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2019年2月,习总书记指出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因此科技与金融的有效融合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加强三地合作,深化科技与金融的有效融合,提高技术与资本的对接效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路径,为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二、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京津冀科技金融快速发展,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新业态新动能持续积聚壮大,科技成果不断转化应用,共同推动雄安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建设“通武廊协同产业共同体”,探索建立利益分成互利互惠机制,推进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雄安新区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京津冀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势头强劲。但从科技金融的投入产出来看,京津冀三地存在明显差异。
(一)京津冀科技金融的投入情况
1.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情况北京市、天津市与河北省科技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但差距较大。2017年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规模排名第4位,R&D经费达到1579.7亿元,在全国名列前茅,;天津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中等水平,排名第14位,R&D经费为458.7亿元;河北研发投入总量居全国中等水平,排名第15位,R&D经费为452亿元。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来看,2017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平均为2.13,北京市排名第一,达到5.95,天津市排名第5,强度为2.4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北京市、天津市研发投入强度均位于前列;河北省排名第16位,仅为1.33,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科学技术支出情况从总量来看,2000-2005年科学技术支出金额缓慢增长,2000年北京市科学技术支出金额3.84亿元,天津市3.69亿元,河北省4.74亿元,到2005年北京市9.61亿元,天津市10.86亿元,河北省7.40亿元。2006年以后,随着《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实施,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北京市科学技术支出金额增长较快,天津市、河北省逐渐增长。201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支出金额达到285.78亿元,天津市为125.18亿元,河北省仅为73.18亿元,北京市明显高于津冀两地。3.银行存贷款情况银行作为金融市场发展的主体,是最主要的融资渠道。2017年末,北京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4086亿元,比年初增加5651.2亿元,贷款余额为69556.2亿元,比年初增加5816.8亿元;天津市存款余额为30940.81亿元,比年初增加873.77亿元,贷款余额31602.54亿元,比年初增加2848.49亿元;河北省存款余额60033.0亿元,比年初增加4519.8亿元,贷款余额42891.2亿元,比年初增加5538.9亿元。北京市存贷款额明显高于天津市和河北省,而河北省存贷款额高于天津市。
(二)京津冀科技金融的产出情况
1.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专利申请授权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专利产出成效显著。2017年,北京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8.6万件和10.7万件,有效发明专利20.5万件;天津市专利申请8.70万件,专利授权量4.17万件,有效发明专利14.47万件;河北省专利申请受理量6.1万件,专利授权量3.5万件,有效发明专利2.15万件。河北省专利产出明显落后于北京市、天津市。2.技术市场成交额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天津市、河北省更为活跃。2017年,北京市签订技术合同8126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485.3亿元,增长13.8%;天津市签订技术合同1251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658亿元,增长9.3%;河北省签订技术合同12520项,总成交额达396.51亿元,增长60%,由此可见,河北省虽然增速较快,但与北京市、天津市相比差距明显。
三、京津冀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
由于长期的行政干预和城市极化效应,京津冀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从前面的分析结果来看,河北省与北京、天津两个城市相比,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明显落后,科技金融发展缓慢,成为环京津科技金融发展洼地,在对接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存在乏力的困局,难以实现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
(二)融资渠道单一
京津冀三地科技经费投入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企业自主投入有限,民间资本缺乏进入科技创新项目的途径,银行信贷往往倾向于大型企业或认为收益较好的企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较少,导致科技型企业资金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从而制约了科技创新的质量和速度。
(三)科技金融服务合作少
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虽然已有所开展,但相关的科技金融合作服务较少,科技金融协同发展较弱。科技信息共享平台不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形成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合作活动,区域金融辐射力度较小,不能实现金融资源与科技企业的有效对接,难以带动知识、技术等内生增长要素的流动。
四、京津冀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
(一)采取针对性的科技金融政策,缩小地区差距
由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采取有针对性的科技金融政策,打破京津冀的地域限制,建立“中关村—天津—石家庄”高新科技金融辐射轴,促进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北京市、天津市科技金融发展相对成熟,而河北省不够发达,经费与科研人员不足,科技金融资源匮乏,需要通过有效的针对性科技金融政策,积极引导京津过剩的科技金融资源向河北省倾向,扩展京津服务辐射力度与资源优势,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间科技金融的均衡发展。
(二)依托雄安新区,优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在科技金融领域将有新的突破。在河北雄安新区组建河北雄安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不断创新信用贷款模式,优化京津冀地区科技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本与风险投资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以资本合作推进京津冀资源互通、项目共享、成果共用,提升创投行业对三地实体经济服务功能,提升京津冀科技与金融协同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雄安创新模式的试行,如雄安创生的土地“科技入股”模式、以白洋淀基金为突破口创设的信誉贷款模式,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的升级带来新的机遇。
(三)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整合北京、天津、河北的科技金融创新资源,构建基于高科技的可持续、高效率、合作、平等的新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京津冀合作成立京津冀科技金融云服务战略联盟、科技金融企业信息交换平台、科技创新融资咨询服务平台、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平台等,为科技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资源共享,畅通融资信息。加强区域与高校、科研机构联系,强化多方深层合作,为实施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实现区域金融资源和科技功能的协同互补。
参考文献:
[1]宁宇新,景琳.科技金融文献研究述评[J].金融理论探索,2016(5).
[2]王健.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我国科技金融结合效率评价研究[J].上海金融,2018(8).
[3]赵昌文.科技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路径相关推荐浅析科技与金融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