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

所属栏目:旅游论文 发布日期:2011-08-31 08:15 热度:

  摘要:云南省在发展民族旅游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族文化资源如何加以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云南;旅游开发;民族文化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茂密苍茫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石林。这一切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使云南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民俗文化宝库,东亚古文化的“基因库”。云南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大陆联结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云南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云南就有51个,人口超过5000人的少数民族就有25个,其中白、哈尼、基诺等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服饰、节日、建筑构成了云南旅游资源的一大特色。
  
  作者介绍:黎丹妮,生于1982年1月,女,在读研究生,助讲,从事旅游管理方向研究。
  一、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一) 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而民族文化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许多有价值的可开发的资源。特别是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域,民族风情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具有巨大潜力。而这些地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该地区旅游产品的档次与品位的高低,从而影响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二)民族文化是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的是文化的竞争。旅游活动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这些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或反映着对文化的运用。好的旅游产品必定对文化有着准确的理解及把握。而旅游产品品位的高低,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因此,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旅游产品的特色,这样的旅游产品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棵真正的商场“常青树”。
  (三)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协调
  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要和谐发展,意味着既不能对民族文化加以简单的保护或封存起来,也不是无限地开发,而是应该在合理的开发中来不断地保护和延续民族文化。两者需要的是一种深层次的融合。旅游发展对民族文化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但只要在旅游发展中科学合理的利用民族文化,使发展目标、内涵构成、表现形式等相一致,并对决策的科学性严格把握,还是完全有可能变弊为利,在发展和利用中对民族文化进行保护。
  二、旅游开发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
  (一) 旅游开发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1、民族地区文化转型
  云南省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缓慢。历史上由于云南大多数地区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从而避开了一次又一次外来文化的大冲击。随着改革开放,旅游事业的兴起,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已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文化向现代经济文化的转型,传统社会文化的主导地位正在动摇,而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族新文化正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旅游业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开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长期的文化整合过程中,越来越强劲了云南各民族文化的整合能力,使云南的民族旅游富有了文化特色和文化生命力。
  2、改善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
  云南特殊的历史、地理等诸因素,导致了其较为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较低。随着改革开放,全省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烟草、旅游、矿业、林业成为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为云南省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较大的优势。鲜明的民族特色吸引大量资金投入;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利润、快速的资金回收率、广泛的就业率,大大加快了云南经济发展的步伐;民族地区的人民通过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改善了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水平,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3、加快民族地区社会意识形态转变
  云南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人民的总体文化素质偏低,从事现代科学管理和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较为缺乏,加之地理环境的因素,外来文化很难导入,人们的思想较为落后和保守。这对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很大的阻力。要发展生产力,首先要解放思想,不加强现代化意识,就很难改变落后的面貌。
  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有利于外来文化的导入,进行文化交融。民族地区人民参与到旅游业中来,不断提高了商品意识和市场观念,促进了人们观念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加快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族新文化的形成,逐步实现传统社会文化的现代转换,最终实现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
  (二)民族文化的“危机”
  云南由于长期以来受历史、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低,因此得以较完好的保留了传统文化及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系统。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故分别产生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文化
  均有保留。由此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民俗文化宝库。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开发,传统文化在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同时,也淡化甚至被覆盖了自身的特色。要了解完整、系统地传统文化,尤其是内隐文化,已很困难。
  1、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外来文化的导入,社会、文化的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如果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处理不妥当,很可能导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这一脆弱的遗产变质甚至消亡。诚然,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遇到更先进的文化,才会在冲突与融合中获得新的发展,赋予新的生命力,最终整合为新的民族文化。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与现代化异质文化的整合中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它本身的特点易于在整合中被覆盖甚至被同化。
  2、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存在盲目性
  我们在看到发展旅游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旅游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盲目的迎合市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科学指导,只会加快它的消亡或使它失去本身的特性。这样,即使因为开发而取得的成绩也只是短暂的,一旦失去民族性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吸引力将会慢慢减退,旅游的价值也会变低,最后退出历史舞台,被激烈的竞争淘汰。
  3、民族文化转换中的失真性
  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物质和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发展旅游业后,民俗和地域文化内涵表现的粗糙性和商业化是不容回避的。旅游业所展现的民族文化具有浅表性和娱乐性,对民族和地域文化精髓的反映会失真。怎样在转换过程中,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是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大力发展“民族旅游”的云南来说也是亟待解决的。
  三、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适应,是历史大趋势。如何做到既顺应现代化的潮流,积极推进社会、文化转型,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又在此过程中审慎地注意保留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加以弘扬,在少数民族地区已成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一)决策的科学性,在一定意义上超过了资金的缺乏、基础设施的落后。它从宏观方面决定了整个发展的方向。决策不科学主要是眼界的闭塞、思想不解放、决策的盲目,直接影响了对资源的评价、策划和创意。
  (二)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慎重考虑资源的可展示性,深入、全面开发。例如一些民族的祭祀祈祷、宗教仪式,涉及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等,属于比较神秘、神圣的事物,不宜有外人观看或对外开放,即使有很强的神秘性和吸引力,也不应该开发成旅游产品。此外,在对民族资源进行评价时,也应注意其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在众多的旅游资源中,文化类的旅游资源开发难度较高,它需要进行提炼、概括和浓缩,也需要寻找比较好的依托和表现形式,特别是需要注意避免雷同化问题。要避免雷同化,就要塑造文化特色。最重要的,是坚持严格的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此外,还要对民族地区的少儿从小就进行保护本民族传统文化及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使之对本民族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对云南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保护一项、见效一项,使云南的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旅游区域,实现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舜礼.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问题[A].网上资料,2005:2.
  [2]任兆胜.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与文化力开发[A].楚雄:旅游调研,2002:55.
  [3]李子贤,曾德昌.云南民族形态与现代化[M].巴蜀书社,2002.
  [4]甄尽忠.中国旅游文化[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5]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M].青岛出版社,2001.
  [6]杨华维.云南旅游的文化诱惑[N].云南法制报,2005.
  [7]刘雷.论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A].网上资料,2004.

文章标题:旅游开发对云南民族文化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lvyou/1007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