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离不开好的设备,很多工程师也会对设备进行一些维护和修理工作。但是在设备管理中国也存在不少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去改善呢?本文是一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设备是企业重要的物质资产与发展保障。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中的设备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其经济效益,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国企设备管理中还存在着制度化水平较低、管理理念陈旧落后、以经验管理为主、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应该采取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树立以市场和效率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加强设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设备资源等举措。全面提升国企设备管理水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设备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毋容置疑,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涉及国企股权的优化、健全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分配改革诸多方面。而在此基础上,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改革无疑应提上议事日程。
一、改善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意义
机械设备既是企业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工具,也是其重要的物质资产,更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国有企业中,机械设备一般具有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价值巨大等显著特征。其运行状态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及经济效益。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设备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改善设备管理有助于提高国企经济效益。首先,从实践来看,设备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设备损坏和浪费。由于设备本身就是企业重要的固定资产和价值资源。因此,改善设备管理首先就是在维护和增加企业的价值:其次,对于现代企业特别是生产型企业来说,设备技术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效率。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企业就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即在相同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产品。这就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利润:最后。设备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预防设备故障隐患,减少因设备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平安生产。
另一方面,改善设备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国企内部来看,设备管理往往会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及审计等其他环节。因此,设备管理的改善亦能改善企业整体的内部管理。根据法约尔的管理组织思想,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换言之,企业管理是目标驱动下的资源配置及使用过程。因而可以说,高水平的企业管理不仅能直接或间接创造经济效益,同时更是企业持久发展的原动力。
二、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现存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得以显著提升,国企中设备管理亦取得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成果。总的来看。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备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意识到高水平的设备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部分企业甚至普遍制定和完善了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有规划、有措施、有重点、有中心、有深度,做到了目标定量化、措施具体化、责任纪律化、奖罚制度化,设备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管理轨道。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看到,我国国企设备管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一些环节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备管理制度化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国企设备管理普遍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比如,有的国有企业只注重对设备管理人员的约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较低。同时,设备管理缺乏一整套权责机制。具体而言,很多国企的设备管理、生产使用、采购等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与资源整合机制。生产部门掌握设备的使用权,却不承担设备损害与维修的责任:设备管理部门仅如同“看守”一样管理设备。他们深知如何高效科学地使用设备却没有任何话语权:采购部门也只能单向地接受上级领导的命令,缺乏对企业设备的整体规划权。有时候旧的设备还可以使用,采购部门就购进了新的设备,从而极大地浪费了资源。
(二)管理理念陈旧落后
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企业管理者一般认为设备管理仅仅是对设备进行维护,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实践中,他们往往只关注设备的故障及问题,当设备“停工”才开始维修。因而不少人认为设备管理是最清闲的岗位而争相前来“养老”。事实上,这种落后的设备管理理念已经与市场经济所追求的效率与效益格格不入。仅对原有设备进行修补极其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对新技术设备的排斥也不能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需求,这就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展。
(三)以经验管理为主
经验管理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段的重要管理形式,它是指仅凭个人经验积累而开展的管理行为。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这种以经验为主要方法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渐被科学管理所取代。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管理教育也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所以在我国国企的设备管理中,经验管理仍然占据着重要的“阵地”。比如,一些钢铁企业的电路检修工作。仍然沿袭师傅带学徒的工作模式。另外,由于设备管理的尴尬定位,很多高级技术人才不愿意承担这份“清闲”的工作。因而企业只能招到一些理论素养及技术能力相对较低的管理人员。而现代企业发展表明。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必然导致设备越来越先进,企业设备在增多的同时其管理人员数量则会相应下降。很明显,我国目前的情况与这一国际发展趋势大相径庭。
(四)设备资源利用率低下 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及管理制度上的不健全,当前我国国企机械设备利用率总体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方面,由于国企的市场化水平还不够,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中都有一批利用率不高、多年闲置而尚有使用价值的设备。这些设备的闲置既浪费了企业资源,也不利于整个行业及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企设备管理中存在两个极端的现象:一些人因循守旧,始终守着陈旧落后的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另一部分人则痴迷于国外设备,认为凡是国外引进的机械设备都是先进的。主张对旧设备的全部摒弃。这两种现象都是对设备及设备管理认识不到位导致的,都会最终影响设备的利用效率。事实上,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设备,只有适合自身行业及生产工序的设备才是最好的。有时候,通过引进新技术设备与原有设备有机整合也能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三、提升国企设备管理水平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国有企业也必须尽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无疑,这为国企中的设备管理工作也带来重要的机遇与挑战。针对国企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的改革对策。
(一)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所谓制度管人管事,方能长久。从目前情况来看,缺乏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已经逐渐成为制约设备科学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适应时代及社会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第一。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孤岛格局,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将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维修、采购等环节纳入到一整套管理体系中来。将设备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及每位使用人员身上。第二,国企应建立所有设备的详细清单,并根据设备的不同属性、使用时间等因素,实行设备的分类管理。第三,加强设备使用、管理等环节的监督制度建设。由于以往缺乏一套完善的监督制度。许多使用者只顾自己方便,不考虑其他部门的使用及设备本身的具体情况。这导致设备出故障及损害的频率越来越高,设备的功效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只有加强监督、落实责任。每个人才会真正科学规范地使用机械设备。第四,国企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设备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估与考核。众所周知,如果缺乏科学的评估与考核,工作人员也就缺乏将工作完成好的动力。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管理势必挫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基于此,国企中的设备管理应该和其他如市场、销售部门一样,按时对其工作绩效进行评估,通过完善的奖惩制度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树立以市场和效率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设备管理在内的国企改革也必然要以市场为目标导向,传统“看守式”的设备管理理念必须尽快摒弃。首先,设备管理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制订设备管理目标及工作计划,让设备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及发展。其次,设备管理人员应该树立起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理念。这包括设备管理工作既要遵循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还要放眼全球,吸收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方法,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后,进行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理念革新。设备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设备管理绝对不是被动的管理设备。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设备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为了控制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设备管理必须遵循效率的原则,以更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
(三)加强设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在设备管理中,工作人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成效。前已述及。由于不能直接创造经济利润,设备管理在国企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这就导致技术人才不愿管、一般员工不会管的局面。要破解这一难题,国企高层领导及管理人员应首先摆正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通过宣传、培训等途径让广大员工认识到设备管理所担负的重要用,让大家不再从内心深处排斥这一岗位。其次,改善设备管理人员队伍结构。企业可通过引进高技术人才,提升工程师等技术人才在整个管理队伍中的比重。同时。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对已有管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供机会与平台让他们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技术。建立淘汰机制,辞退不愿学和始终达不到要求的管理人员。最后,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激励。由于设备管理本身是一件相对枯燥单调的工作,因此管理人员更需要鼓励。企业可通过物质奖励让他们没有生活上的后顾之忧,通过精神奖励让他们意识到工作本身的意义和快乐。
(四)进一步整合设备资源
设备资源是企业重要的物质资产,设备资源的浪费就是企业直接财产的损失。因此,进一步减少浪费,整合设备资源显得极其重要。这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第一。制订科学的设备采购计划。当前,由于设备采购部门与管理及使用部门的沟通协调不够,在一些设备仍然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采购部门就购买了新的替代设备,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一套沟通机制,让采购负责部门在充分了解既有设备及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采购计划。第二,从目前来看,部分国企存在着大量闲置设备的情况。实际上,企业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设备管理方式。通过租赁转让等方式进一步发挥闲置设备的使用价值,让所有的设备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第三,企业应将旧设备维护与新技术设备引进有机结合起来。受到传统观念影响,设备管理人员往往认为旧的就是最好的。他们始终把目光放在如何维护旧设备上。然而很多时候,旧设备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新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导致新设备层出不穷,谁能够拥有和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基于此,企业应保持开放的态度,在维护原有设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以新换旧,以新带旧,提高设备的综合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健.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思考[J].吉林农业,2011(10).
[2]许骏.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设备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20).
[3]白木,周洁.设备管理的意义及体制改革[J].轻工机械,2002(02).
[4]赵章红,赵艳萍,吴一木.部分国有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4(02).
[5]马涛,张洪雷.浅谈国有企业设备管理[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02).
经管类核心期刊推荐《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杂志社出版的专业性刊物。该刊物以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中外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的报导,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著等。《中国经济史研究》坚持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即“四新”原则取舍文章,为学术界新老作者提供发表论文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