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回流农民工就地城镇化的SWOT分析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1-10-22 09:49 热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村人口进行就地城镇化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云南省的城镇化进程取得发展,但农村人口基数大,适龄劳动力就业困难的状况没有得到较好改善,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又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回流。文章借助SWOT分析工具对云南省回流农民工就地城镇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推进建议。

云南省回流农民工就地城镇化的SWOT分析

  一、引言

  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部,大部分地区为“少、边、贫”地区,山区和半山区占了全省总面积的94%,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但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转变,农民工转移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大部分农民工由贫困地区向外转移变为向内输送。基于对农民工本体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农民工就地城镇化是解决其回流问题的优势方案。

  二、就地城镇化的概念和背景

  就地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向城市迁移,而是在原有的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的劳动力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就地转移。

  近年来农民工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问题得到了改善,但收效甚微。一方面,农民工大量流入地区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来推动外地转移农民工真正的城镇化。另一方面,对农民工流出地区,政府更是对其异地城镇化没有动力。农民工的候鸟式迁徙也存在很大的劳动力流动成本,这使得就地城镇化成为一种对农民工流入和输出地区都有益的城镇化模式。

  三、云南省回流农民工就地城镇化的SWOT分析

  (一)S(strengths)优势

  第一,城市在空间上的相对聚集可以产生强大的集体效应、分工效应和结构效应。在不断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战略布局下,以昆明市为中心并由曲靖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四个州市共同组成的滇中经济圈已然发展成为云南省最具实力的经济区域。

  第二,回流农民工家庭就地城镇化的意愿比较强烈。对于回流农民工而言,在家乡附近的城镇工作不仅拥有完整的城市生活方式和机会,而且距离农村的家乡较近,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网络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共通性,因此,回流农民工在家乡附近的城镇定居更适应,也不会产生太强烈的习惯冲突。

  第三,从就地城镇化的能力来说,回流农民工的能力也很强。回流农民工中大部分人都曾外出务工过较长的时间之后才返回家乡附近的城镇寻找工作,基本上都积攒了一定的资金,能够买得起家乡附近城镇的商品房,具有就地城镇化的能力。

  第四,从就地城镇化的成本来说。张国胜(2009)的研究表明,东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成本为10万元,内陆地区则约为6万元。云南地处中西部,且一些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市,许多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由于人口规模较少的原因长期处于未充分利用状态,在这些地区实现农业人口的城镇化成本要相对低得多。

  (二)W(weaknesses)劣势

  第一,云南省是高原山区省份,城镇的发展严重受到地形的制约。农业生产率低下,严重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城镇化进程。薄弱的生态环境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到破坏,一旦破坏后修复也是极难的,这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第二,云南省近年来单一依赖自然资源发展。第一产业中传统的粮食种植业所占比重很大,特色农业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制造业及采矿业所占的比重过大,且没有形成链条式的产业,最终消费品的比率低,一般为粗加工,这导致各个产业间的协调性差,产品的附加值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大。第三产业中以建筑业、餐饮、运输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占比大,而金融、通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低。

  (三)O(opportunities)机遇

  第一,云南省地处面“三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和肩“两洋”(印度洋、太平洋)的独特地理位置,无论是从历史根源追随还是从其现实因素考虑,云南是国内唯一一个可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省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第二,云南省的经济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11097.3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3223.75亿元,2019年数据中第三产业占比52.6%,在三大产业中占比最高。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回流农民工提供了基本的就业保障。同时因为政府政策优化,基础设施及基本保障、人居环境也得到改善,更为农民工回流助力。

  第三,随着农民工的回流,云南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云南省省内劳动力有了数量和技能上的提高,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居民消费也增加,转变了以前劳动力异地就业,异地消费的状况,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农民工的回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问题,回流劳动力回流后将在空间上大幅缩短回家距离,甚至将家庭整体搬迁至城市,这不仅可能改善子女教育环境老人养老设施,也在教育和老龄人口养老方面缓解了政府压力为进一步就地城镇化提供了支持。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经济建设

  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靠政策指引、科技辅助、投入拉动改善农业问题。

  在政策指引方面,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给予适当补贴,引导农民种植经济作物,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在科技辅助方面,进行科研学者专项精准帮扶,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技术传授,帮助提高农业生产率。解放土地劳动力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为回流农民工的就地城镇化提供一种发展渠道。在投入拉动方面,投入专项资金发展特色农业,建设更完整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拉动社会资本投入。

  2. 调整结构发展新型工业。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保护改革传统产业,强调发展支柱产业,引入激励新兴产业。严格执法与监察,保证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对昆钢、云维等落后企业进行大规模整改升级,严格限制排放量、提高质检标准。

  3. 重视服务业发展。

  根据云南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12224.55亿元同比增长8.3%,占当年GDP的比重为52.6%,2019年旅游总收入为11035.20亿元在云南省GDP中所占的比重为47.5%。这表明云南省近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发生转变,旅游大省的战略性发展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要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整治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强化属地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特色旅游建设,重视人文建设,进行活体发展,把云南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特色文化,以宜居环境、独特文化、优良服务吸引更多人。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在云南省回流劳动力就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生产要素,使得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从农地中转移出来。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医疗卫生建设,解决好回流劳动力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一要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加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二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医药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三)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农村职业教育受教育对象通常是不能进入全日制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将长期在当地工作和生活,对当地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云南省中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为599.2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数仅为51.32万人。云南省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加强宣传、建立相关政策支撑,鼓励更多人接受职业教育。此外,职业教育也要不断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生产率,解放农地生产力,为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经济发展的新型技能,使毕业生能从事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为就地城镇化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罗明忠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回流的原因逻辑推演与实证检验[J]经济学动态,2008(01):51-54.

  [2]李阿琳就地城市化强政府与弱产业下的农村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云南省回流农民工就地城镇化的SWOT分析》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作者:李寻,赵熙

文章标题:云南省回流农民工就地城镇化的SWOT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4696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