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所属栏目:金融论文 发布日期:2021-06-21 10:20 热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破坏。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本文通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表现,深层次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从分析原因入手提出解决方案,以期规避风险,防范于未然。研究发现,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在于金融风险的转嫁,金融信用评级失真和监管不力是爆发经济危机的外部诱因,传统思想和理论原因是对自由主义的信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一、次贷危机发展过程

  经济危机通常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2006年春天,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显现。2007年8月,危机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的倒闭和投资基金的关闭引发了这场危机,房地产、信贷、股市、期货市场等多重资产泡沫被空前规模性粉碎,全球财富缩水。惜贷、惜购的盛行影响了各行各业,拖垮了实体经济,使资本主义在濒临崩溃的边缘,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

  二、次贷危机的表现

  住房市场次级贷款危机的爆发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放贷机构所产生的危机向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扩散,最终形成整个市场的金融经济危机。从此次金融危机牵引的链条可以看出,造成危机的根源是实体经济生产产品的相对过剩和社会有效需求不足,金融危机所展现的只是现实经济问题的冰山一角。

  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下,资本家追求的是资本的增值与获利。由于行业竞争与获利压力,资本家会最大限度地将资本投入到可以获利行业,并在该行业扩大生产、投入再生产,其结果就是某些行业过热、产品产量大幅度提升。在该阶段内美国国内贫富差距大,居民消费欲望远大于支付能力。美国为了避免引发相对生产过剩的危机,政府开展降息政策和过度使用金融创新手段,通过无限度扩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信贷,刺激社会需求,使社会在短时期内提升国内需求,加大企业供给,企业获利。在这样一个消费模式下,各大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更加注重金融创新,通过分期付款、贷款消费、信用卡购物、次级抵押贷款等金融工具,刺激广大民众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透支性、提前性消费,由此,金融创新引发的各种债券市场为家庭背负超额债务下提前进行消费提供了条件。

  在经济发展欣欣向荣时期,社会普通房贷利率维持在6%~8%左右,但是次级房贷利率却高达10%~12%,并且,大部分次级房贷利率采取可调节贷款利率模式。随着美联储几次加息,次级抵押贷款的偿还利率持续攀升,因此次级抵押贷款可以为放贷机构带来高额利润。当政府提升贷款利率时,消费者所购买的资产发生贬值,消费者的负债迅速加重。与此同时,消费者收入不变,信用评级较低的消费者丧失偿还贷款的能力,出现社会违约率不断升高的现象。随着房价下跌,居民资产贬值,逾期还款次级房贷、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现象屡见不鲜。社会购买力日益趋紧,次级房贷的支付链条被迫中断,不少中小贷款机构逐渐走向破产。2008年9月,美国政府接连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大抵押贷款机构,这一事件的发生标志着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随着房贷机构的纷纷破产和倒闭,整个社会的信用支付链条也被迫中断。许多经营次贷金融产品的银行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甚至破产,大量金融机构的倒闭造成了欧美国家高度信贷紧张,导致了金融经济危机的爆发。居民违约的原因在于从未来预期中受到重创,从透支消费的不可持续性中产生了对未来预期的悲观态度。从整个过程来看,产生消费透支是为了缓解企业生产过剩问题,企业生产过剩源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群众购买能力与购买需求不匹配,低收入群体数量多,但购买能力有限。群众购买力不足的原因在于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少数人掌握社会的大部分财富,但是少数人所表现出来的有效需求是有限的。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化的矛盾———一切真正危机的最根本原因,也就是群众的贫困和消费的有限,但是贫困的群众却占社会的绝大多数。在当时,资本主义摆脱不了追逐利润的本性,不顾实际情况扩大生产,刺激社会需求,发展成“似乎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极限”的一种畸形社会。

  三、次贷经济危机的成因

  马克思为解释经济危机的成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形成的客观基础。经济危机是商品经济内部矛盾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充分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制度根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部矛盾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全面激化;信用经济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经济危机,是“需求泡沫”在宏观经济领域的集中表现。

  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是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占有方式导致长期收入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较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财富和收入很少,而占人口少数的高收入阶层拥有社会大部分的收入和财富。穷人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但支付能力较弱,而富人有超强的支付能力,但是有效需求小。并且富人达到一定阶层之后,原来所需求的东西并不会仍然有需求,富人的有效需求会改变。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导致有效需求不足,社会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最终引发经济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的特点是虚拟资本盈余,其实质是实体资本长期过剩。经济危机新的表现形式就是从生产过剩到资本过剩。

  2. 直接原因———金融风险不断转嫁于他人。

  2005—2007年,机构和个人过度透支信用参与到虚拟资本的交易中,各种各样的相关金融衍生品、相关资产都被证券化进而打包转售。在经济繁荣时期,次级贷款的金融产品因高额利润受到资本的热烈追捧,被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收购,后者从传统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居民手中获得资金,导致虚拟资本、大规模流动性与金融市场证券化。出现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人们面对虚拟资本有风险的时候存在侥幸心理,想尽快将风险转移出去,在转手中获利。由于快速转移,缺少严格审查交易品种和合同的环节,导致风险爆发。

  3. 外部诱因———金融信用评级失真和监管不力。

  当前,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普和穆迪垄断了全球90%的债券评级市场。2005—2007年发行的担保债务证券(CDO)中,85%被标普评为AAA级,其中大部分属于垃圾债券。虽然美国国会在2010年5月通过了关于信用评级制度改革的法案,要求企业在评级时,不允许自行选择评级机构,而是由专门的政府机构指定。但是,只要评级机构向企业收费的同时又不承担评级后果,评级机构就会“依钱办事”。金融信用评级失真,造假商业信用,误导债券购买者,加上债券市场紊乱,缺乏相关规章制度,对债券市场监管不力,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诱因。

  四、次贷危机的解决措施

  次贷危机发生后,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方式应对经济危机,其措施主要是政府出台扶持银行政策,将企业国有化。

  1. 西方国家全力拯救大公司。

  面对经济危机,西方政府首先采取保护大企业的方针,直接原因是由于这些大公司涉及行业广,提供就业岗位多,当大企业倒闭时,会造成大量人员失业,社会不安,国家动荡。1935年罗斯福新政将美国带出经济大萧条的泥沼,这一系列方针政策都围绕着给失业者提供岗位,保障工薪族的经济安全。从深层次看来,政府拯救大公司出于对生产力恢复发展的考虑。

  2. 政府采取各种国有化式的政策。

  国有企业有抵抗风险的能力和恢复企业的功能,国有化成为西方国家解决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动用国家资金对企业和商业银行注入资金提供担保,换取公司控股权,避免企业因资金周转问题倒闭,并对被救助的企业进行干预、把控风险。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私有制一直是所有制度的主体,但国有化往往是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制度的企业都有优缺点,所以国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发展符合国情的道路。

  五、结束语

  一个国家想要规避金融风险,就应该把握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程度。对虚拟经济的发展做好监控措施;完善国家征信体系,巧借居民信用提前消费,正确引导居民消费。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不能走其他国家发展的老路、旧路。我们应该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发挥好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将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走一条符合国情的新路,防范风险才能扬帆远航。

  参考文献

  [1]卢江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释义及其当代价值[J]经济学家, 2019(08)17-26.

  [2]姜英华资本逻辑、信用扩张与经济危机[J].天府新论, 2019(04):19-26.

  [3]崔健,孙碧涵次贷危机后美国投资银行业务调整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 2019(06);105-11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及解决措施》来源:《河北企业》,作者:周亚兰

文章标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rong/4598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