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冲击性,使危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每个企业都在风风雨雨中前行,可以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本文是一篇北京期刊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危机沟通策略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激烈化,企业总是要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如其来的危机。危机沟通作为企业管理的手段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管理者如何掌握危机沟通策略,进行有效的危机公关,化险为夷,使企业在危机中“谋发展”,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危机沟通,沟通策略,企业管理
2005年光明回炉奶事件,2006年的欧典虚假广告宣传,2007年的中石油社会责任风波,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2008年撼动国内整个奶制品行业的“三鹿”危机,肯德基“速食鸡”事件等使我们发现企业在危机沟通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危机沟通的成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命运,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未来。危机沟通,企业领导者首当其冲,他们所做的决策对政治、经济、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谁能尽早了解危机的特征、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提高防御危机的预测能力,谁将在这场危机战斗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企业竞争中的强者。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谁能够掌握危机沟通的策略,使企业尽快摆脱危机,并化危机为机遇,谁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企业危机的来源
企业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包括经济方面、信息方面、物质方面、人力资源方面、声誉方面、行为方面及自然灾害方面等。经济方面:劳动力的缺乏,市场动荡,股价大幅度跌等;信息方面:重要客户、供应商信息的损失、商业机密的泄露等,物资方面:工厂停产、主要设备工具的损坏等。人力资源方面:人才的流失,工伤事故等。声誉方面:公司领导的丑闻,谣言,公司名誉受损等。行为方面:暴力运动、恐怖事件等。自然灾害方面:地震、台风、洪水、火灾等。
2.企业危机沟通的内涵
企业危机沟通是指企业组织为了防止危机的发生、减轻危机造成的破坏或尽快从危机中得到恢复而进行的沟通过程。企业危机沟通是处理潜在的危机或已发生的危机的有效途径。
E哈ter(1997)则指出危机有四个显著特征:“急需快速做出决定,并且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物质资源和时间来完成。” Barton(l998)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1]不同的危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大体相同的有以下几个特征: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紧迫性、挑战性、情绪失控性、舆论关注性、资源严重缺乏、信息缺失等。
企业危机沟通包涉及组织的内部沟通和组织的外部沟通。内部沟通主要指企业的管理者与企业的员工之间的沟通。企业的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就像供应商和客户一样,是企业的财富。企业的外部沟通,包括企业与政府、社区、新闻媒体、公众等方面的沟通。
3.企业危机沟通的类型
根据危机形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危机沟通可以分为危机前的沟通、危机中的沟通和危机后的沟通三种。
3.1危机前的沟通
2005年中国著名危机公关失败案例―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雀巢在产品的检验和生产等最基本的环节出现技术和人为的疏漏,并且对中国国家标准如此轻视,使大批不合格的婴儿奶粉得以出厂销售,没有做好危机前的管理沟通工作。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洞察企业发展中存在隐性危机,具备处理危机的能力。如果能在这次事件正式曝光前,能够发现雀巢不合格奶粉的流向和批次,并做及时追回等补救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危机的发生,从而把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中。做好危机前的沟通工作大概涵盖两方面的内容:即危机调查和危机预测。危机调查是指企业的管理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民意测验的等方式,与企业组织的内部和外部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的处境。危机预测是指通过危机调查的方法,收集大量的宝贵资料和信息。根据科学的方法分析预测危机爆发的潜在性和可能性,为很好的处理危机、躲避危机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3.2危机中的沟通
危机前的沟通是建立在危机假设、预测的基础之上的。危机爆发的实际情况往往与危机预测的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危机前沟通的局限性。因此,在危机爆发的初期,根据危机的实际情况及时启动应对危机的方案,并随着危机的发展逐步调整方案,对有效的控制危机的发展局势,弄清问题的症结,设定科学、合理、明确、可度量的沟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面临危机,应该及时设立应急中心,尽快控制局势,界定问题,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来消除危机带来的影响。危机一旦发生,能够与媒体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能够赢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能够得到顾客和社会大众的谅解,能够重新树立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例如:借助媒体向公众传播正面客观的信息,积极主动发布信息,正确的引导舆论,稳定公众的不良情绪,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以诚恳、团结合作的态度来面对危机等。
3.3危机后的沟通
危机过后不等于沟通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沟通的开始。危机出现了,处理眼前的危机是当务之急,是头等大事。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面对危机,更重要的一点是保持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状态,努力维持和恢复正常的组织工作秩序,尽量减少危机对企业正常运转造成的影响。并且要根据危机的情况,适当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例如:肯德基的速食鸡事件,在危机沟通中有几点成功之处。一是在危机爆发后要快速反应,制止危害扩大,防止一些谣言舆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获得掌控危机的主动权。二是勇于承认错误,真诚道歉并且采取有效的改正措施,争取消费者的原谅。三是在危机处理后期,要继续积极采取挽救行动,维护自己的品牌形象,重拾消费者信心。
4.企业危机沟通的策略
4.1创建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
危机沟通是预防危机、处理危机的积极有效的手段。面对不同的危机,面临不同的情境,应该采取不同的沟通节奏。但是总体来说,危机沟通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无论是对外部社会,还是对企业内部员工都应该进行坦诚的沟通,积极的倾听来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声音。建立企业沟通机制,保持组织的纵向沟通、横向沟通、外部沟通顺畅无阻。创建全通道式的沟通网络。所谓全通道式的沟通,是一个开放型的网络,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彼此联系,彼此了解。网络中的沟通渠道多,信息传递便捷。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够在危机发生之前,与内部员工沟通顺畅,了解企业发展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就可以获得拯救危机的主动权,避免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的时候,也要积极与员工沟通,让员工了解危机的现状,以及将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禁止谣言向外传播,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同心同德,共同渡过难关。此外还要重视外部沟通。一旦发生危机,要积极主动地告知媒体真相,主动和政府部门联系,避免逃避,避免自我蒙蔽,勇于面对危机。 4.2构建应对危机的企业文化
构建应对企业危机的文化,搭建危机沟通的平台,既要加强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还有增强企业的外部联系,包括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顾客、供应商等等。一是加强员工的培训。掌握处理危机的基本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危机意识,消除减少面对危机的恐慌和混乱,在培训中增强员工之间彼此的了解和情感,从而提高企业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员工之间真诚的合作,培养共同抵制危机的能力。二是要建立和谐的政府关系。危机发生时,企业要将采取的应对措施积极、如实的向政府相关部门汇报,坦诚的描述事实发生的经过,这是赢得政府支持的关键。平时也要注意和政府保持沟通和交流,注意培养联络感情,赢得政府好感,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例如:政府职能部门对汶川地震事件做出了及时、全面的救援工作。同时中国灾情公开透明报道,得到了国际媒体的称赞。在抗灾救灾工作过程中,政府及时做好了内部和外部沟通工作,有效地控制了危机发展的局势。三是注意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引导正确的舆论,避免谣言,借助媒体向公众传播正面客观的信息,减轻危机带给人们的恐惧,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4.3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在各种企业组织的运作过程中,危机总是防不胜防。危机既是导致失败的根源,也是孕育成功的种子。关键是如何处理危机,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企业危机预警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分析潜在的危机,并对其进行跟踪、调查、评价、控制,并发出警报。[2]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危机管理小组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企业领导者、公关人员、涉及专业领域的管理人员、法律顾问、新闻发言人等。二是建立预警机构的内部框架结构。包括建立危机管理小组,保持信息畅通,领导要适当授权,内部人员责权明晰等。三是收集风险信息,并评估风险信息。
参考文献:
[1]王满仓,佘镜怀,王伟.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4(3).
[2]康青.管理沟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谢科范.企业风险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5]王超.重大突发事件的扩散机理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
经管类论文投稿期刊推荐《公共管理学报》的办刊原则是"求道无篱,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经世致用"。学术之本在于创新,学术之基在于致用。创新要求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摒弃门户之见,允许各种不同观点的交流与碰撞;致用要求深入观察、严谨务实,对现实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背景有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将努力建造一个氛围宽松、百家争鸣、研究规范、论证严谨的学术论坛,与本刊作者一起致力于提高我国公共管理的研究水准,与我们一起打造一份高质量的《公共管理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