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误差对统计数据的影响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8-01-22 10:14 热度:

   统计离不开统计数据,统计数据的质量和精准度直接关系着统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尤其统计数据的误差,本文主要研究统计误差对统计数据影响。

<a href=http://www.sofabiao.com/tjyj/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统计研究</a>

  《统计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统计研究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统计研究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统计数据在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下,必定会产生与人们所处的环境不相一致的结果,也就是目前社会上说的统计失真。其实,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源于人们对统计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就是统计误差。那么什么是统计误差,它对统计数据有什么影响呢?我认为有必要进行论述。

  本文通过引进统计误差这个概念,阐述了统计误差对统计数据的影响,解开了近几年社会对统计数据失真这一现象的疑团。接着结合作者多年工作实际,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以解决统计误差与统计数据之间的矛盾,提高统计数据的精准性,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统计工作。

  人们对统计的关心只局限于统计的结果——数据,而对统计还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统计的过程还不了解,对统计的内在关系还很朦胧,总是认为统计就和做实验一样,得出的数据分毫不差。然而,就统计而言,它的样本是多个活动的群体,在群体间和群体内部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在单个样本中又存在着文化、信仰的差异,在统计过程中又存在着调查方法的差异。  一、统计误差的分类

  首先,误差是指一个量的观测值或计算值与其实际值之差;统计误差,即反映某指标的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变化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那么统计误差有哪几种呢?

  1.按产生统计误差的性质来分有:空间误差、时间误差、方法误差和人为误差四种。

  空间误差是指统计调查范围所产生的误差,包括重漏统计调查单位,跨区域统计等;

  时间误差是指统计调查对象因时期或时点界定不准确所产生的误差。

  方法误差是因使用特定的统计调查方法所产生的误差。如抽样调查中的代表性误差(抽样平均误差),它是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中的随机样本(非全面单位)来推算总体所产生的误差的平均值,不是绝对的统计误差。对代表性误差可以根据组织方法和抽取本的容量,一般可以计算其平均误差,而且通过扩大样本量或优化调查的组织方法来缩小。

  人为误差是指在统计设计、调查、整理汇总和推算等过程中因人为过错产生的误差。人为误差是统计误差中产生因素最多的一类,它又分为度量性误差、知识性误差、态度性误差和干扰性误差。

  2.统计误差按工作环节来分有:源头误差、中间环节误差和最终误差三种。源头误差是指起报单位或申报者所产生的误差;中间环节误差是指统计调查数据在逐级上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包括加工整理、汇总和推算等环节;最终误差是指下级各基层数据汇总数或规范的方法得到的推算数与最终使用数之间的差异值。按工作环节划分的统计误差类别是相对的,中间环节误差在不同的场合有可能是源头误差,也可能是最终误差。源头误差在有些场合也叫调查误差,或叫登记误差。

  二、统计误差对统计数据的影响

  上面我们对统计误差的来源进行了分类,但在现实工作中统计误差是同时产生的,分不清是哪一种来源。而统计是数据的收集与汇总分析,讲的是宏观而不是微观,因此统计的误差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那么统计误差在统计数据中有什么影响呢?

  1、空间上的不可比。人们在应用统计数据时,关心的是某一指标的绝对数,或是与相邻地区的对比,或是与自己实际情况的对比。而统计数据是多个调查单位或是样本的平均数,首先在不考虑统计误差的情况下就不能与自己相关联。其次,由于各地方调查单位不同,不论是采用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其统计结果与实际值都有偏差。例如:就我们所关心的职工平均工资而言,目前的调查单位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私营、个体企业由于在统计中存在很大的难度还没有纳入统计范围。而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工资待遇上一般比较稳定,因此,在统计上其数据明显与当地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别。而在不同的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内部的比重、工资福利又有较大的差别,金融中心城市的平均工资必定较高,与实际值相差较大。因此,在同等水平的不同地方平均工资相差较大。如果是抽样调查,在采用相同抽样方法的条件下,由于样本的分布不同,最终的抽样结果也千差万别。

  2、全国数据与地方数据的不可比。目前我国统计是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全国公布的数据是以国家调查队抽样调查推算取得的,其特点是快速,受地方干扰少。但也有相应的缺点,就是以点带面,不能全面反映全社会的国民生产情况.地方数据是通过全面调查逐级汇总而来,虽然数据的来源比较全面,但受到干扰多,重复计算现象严重。。

  3、部分统计指标的不可比。在目前统计制度下我们的很多统计指标都是通过抽样调查取得,不论是是PPS(规模成比例抽样)抽样,还是等距抽样,在样本排队时需要一定的主标识和辅助标识,这些标识必须要经过全面的调查才能得到,要全面掌握这些数据,在目前统计基础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通过其它指标的推算,因此,在抽样框的标识数据中就已经出现了误差,抽取样本的代表性误差虽然是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但也远远高于总体样本误差。特别是在样本个体的抽取时一般都采用等距抽样,误差更不好控制,也不好估计。还有我们在调查登记时,面对的是千家万户,每个对象的知识水平、文化层次、对统计的认识程度、对调查的配合程度都有很大区别,最终的调查结果往往与事实相差较大。

  三、统计误差的应对策略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们看到了统计误差对统计数据的影响,并不是说有了统计误差统计数据就失去真实性,而统计误差不论何时何地都是客观存在的,统计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人类离不开统计、社会离不开统计、决策离不开统计,只有统计才能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民生等各项活动有一个量化的总结,通过统计数据研究其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发展更顺畅、更快速、更有效,及时调整在发展道路上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统计部门是开展统计的主要部门,既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统计误差,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也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统计认识水平,正确应用统计数据;更要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依法统计,减少行政干扰,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因此,解决好统计误差与统计数据之间的矛盾,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开展统计工作。

  一、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统计基础是统计工作开展的保证,不论是普查、抽样调查,还是常规调查,都要依靠基层统计人员开展调查和提供基 础资料,它是统计数据的源头,有了真实的源头资料,才能有真实的统计结果。因此,在统计机构建设中,要把重点放到基层。乡镇要成立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办公场所和必要的办公设备;确立一名以上专职统计员,并且保证人员的稳定;所在的村委会也要有具体从事辖区内统计工作的村干部;所有统计单位(包括企业)都要安排人员从事本单位的统计工作。只有这样开展统计调查才能及时、准确。

  二、完善统计方法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方法制度也紧跟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目前我国经济变革比较频繁的情况下,统计的方法制度更要与时俱进。从现有的报表制度来看,有很多指标和调查方法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例如,目前我们从事的农业全面统计,仍延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发生30年了,农村的经营模式、农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在农业全面统计的指标设置上要进行调整,在调查方法上要充分利用农业普查和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单纯地采用原有方法制度,缺点在于数据无法准确收集,其次是有些指标已失去意义。从2011年开始实行的企业一套表制度改革和即将实行的城乡一体化改革,是我国统计制度的两次制度创新,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但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方法是可行的、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而城乡一体化改革,目的在于使全国与地方的统计方法保持统一、调查网点保持一致,杜绝国家与地方各自为战的格局,保证了统计数据的数出一家。

  三、立足根本。统计是数据的权威机构,但不是政绩机构和权利机构。要充分应用《统计法》开展统计,要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制度开展调查,例如,为了避免行政干扰,我们可以多部门联合评估上报的原始数据,一个指标总要有几个相关联的指标对应,不可能孤立存在。因此,利用其逻辑关系,我们的源头数据就会变的更真实可靠,相对来说减少了统计的源头误差。

  同时,统计机构是一个统计专业部门,有责任做好统计基础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公民对数据的应用能力。每一个统计指标的数据,都有其相应的作用,如果每一个普通的公民不能掌握其内涵,对统计数据随意理解,既损害统计的权威,更会增加公民对统计误差的错误认识。

  以上是本人多年工作经验的一个总结。随着社会对统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统计的错误认识也就会越来越深,只有让社会认识统计误差及其对统计数据的影响,统计人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失误,统计数据才能更有生命力,统计事业才能永葆青春。

文章标题:统计误差对统计数据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3771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