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员工素质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之人力资源论文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发布日期:2012-04-18 14:48 热度:

  摘要:员工培训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最基本方式,是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及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和训练活动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笔者展开探讨,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际,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是重要手段。
  关键词:员工素质;企业;可持续发展;人才储备
  论文前言
  企业的综合实力,来自于每位员工的个人素质。员工的个人素质对于企业的整体水平而言,是基础性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员工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员工自身利益的实现,而且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创造一流的产品,获得一流的经济效益,首先要有一流的员工队伍。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技术业务、科学文化和身体素质,才能建设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队伍,才能使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要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联系实际,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加强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产经营观,把“客户至上”的观念落到实处,这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树立全员参与企业管理的观念,提高员工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的整体素质,这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因此,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从过去的所谓服从政治需要出发,转变为从企业的发展和客户的需要出发;从过去单调的理论说教,转变为多形式、多层次的形象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中,结合实际从思想根源上做好员工的道德教育工作,营造员工为企业、为社会作贡献的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在开展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的同时,要大力提倡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风尚。作为电力企业,更应该使员工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客户为关注焦点,满足客户的需求。
  2立足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素质
  培训是员工的最大利益。作为企业的各级领导,按照现行的管理制度,企业不能随意打破员工的铁饭碗。但是,员工个人的技能不高,缺乏知识与管理水平,在工作中如果丢掉饭碗是十分惋惜的事情。在生产过程中,我们担心员工因违章而丢掉生命、担心员工因不思进取而丢掉饭碗,一个优质的企业不能进行优良的管理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措施,也可以说是企业的“希望工程”。社会的竞争激烈,要求所有员工都必须经历知识更新、能力提高、观念变革和心理调整的阶段。帮助员工转变观念,增强学习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帮助员工提高技能,增强抵御风险和应对竞争的能力,是企业应尽的职责。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提高员工素质纳入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逐步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一方面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员工个人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对于通过自学完成大专、本科乃至更高学历学习的员工,分别给予奖励,在员工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并逐步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员工培训教育体系,将培训—考核—评价—使用(激励)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的规范管理。还可有计划地选派人员轮流到专业技术学校进行在职进修、培训,逐步形成职业技术、新技术技能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
  另一方面要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将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将教育培训切实落到实处。教育培训要做到“全”、“新”、“专”。“全”,就是培训的员工要全面,培训的内容也要全面。可以把全体员工教育分为四个层次进行,即新员工教育、基本教育、特殊教育和发展教育,并根据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新”,就是注重学习新知识,熟练掌握新的技术操作规程。“专”,就是专门培训一至二项适应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新知识。在抓好应用新技术的同时,让员工学习、掌握好新设备的原理、性能,力争在新的层次上创新。
  此外,立足班组实际、立足岗位开展现场培训,有效地组织常识性的工作与知识的培训,是解决现阶段突出问题、缩小员工专业水平与企业需要差距的有效手段。不同岗位不能千篇一律,水平差的要先“扫盲”,岗位培训与制度完善应同步进行,由低到高,逐步提高,使员工逐步完成由操作型到技能型的提升。
  在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还可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劳动竞赛等活动,动员广大员工踊跃参与,调动员工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让员工的技能水平在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升。要在全体员工中提倡实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模式,形成团队学习、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制。鼓励员工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结合技术项目,开展技术革新,为企业创造效益。通过积极有效地学习、培训活动,促使个体优化与群体优化,并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创业能力,培育企业文化,推进员工队伍知识化进程,让平凡的人在一种学习与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3着眼企业的未来,重视员工的身体素质
  员工素质是一个综合的素质,它不仅指思想道德素质、技术文化素质,更包括员工的身体素质。在某种意义上说,身体素质是员工素质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的员工,即使有一流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流的文化技术水平,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依托,三天两头生病住院,为企业做贡献就会是一句空话,一切便无从谈起。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员工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光是高额的医疗费用就很可能拖垮一个企业。因此,可以说员工的身体健康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近年来频频爆发流行性疾病更是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任何忽视员工身体素质的做法,最终都将付出代价。
  企业应该把推进全民健身、增强员工体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落实员工活动场所及资金的同时,从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员工进行强身锻炼,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加体育健身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觉健身意识。在加强体育健身宣传的同时,引导员工建立一种包括体育运动在内的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运动场地的规模,组织员工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把加强和完善适合人们体育健身需要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在维护现有运动设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健身场所的条件。
  搞好员工群众性体育健身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员工体育健身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员工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员工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运动不仅仅是人们积极的休息方法,更体现了公众乐观进取的生活方式,正因为如此,运动化的生活方式将使人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在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的企业要立足于不败之地,更需要员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帮助员工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既是造福员工,同样也是造福企业。
  4搞好人才储备,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
  企业要实现其发展目标,必须采取人才建设超前发展的战略,先行进行人才的规划与储备,以科学预测、规划为前提,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和开发有关专业技术人才、文艺人才、体育人才,搞好人才储备。有句话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能够给企业增添无穷的活力,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
  4.1建立企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充分确定人才储备的需求
  人才储备主要是根据企业发展趋势,预测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以保证企业未来发展的相关人才。要在使用前对企业人才竞争力进行调查,明确企业现有人才存量数据与现有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科学预算人才储备的提前量,在人才使用前进行预期引进和培训。对人才的数量、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建立“企业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要利用储备机制,把高校毕业生配置到基层一线去实践锻炼,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人才放在基层去锻炼、去考验,能够更准确地选才、识才,特别是电力企业把高校毕业生放到一线班组进行锻炼,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一线班组的整体素质,通过锻炼,为培养高层次人才奠定基础。
  4.2建立企业人才库,培养综合型人才
  企业要建立人才库,并对每个人进行评估分析。制订关键职位接班人计划。要想成为企业各级领导人,仅有专业才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人格魅力。要培养业务好、能力强、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作为电力企业,还要培养既懂电力业务又具备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企业干部经过培训和工作锻炼,在企业中不断积累经验,将越来越有能力。
  4.3激发员工活力,化解人才危机
  目前,电力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状况不佳、数量不够、弹性不足、效率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结构性缺员的情况在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由于国有企业人员引进限制严格,企业每年还有自然减员,所以不断激发员工的活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就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也是极大的挑战。电力企业生产岗位技术含量高、要求严格,不能靠招聘临时用工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因此培养人才刻不容缓。
  企业要通过严格管理和技能培训,使员工牢固树立“岗位凭能力、收入凭绩效”的思想观念,促使员工自觉学习、勤奋工作、积极成长,提高员工队伍整体工作效率,并逐步实现“人尽其才”,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岗位上,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和缓和人员数量不够的矛盾。
  5论文结束语
  实践证明,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
  

文章标题:提高员工素质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之人力资源论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renli/1175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