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非营利组织内部的相关问题

所属栏目:经济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7-01-13 14:11 热度: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组织,比如一些常见的社会性的、公益性的组织,都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内控也是十分关键的,本文就针对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Sichuan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季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随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发展,其内部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以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现代会计理论、内部控制理论等相关知识,分析了中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职能、信息对称、监管等问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之产生的问题也是接踵而至。如何使非营利组织健康的发展,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完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因此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势在必行。

  一、中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非营利组织处于不断的发展当中,其内部控制难免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建立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合理,组织内部人员职能不明确,对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到位,不同群体获得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不到位等。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合理

  近年来在一些非营利组织已经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的制度,但其体系并不完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制度不够严密,控制目标不明确,尤其是风险评估的控制基本流于形式。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存在授权和监控的漏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在2003年2月发生的,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巨额公款一案,就是钻了财务制度管理不规范和基金审批与监管环节中的漏洞。从1995年8月至2002年12月,涉嫌贪污公款1200多万元,挪用公款达2亿多元。而此起案件的发生据该基金上一起财务案件仅相差6个月。

  (二)内部控制实施不到位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于制度的制定、实施、评估三个基本环节,而目前的现状是非营利组织 “有章不循,有律不依”的情况比较突出,内部控制制度成为应付检查的条文,未能发挥其有效作用。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比较普遍的授权审批不按制度执行,岗位分工不合理和预算执行弹性太大等问题。会计核算采用的是和政府会计相同的预算会计,忽视了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相比的许多特性。

  (三)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关注。信息不透明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不畅通问题,影响着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认可度,从而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正常发展。比如之前我国红十字会出现的问题,捐赠者最关心的就是捐赠的资金去向及效益问题。当前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问题有:资产存量信息不真实和不透明;现金流量信息不完整和不透明;财务报告不公开披露等。2011年7月31日,红十字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虽然运行期间出现了很多问题,但这是非营利组织信息公开透明迈出的重要一步。2011年11月,福布斯公布了名为《中国最透明的25家基金会》的榜单。榜单上,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位列前三。这份榜单的发布,有助于国内慈善基金会走向公开透明,但同时反映了公众所获信息与组织内部信息的不对称性。因为公众只能通过各基金会官方网站、年度工作报告、相关行业和监管机构网站等渠道,来了解各基金会向公众披露信息的真实状况。但是从全国2000多家慈善基金会信息公开情况看,许多并没有公开信息的网站,有些基金会甚至不公布年度报。

  (四)监管缺失问题

  监管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完善的监管体系下,一个新的制度才能更好的推广执行。内部控制的监管包括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内部监管是指组织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执行进行监管和评价,目的是对组织在内部控制执行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而外部监管是通过外部有关部门、第三方等,对组织的内部控制执行进行监管。国内目前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内部监管不力,外部监管不到位。例如,非营利性组织的审计通常是由国家审计部门来执行,较少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实质性检查。而在公立非营利组织中也很难找到专设的类似于公司监事会的监管机构。

  二、国内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信息不对称影响公信力

  一直以来,大家都十分关注捐赠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是不是物尽其用了。但是却很难知道结果,看不到使用情况也拿不到财务报表,而且也缺少一个让公众了解的平台。但就目前来看,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信息沟通渠道还是不够完善,这就导致了不同群体信息的不对称。非营利组织运作资金一部分来源于政府拨款,还有就是社会捐赠。在国外社会捐赠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国内捐赠的资金量并不能满足组织正常业务的开展。如下表所示,2011年7月各地区捐款数据可见信息不对称,捐赠者无法相信所捐资金的有效使用,组织的公信力下降导致资金量不足。2011年7月,红十字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对信息沟通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各项措施不够完善

  1.缺少相关法律的制约

  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内部控制的法律,却都是针对企业的,唯独没有适合非营利组织的。虽然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已经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组织。但实际上,是针对于企业制定的。因此,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缺少相应的规范,容易走弯路,而且很多非营利组织的案件都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2.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员工既是执行内部控制的主体,也是客体。因此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非营利组织因其特殊性,很多员工的心态不端正,可是许多非营利组织却不重视员工的培训,这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3.缺乏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与有效。虽然有些非营利组织设有一些奖惩制度,但管理者并没有去认真地的考核、检查,大多都只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从而造成奖励无法兑现,惩处落不到实处的局面,进而削弱了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觉性。

  (三)缺少有效的监管部门

  一项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实施需要一个良好的监管体系。就目前来看,我国非营利组织内外部监管机制都不健全。外部监管机制弱化,监管范围不全面。主要原因是财政部门把主要精力都用在预算分配上,进而放松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忽视了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审计部门只负责审计会计核算资料真实性、合法性。对查出的问题没有有效的处罚,就事不就人,该得到处罚的人都被忽视了,执法的刚性被扭曲。总体而言,就是缺少实质性检查,尤其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内控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这些方面。哲学上讲,内因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非营利组织内部监管机制失效,主要原因是,很多非营利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很多组织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或者是由财务人员担任,因此很难对会计工作和经济活动起到监管作用。而且有些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与单位领导存在隶属关系,其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内审人员的监管行为必然受到约束。

  三、完善中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没有最完美的内部控制,只有最合理的内部控制,因此对每一个行业来说,内部控制体系是有区别的。借鉴COSO内部控制体系,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应包含如下内容:

  1.目的

  内部控制制度中应明确组织拟定的各种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所设计的政策和计划,以及对这些目标实施的业绩评价等。在目标实施前,组织应识别与评估目标达成期间可能会面临的重大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同时组织还要及时向员工传递、解读组织制定的政策和计划,从而使这些政策和计划可以得到有效实行,还能提高员工的对自身的期望和工作积极性。当然目标和相关的计划还应当包括可计量的业绩目标及其评价指标。

  2.承诺

  组织应当确立共同的道德标准,包括诚实守信、为人正直等,同时还要让所有成员理解并遵循这些道德标准,树立相似的道德价值观,并于组织目标达成一致性。组织还应清楚界定权力、职责与其应负责任并与组织目标一致。在组织内部还应培养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以加强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

  3.能力

  员工应当拥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满足组织需求。同时还要加强信息沟通,使组织可以及时的向员工传递信息资讯,方便员工执行其职责,及时反馈意见,也有利于组织内部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

  4.监控和学习

  组织应监督外部与内部环境,从而及时调整或者重新评估评估组织目标。同时对组织的经营业绩进行监控并和战略计划中确定的业绩目标进行比较,再根据结果对组织的目标和相关指标进行修正。当组织目标发生变化或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对组织的信息需求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实行重新评估。管理层应当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的结果反馈给对各项控制负责的人员。同时加强培训,员工的素质高低是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非营利组织应不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对于会计人员,则应利用其继续教育之机,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

  (二)加大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1.建立健全法规

  目前我国出台了适用于国有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适用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但缺少适合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法律,针对这种情况,财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体现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制度的法律。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非营利性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同时指向内部控制的运作实施,并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对于因此引发的犯罪事件也有法可依。

  2.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

  完善合理的奖惩机制可以规范员工行为,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制定符合组织实际的一整套奖惩制度。同时还要建立一系列的执行机制,否则这一套奖惩机制很可能会成为一纸空文。

  (三)完善信息传递增强公信力

  1.完善沟通渠道

  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使组织及时掌握其运行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事情,同时还可以及时传递组织政策,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管理者。因此必须完善沟通渠道,沟通渠道应如一张网联系着整个组织。所有上级和下级,部门和部门,部门和员工,员工和员工之间都应建立和完善沟通渠道。

  2.建立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全、良好的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促进内部控制的执行。信息系统由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组成。会计信息系统包含会计事务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为组织提供各种财务信息。而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决策支持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因此提供很多非财务的信息。非营利组织应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及时、准确的获得各种信息并加以筛选,提炼出高质量的信息加以利用。

  (四)完善监管体系

  1.建立组织监管机制

  建立组织监管机制,非营利组织可以借鉴企业的监管模式,成立稽核委员会。利用稽核委员会监控内部控制执行,并及时反馈问题,遏制弱化组织内部控制行为的发生。同时还应注重组织外部环境的观察,关注舆论导向。从而为内部控制人员尤其是会计职工,创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内部控制的实施和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2.建立第三方监管平台

  对非营利组织监管由国家财政部和审计部执行是完全不够的,完善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体系,还需要成立一个独立的监管组织,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建立一支能力强、技术过硬的监管队伍,在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执行上加以指向。在经费问题上则需要国家财政部门拨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美]厄尔·R·威尔逊,苏珊·C·卡特鲁斯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第1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黎克俊,姚洁强.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理论的尝试性探讨——基于历史研究及逻辑推演的观点[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396-401.

  [3]刘金文.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6-30.

  [4] 王卫星.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文章标题:如何控制非营利组织内部的相关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jingjixue/3461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