党支部活动体系,贯穿学生的大学生涯,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手段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使之专业成才、精神成人。
二、人才培养视阈下构建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体系的原则
(一)构建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参与并适用的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体系。党支部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广大的学生团体,组织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党支部活动更是活动的基本意义所在。近年来,各大高校扩大招生人数及范围,学生的层次也随之参差不齐。要想在党支部活动下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就必须将活动主题始终放在广大的学生中,通过适用于全体的党支部活动,达到共同进步,全体成才的理想愿望。
(二)建立以“学校、院系、支部、班级”为主体的层级领导制度,形成领导合力。优秀的领导合力,是成功建立党支部活动体系的坚实基础。认真贯彻学校的思想方针,以院系的指导为方向,从支部开始做起,落实到各个班级。自上到下各个层级从总体方针、思想的提出到落实每个行为,充分发挥领导合力的优势。把握院系提出的思想方针,以培养新时期的人才为主导方向,形成完善的领导层级,不仅促进以人才培养为主要导向的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体系的构建,更有利于学校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三)确立“党员为主、教师指引、学校保障、支部落实”的四位一体原则,各自职责清晰。一是党员和学生是党支部活动的主体。关键要让党员和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人是合格的人才,怎样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人才”,党支部活动要时时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培养”的目的。二是学校注重机制和制度建设,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教育格局,注重机制和制度建设,并提供经费、场地等各种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三是院系负责机制的落实和具体管理。院系主要负责党支部活动目标的具体落实;根据相关管理规定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到位;负责党支部活动指导教师的选派;负责信息的汇总、及时做好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协调处理突出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根据院系实际,根据学校大政策适时制定或修订更加利于操作执行的具体管理制度。四是指导教师做好正确引导,负责党支部活动指导和过程督查。指导教师对党支部活动方案进行指导,对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难点要给予帮助解决,对学生活动中方向性、价值观要给予正确引导。
(四)实施大学生党支部活动过程管理。一是全过程跟踪管理原则。根据各具体管理过程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不同内容的有效管理。二是持续改进原则。项目管理遵循“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的PDCA循环,做到持续改进,提高党支部活动实施的绩效。三是动态反馈原则。通过检查及反馈机制,监控活动执行情况,适时调整并优化党支部活动的运行,提高党支部活动质量和效率。
三、人才培养视阈下构建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体系应用实例
X大学D系自2011年构建人才培养视阈下构建大学生党支部活动体系后,党支部活动数以约20%的速率增加,学生党员优生率逐年升高,在2013届省级及校级优秀毕业生中全部为党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不要拘泥于口头号召,加强实践,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当代对大学生的要求,结合各校特点开展活动,科学构建“党员为主、全员辐射、教师指引、多层适应”的活动体系。加强过程管理,以支部活动为载体,以一个个“活动项目”方式开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效率,为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梅.高校党支部职责探析[A].教育与职业,(2007.17)
[2]章春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管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