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近年来旅游发展平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旅游产品结构出现了问题。现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发现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存在旅游产品单一、基础设施较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基于此,现提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等发展对策。
一、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的东北角,毗邻俄罗斯,少数民族众多,是金源文化的发源地。黑龙江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较为特殊。全年平均气温低,冬季持续时间长,降雪期可长达120天且雪质优良。改革开放后,黑龙江以冰雪旅游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了具备地方特色的冰雪旅游线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冰雪旅游产业链,并打造了冰雪大世界、雪乡等国内知名冰雪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黑龙江旅游发展迅速,以冰雪旅游为基础,进行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逐步发展了乡村旅游、民俗风情游、历史文化游、边境游、康养游等多种旅游形式。以哈尔滨为中心,结合牡丹江、漠河、五大连池等地形成多条经典旅游线路。近年来旅游业收入不断增高,2019年,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 66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 683.8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1 554.5万人次,同比增长1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 640.2亿元,同比增长19.6%,接待国际旅游人数110.7万人次,同比增长1.4%.旅游业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宣传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丰富,湿地资源、冰雪资源、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目前只有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冰雪旅游产品中多数景点仍只是对所在区域的冰雪资源进行简单改造,进行初级的观光旅游开发。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特色。而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大部分地区仍停留在农家乐认知阶段,对乡村旅游的内涵认知简单,认为"吃农家饭,住乡村旧屋"就是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限制。同时,盲目的同质化竞争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对黑龙江旅游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旅游基础设施较差
近年来,黑龙江旅游在基础设施方面有较大投入,一些热门旅游景点的交通状况都趋于良好,基本能覆盖各旅游景区的交通网。但在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落后,比如景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线路上的厕所建设等。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的限制,游客在黑龙江省进行旅游活动需要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且黑龙江省旅游目前以冰雪旅游为主,一些景区承载力也有限,旅游旺季时无法完全容纳游客,其他的附属设施也难以跟上。近年黑龙江省响应国家的政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品,以此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但在乡村旅游中,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通情况差,无法形成完整的交通网,一些优秀的乡村旅游资源由于路途较远且周边基础设施不足等原因,使得游客很难触及和产生旅游行为,无法形成以点带面的联动效应。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黑龙江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吸引许多当地居民投入旅游发展之中。许多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多为当地居民,没有经过正规的旅游服务培训,对游客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较差,且长期发展理念薄弱。黑龙江旅游的强季节性也加剧了注重短期利益的行为,导致在旅游活动中和游客发生矛盾、欺客宰客的现象时有发生。如近年来发生的"雪乡天价住宿""哈尔滨天价鱼"等事件,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黑龙江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且旅游的季节性较强,导致旅游人才供给不稳定。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更加强调要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对整体的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开发和综合管理,这些都需要更多的专业化创新型人才。但目前黑龙江省的旅游业人才缺口较大,管理模式陈旧,发展理念和经营模式普遍落后,无法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的有效进行。
三、发展对策
(一)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一是旅游产品多元化。要转变传统的单一冰雪观光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地开发各类型的旅游产品,让旅游业与其他特色产业进行融合,如开发乡村休闲游、农业游、工业游等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层次,同时还可以带动区域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全域旅游的"旅游+"或"+旅游"的目标。二是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目前大部分旅游产品仍以观光产品为主,过于依赖自然风光给游客带来的感官体验,却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如依托冰雪资源,展示早期黑龙江人民是如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生存,如何形成当地的民风,增强游客的新奇体验,不仅有助于旅游产品的创新,更能够让游客从深层次上体会黑龙江文化,满足旅游者求奇求新的旅游心理。三是突出旅游产品特色。目前黑龙江的旅游产品大多特色不突出,同质化较为严重,部分景区应深入挖掘自身特色,进行差异化竞争。如哈尔滨以"冰"为主题,围绕冰打造冰雪大世界、冰灯节等旅游产品,雪乡以"雪"为主题,进行雪景深加工等。各地各景区都应依托各自的资源进行旅游资源地域化,依据供给侧改革的特征,对本地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有针对性的营销,进一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
(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乡村交通道路建设。交通情况会对旅游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对于乡村旅游来说,交通便利与否会直接影响地方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黑龙江在交通设施的建设上投入不断增加,但整体来说还是较为落后,且交通建设发展并不均衡,一些优质的乡村旅游资源往往由于路程较远、交通不便和无法停车等问题使旅游者难以触及。当地政府应加强交通方面的投入,统筹地方旅游资源,并根据地区的乡村旅游建设情况将原有的点通过交通网连成面,为地方旅游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打造旅游关键节点。黑龙江省地域辽阔,景点间直线距离较远,游客需付出较多的时间成本。在互联网时代,游客的出行路线多样化,出行时间碎片化。政府应进行统筹设计,根据省内旅游线路的特征,在重点发展的旅游线路中打造特色的中间节点,不仅可以让游客进行休息、游玩或住宿,还可以挖掘新景点,进而间接丰富旅游产品的层次,达到旅游强省的目的。三是加强景区内部建设。黑龙江旅游季节性较强,旺季时一些景点的接待能力有限,游客经常出现就餐难、厕所少、住宿紧张等问题。各景区应利用淡季进行内部的基础设施改造,并进行景区内景观和建筑维护。同时,相关部门应设定考核体系,并进行定期检查,形成外部监管。
(三)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一是提升一线人员素质。一线旅游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会产生直接影响。目前黑龙江省一线旅游服务人员普遍学历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各地区应建立一线旅游人员数据库,定期为一线旅游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意识、服务技能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二是培养综合性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供给侧改革要求需要创新旅游服务、协同各行业各部门共同发展,传统的旅游管理人才很难达到要求,这就要大力培育职业素养高、应变能力强、管理视野宽的综合性人才。三是组建文化旅游管理团队。组建文旅团队不仅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旅游管理模式落后、旅游产品内涵不足、旅游供给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还可以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基础和足够的人才供给,保障文化和旅游的双线发展。
四、结论
黑龙江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占据一定的市场,但其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一直制约其发展。现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出发,对黑龙江省旅游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一是在旅游产品方面,产品过于单一且同质化严重,缺乏文化内涵。二是在旅游的基础设施方面,乡村地区的交通建设较差,一些景区的内部基础设施也缺乏维护。三是在人才培育方面,一线员工的素质较差,而综合性旅游管理人才的缺乏也导致在日常管理中出现较多问题,无法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对此,现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旅游产品应采取多元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挖掘自身的特色,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旅游产品的文化性。二是加强乡村的道路建设,各景区内部要进行设施完善,政府应起到外部的监管作用,定期进行考核评比。同时,考虑在重点发展的沿线打造特色的旅游节点,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要定期进行一线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并通过全国性的人才选拔和省内培育两个方向进行人才补给。可以着手组建文化旅游管理团队,在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同时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对龙江旅游品牌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应发挥导向作用,但不宜过度管理,应激发市场活力,在旅游的关键节点、人才的储备和交通建设上都需要政府进行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徐秀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旅游综合体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农业经济, 2017(9)。
[2]黄蕊,张景静,张肃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必要性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8(3)。
[3]黃剑。论创新驱动理念下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 2016(5)。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黑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来源:《北方经贸》,作者:韩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