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的建设与旅游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烟台市作为山东省第二大旅游城市,在打造城市旅游品牌树立城市旅游形象时,发展低碳旅游已成为一个重要手段。
《旅游纵览》高级职称论文发表,创刊于1989年,由河北省旅游局、河北省旅游协会、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旅游文化期刊。
低碳排放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低碳城市建设中,旅游业绝不能置身事外。文章采用了综合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结合国内学者关于低碳旅游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性及烟台市发展低碳旅游的紧迫性。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购物三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烟台市发展低碳旅游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旅游业低碳发展和低碳城市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关于低碳旅游的国内外综述
(一)国外研究历程
2003年,英政府发布《我们的能源未来——构筑低碳经济》白皮书,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与能源持续发展利用的关系。2007年,英国贸工部发布了题为《迎接能源挑战》(“Meet Energy Challenges”)的新能源白皮书,这是在2006年“能源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的,把二氧化碳是英国面临的最大能源问题提到了重要的日程之上。在白皮书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发展低碳经济抑制碳排放与旅游业之间的联系,但随着旅游业在英国本土和全球的持续发展,英政府一直关心的碳排放问题在旅游业发展中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
2008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是——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世界旅游组织发布了《气候变化与旅游:应对全球性的挑战》,阐述了旅游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旅游业的低碳减排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随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旅游组织又提出了《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缓解:框架、工具与实践》,明确指出旅游业要走低碳发展之路。
2007年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第二届“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国际会议,使旅游碳排放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达沃斯宣言》的发布,人们对旅游碳排放问题的讨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世界经济论坛呈递了由世界旅游组织等行业机构合作研究的《迈向低碳旅游业》的报告,全球旅游界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出了一致声音,论述了旅游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应采取长期行动的部分计划,预示了旅游业将在绿色经济的转型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2010年,旅游碳排放的相关问题已成为国际旅游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国外学者针对旅游碳排放问题在旅游交通碳排放、旅游目的地碳排放(包括旅游地内部、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几方面)、碳排放税等方面也对低碳旅游做了一定的研究,对我国学者研究低碳旅游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国内研究历程
中国关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较之于国外都要晚,而对于低碳旅游的真正关注与发展研究则要更晚一些。与之相关的参考文献很少,且大多来自于报刊和新闻报道、会议摘要。
从2009年5月开始,以刘啸在《中国集体经济》上发表的《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为标志,开创了低碳旅游研究的先河。在文章中作者不仅给出了低碳旅游的概念,还从饮食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三个角度出发,阐述了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理念。此后,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低碳的关注度迅速升温,与之相关的文章也迅速增多,并在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到达了一个小高峰。通过对“中国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发现,从 2009年5月至今,关于低碳旅游方面的文章已超过500篇。
但从国内学者对低碳旅游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人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低碳旅游的概念、内涵、意义、实现路径以及低碳旅游与资源开发和保护、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表层上,且大多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泛泛而论,研究视角比较单一,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虽然其中不乏有对成功案例的解读,如刘啸(2010)针对北京郊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低碳旅游发展理想模式[1];焦瑞、陈秋宇 (2011)针对九寨沟的成功个案,对我国全面推行低碳旅游提出了一定的建议[2],但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且能深入分析的毕竟少之又少。也有学者翻译并引入了很多外国学者的观点,但也仅仅停留在对外国观点的介绍和引入层面,并未结合中国实际给出实施低碳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对低碳旅游认识的不断深入,在后来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以某一城市和某一自然保护区、某一景区为例的实证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纵向分析的重要性。但人们研究的角度还停留在现有问题上,对定量研究缺乏系统认识和分析,找不到新的问题切入点。简而言之,对理论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对实践的指向性。
关于烟台市低碳旅游的发展研究,至今未见专门的学术论文,由此可见,低碳旅游城市的针对性研究还有大片空白。
二、低碳旅游对于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增长势头猛烈的一个行业,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如果发展不当,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样也会对旅游目的地城市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因此,低碳旅游的倡导和贯彻执行势在必行。
(一)旅游业是我国不可忽视的碳排放行业
2008年,世界旅游组织等出版的《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应对全球挑战》的研究报告显示,以2000年为例,整个旅游业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一亿吨(主要来源于旅游交通、住宿和活动3个方面),占人类活动所有排放量的4.9%,而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贡献率上,整个旅游部门占到了5% [3],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4]。据国家旅游局2013年9月公布的2012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 29.5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0%。接待入境旅游1.32亿人次,人数虽比去年略有下降,但旅游收入却有所增长。到2012年末,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旅行社共有24944家,比上年末增长5.3%。全国纳入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的星级饭店共计12807家,其中有11367家完成了2012年财务状况表的填报,并通过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而据《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2013年我国国内游客多达3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2013年全年旅客运输总量4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6%,旅客运输周转量36036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9%;住宿和餐饮业总投资额为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7.5%。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已不容忽视。
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该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国务院已把发展低碳旅游当做发展旅游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实施低碳旅游方式的迫切性由此可略见一斑。
(二)低碳旅游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低碳旅游的概念,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所谓低碳旅游,即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以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前提,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低碳旅游是打造低碳城市的重要一环,在实现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低碳城市进行的旅游活动,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休闲养生为目的的旅游者前来参观。同样,良性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也会促进一个低碳城市的发展建设。因此,低碳旅游与低碳城市建设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然而,对于很多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本身来讲,很多人缺乏对碳排放主体的理性认知,人们低碳排放的意识不强,与低碳排放的实际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究竟由谁来为城市建设中的碳排放承担责任,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为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实行低碳旅游。在旅游六要素中,尤其要加强对碳排放量较大的旅游交通、旅游饭店和旅游活动本身的管理。需要政府、行业和旅游者共同参与进来,最大限度减少碳足迹,使低碳旅游的意识真正转化为一次有意义的行为,通过低碳消费实现低碳城市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三、烟台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烟台市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以滨海观光旅游资源更为典型,为发展低碳旅游提供了坚实的自然条件。烟台市每年吸引大量旅游者前来参观旅游,且前来旅游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烟台旅游政务网数据公布,仅2013年第一季度烟台市就吸引了844.6万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同比增长11.12%;旅游创汇 106.56亿元,同比增长13.24%。在这些入境游客中,有30.85%的人对烟台市的山水风光感兴趣,这无疑为烟台市低碳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和市场。而在对国内游客的调查统计中,旅游者对低碳排放的绿色生态旅游的兴趣度已升至第三位。这组旅游数据虽令人欣喜,但烟台市发展城市旅游过程中引发的碳排放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旅游交通工具形式单一,碳排放量大
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处于交通枢纽的末端,决定了烟台市铁路交通的不发达。长期以来,山东省内的主要交通方式为客运。在烟台市的国内旅游者当中,山东省内游客仍为一级客源市场。大量省内旅游者涌入烟台,绝大多数采用的交通方式为碳排放量很大的长途客车和私家车。京、沪、冀、辽、苏、粤为烟台市的二级客源市场,而这些省、直辖市与烟台之间的铁路线少,且通行的列车绝大多数为普通快速列车。以北京为例,烟台到北京的直达火车只有一列普通快速列车,具有鲜明的火车车次少、开车时间晚、运行时间长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决定了旅游结束后归心似箭的劳累人群不会首选火车这种碳排放相对较低的旅游交通工具。
虽然铁路运输产生的碳排放量远远小于飞机,但基于铁路交通不便,迫使一半以上的国内旅游者来烟不得不采取乘坐飞机的出游方式。据统计,在烟台国内旅游收入的总份额中,交通费占16.8%,其中飞机占64.35%、火车占17.65%、长途汽车占13.05%、轮船占4.95%。除此之外,还有2.5%的旅游者采用自驾车的方式出行。
烟台市2011年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来烟旅游的外国旅游者,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韩国、日本、美国。入境游客消费最多的是长途交通费,约占总消费额的30.12%。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绝大多数旅游者乘坐飞机到达旅游目的地,飞机的碳排量占旅游交通碳排量的46%。500千米的航班,人均碳排放量最高[5]。截止到2013年第一季度,来烟的外国旅游者中,乘飞机入境的韩国、美国、菲律宾旅游者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日本游客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入境人数仍占烟台入境总人数的16.97%。大量入境者所乘交通工具所带来的碳排放问题,已然不容忽视。因此,实现低碳旅游必先解决低碳交通这个核心问题。
(二)旅游饭店过分强调硬件设施设备,形成超额碳排放
我国的星级旅游饭店大多注重外在形象,在硬件方面争拔头筹。这在外观和使用上虽然赢得了顾客的好评,但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超额碳排放就是其中之一。单就星级旅游饭店为客人配备的一次性牙刷、牙膏、拖鞋、洗发水、沐浴液、浴帽、香皂、梳子等被称为“8小件”的日常用品来说,在为客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极大地损耗了能源,造成了极大的不必要的浪费。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烟台市仅市区就有星级宾馆客房数5564间,床位数9929间,按平均入住率65%计算,每天消耗一次性日用品约14万套,年费用数目惊人。再加上入住者对空调、淋浴、日光灯、电视等设备的过度使用,造成严重浪费的同时,也加重了碳排放量,严重污染了环境。
2011年,来烟国内游客人均消费约为966.9元,同比增长3.29%,其中旅游饭店过夜旅游者人均花费最高,为1267.84元。国内游客在烟的各种消费中,住宿在旅游消费构成中占20.5%的比例,在总消费构成中排名第二。入境游客在烟的消费构成中,住宿也占了14%的比例,在所有消费中名列第三。据烟台市2013年一季度旅游统计情况报表显示,本期国际入境人数为10.91万人次,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0.79%。在总收入中,旅游交通和旅游住宿所占份额最高。由此推算,旅游者在对旅游饭店的消费中,将产生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无法回避的碳排放。
(三)旅游商品包装过度,造成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费
2011年,烟台市旅游购物收入达到99.42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比重的 24.7%。全市从事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的企业达 400余家,已形成葡萄酒文化、海洋文化、海产品、工艺品等为代表的 12大系列2万余种特色旅游商品。从来烟旅游者购买旅游商品的消费构成来看,以海产品为主的烟台土特产尤其受到旅游消费者的喜欢。旅游商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固然可喜,但旅游商品在包装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过度包装。从低碳旅游的角度考虑,过度包装产生的碳排放已然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减少旅游商品外包装华而不实的标准,节约消费成本,减少外包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已成为发展低碳旅游的一部分。
四、推进低碳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
为促进烟台市低碳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生态平衡,烟台市在发展旅游业时必须倡导低碳旅游的理念。
(一)倡导低碳环保理念下的旅游交通方式
交通系统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而旅游交通又是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任何旅游形式的实现,势必都要依赖良好的交通可进入性,航空、铁路、公路等公共旅游交通设施的便利性,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同时,旅游区外的残留废物也主要来自于飞机、汽车和其他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气。它们的出现,使臭氧层空洞、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更加突出。因此,要想在低碳城市建设和低碳旅游之间实现发展模式的平衡,旅游交通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重要环节。
在可进入性方面,要求政府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提高火车和轮船的使用效率,尽量减少碳排放量大的飞机的使用。可以通过提高机票价格、减少航班等方式加以控制。同时在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运作方面,可以通过增加车次/航次、提高交通工具的舒适度以及便利的出行和抵达时间等方面来加大人们对碳排放量小的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另外,对于抵达烟台市的旅游者来讲,可以通过开辟特色步行街的方式吸引旅游者步行参观游览以及娱乐、购物等。比如广泛种植烟台市的市花紫薇和市树国槐,在赋予旅游者这些花草树木美好含义的同时,花草树木本身不仅可以释放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也能给旅游者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更在无形中提高了烟台作为低碳城市的旅游文化内涵。也可以在沿海一带增加自行车的使用,以适当的价格租赁给旅游者自行车,使其在海边不仅能够自由自在的呼吸新鲜的空气,饱览城市美景,同时也起到了健身的作用,不失为一举多得的良好举措。
(二)做绿色消费下的绿色经营者和旅游者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发展趋势在旅游接待部门越来越能够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意识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亚洲太平洋旅游协会和世界旅游组织都公开采纳和拥护绿色议程,支持这一观点的文件包括《旅行与旅游产业的21世纪议程》(该议程概括了可持续旅游的12条原则)以及《关于旅游道德伦理的全球法规》[6]。虽然一些旅游饭店的宣传栏和宣传刊物上都设置了环保栏目,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旅游饭店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并没有真正贯彻实行低碳排放的理念,没有做到环境状况自查,没有制定符合环境发展的正式规章制度。因此,就很难在低碳旅游与低碳城市建设的高度出发去平衡旅游饭店的经营管理和经济创收之间产生的矛盾。因此要求旅游经营者从管理理念的高度出发,贯彻落实绿色消费。
而对于旅游者本身而言,绿色消费的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很多人过分强调“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宗旨,把对酒店硬件配套设施设备的消费纳入到了自己的房费里,认为不物尽其用其实是浪费了个人钱财,是不划算的表现。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旅游者在进行旅游饭店的消费时已经表现出了对低碳环境问题的关注,并赞同环境保护行动,但就其个人而言,并没有形成态度与行动相统一的绿色消费模式。因此,激发旅游者的绿色自觉行动,适度消费,倡导绿色消费,树立低碳消费公共意识,是解决旅游饭店存在的碳排放问题的关键之一。
(三)打破伪环境论,使低碳消费成为可能
伪环境论是指人们宣称和打算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态度并没有转变为实际的购买决定,或是转变为其他能够反映这些情感和态度的实际行动。伪环境论也被用来说明这种情况,当出现诸如健康或经济条件等其他更基本的引人关注的问题时,环境保护优先权就被人们放弃了。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要求烟台市的旅游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不要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不要在在除了旅游商品本身之外附加其他一些能够带来实惠的附加物,比如对旅游商品过度包装,以免产生过多的产品废弃物。也不要打着“绿色商品”的幌子,使得普通商品卖上好价钱。从生产和销售的源头出发,间接实现低碳旅游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之间的生态平衡,使普通旅游消费实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
总之,发展旅游业必须要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出发,本着良性发展、和谐发展、公平发展的共赢模式,树立崇尚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与生态责任感,坚持科学与伦理相结合的文明旅游发展方式,使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01):42-46.
[2]焦瑞,陈秋宇.九寨沟对我国全面推行低碳旅游发展的启示[J].中国商贸,2011(06):143.
[3]王群,杨兴柱.境外旅游业碳排放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12,27(01):73.
[4]廖先旺.人民网[EB/OL].http://www.dzwww.com/rollnews/guoji/201002/t20100226_5715119.htm.2010-02-26.
[5]Gssling S,Broderick J,Upham P,etal.Voluntary carbonoffsetting schemes for aviation Efficiency,credibility and sustainable tourism.[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07,15(3)223-248.
[6]杨桂华,王跃,肖朝霞等.生态旅游[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