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离退休人员思想活跃、需求多样,对生存质量和生活品味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国企离退休人员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分析,指出传统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模式亟需导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并提出了加强国企离退休人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论文,国有企业,离退休,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要求,不仅体现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本质,而且也为创新和提升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以下简称国企)离退休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对国企离退休人员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顺应老同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不但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1.当前国企离退休人员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分析
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他们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直接关系到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综合来看,当前,国企离退休人员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1失落心态。
离退休人员在职时大多曾担任过一定职务或从事过一定专业,离开工作岗位后,随着地位、环境的改变和角色的转换,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很大变化。许多人会一时难以适应,在心理上、生理上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调适过程。比如,出现孤独感、怀旧感和攀比心态,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警戒怀疑、墨守固执、还童幼稚等心理问题。
1.2偏激心态。
一方面,许多离退休人员政治敏锐,信念坚定,参与欲望强烈,他们普遍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企业的改革发展,对社会问题反应敏感,善于剖析评判,并具有独特看法。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媒体对负面事件的聚集效应、放大效应,再加上对实际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使他们对事物或事件的看法习惯于过去的思维方式,观念陈旧,条框概念多,对新生事物接受缓慢,看问题容易绝对化、片面化,容易出现思想反复,产生偏激心态。
1.3依赖心态。
家庭的亲情关爱是离退休人员的强烈期盼,也是强大的精神支柱。但现实是,许多离退休人员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体弱多病,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或配偶去世形成“空巢”,使他们需要生活上的照顾和护理,需要精神上的关心和关爱,需要情感上的沟通和抚慰。
1.4自我心态。
许多离退休人员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较高,对晚年生活有较多向往和追求,娱乐交友的愿望迫切。他们愿意走出去,与老朋友交流,又希望在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形成新的人际交往圈子。但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对许多活动的参与已力不从心,生活空间不断缩小。有些老年人在社交活动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时间一长,容易产生新的矛盾和心理问题。
2.传统的国企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模式亟需导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国企,特别是大型国企,传统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2.1思想和心理交流平台欠缺。
传统的国企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主要是围绕社保政策落实、生活用品的发放开展服务,管理上重生活保障,轻精神需求,思想和心理交流较少,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是屈指可数。同时,从事离退休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企业技术或技能岗位人员中转换而来,年龄相对较大,他们对常规性的管理业务容易接受和熟悉,但对新生事物接受慢,对老同志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一般都听之任之,不太关心,敏感性较差,更谈不上进行心理疏导。
2.2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单一。
目前,针对国企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都是按照上级的指示和要求来开展,主要做一些正面宣传和解释引导工作,相对单一和简单,针对性较差,解决离退休人员思想和心理问题效果不明显。通常是关心群体面上的思想状况多,关注个体的心理和思想少;工作被动出击多,主动出击少;面上泛泛谈的多,触及心灵的少;说教和形式的东西多,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少。
2.3企业社区“孤岛”效应明显。
由于大型国有企业一般远离中心城市,再加上企业社区大多未移交地方管理。因此,地方政府一般很少过问和解决企业社区存在的问题。由此产生了企业社区公益性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健全,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良等现象。许多按市场化操作的家政服务和养老等机构难以进入企业社区。特别是随着“双高”(高龄、高病)离退休人员在家政、就医等生活保障上的需求日益增多,进一步加剧了老同志思想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3.加强国企离退休人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对策措施
统计数据表明,到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14.3%。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离退休人员思想活跃、需求多样,对生存质量和生活品味有着更高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特征,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他们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想”的伟大征程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3.1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心灵沟通。
交流增进了解,了解促进理解。加强离退休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首先要搭建好交流沟通平台,畅通他们与企业、与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交流沟通。一是及时了解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动态,把握他们的实际诉求。可以通过健全和落实“逢五逢十阅文学习日”、情况通报、“接待日”等制度,密切与离退休人员的联系和沟通,利用传统节日对离退休人员进行走访慰问。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员网络,通过信息员舆情传递、信息网传送、信息箱收集等手段,畅通老同志表达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渠道。三是通过组织生活会、主题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为老同志创造在一起学习、交流和沟通的机会。 3.2创新方式方法,消除思想疑虑。
对离退休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方式方法,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建立离退休人员思想状况定期分析机制,及时分析各阶段老同志中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以及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引领和心理疏导。二是不折不扣落实好离退休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多换位思考,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多启发,多疏导,短话长说,重话轻说,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3.3提升养老保障,解决后顾之忧。
离退休人员处于“老年期”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保障他们老有所养、提高他们的晚年幸福指数,是做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基础。一是在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的基础上,尽可能让离退休人员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如,按规定为老同志发放企业补贴;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状况,发放“双节”慰问金、节日慰问金、祝寿金等;落实真病真帮助,大病大帮助的补充医疗机制,确保无人因病致困;重视离退休人员健康保健,并建立档案。二是积极沟通协调,整合各方力量,不断完善企业社区公益性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如,可以引进“81890”急救呼叫平台,方便对离退休人员突发事件的处置;可以与地方医院建立共建关系,设立离退休人员专科门诊,邀请医院专家教授举办老年慢性病防治讲座;可以提供优惠条件,引入地方上家政、养老、老年食堂等老龄服务机构和场所,更好地满足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需求。三是尊重个体,做好个性化管理服务工作。如,坚持生病住院必访、家里遇到困难必访等登门探访制度;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为生活困难、鳏寡独居及身边无子女照顾的离退休老人开展一日一问候、一周一上门、一月一查体、一月一理发、一季一助行、半年一活动的“六个一”志愿服务;在个别特殊事件的处理上,讲究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给离退休人员和家庭带去更多精神慰籍。
3.4开展各类活动,培育健康心态。
积极引导离退休人员参加管理、文体和公益等各种活动,是调节离退休人员心态的有益“药方”。一是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重大事件和改革举措,要广泛吸收他们参加,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使他们不在其位而能谋其政,为企业实施重大事项和改革举措传递正能量。二是通过关工委、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骨干网络、楼群管理等多种途径,为老同志“老有所为”搭建舞台。如,动员离退休人员参与企业新员工的始业教育和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参与社区大型“为民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楼群(家庭)文明创建等。三是大力扶持老年文体团队,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力争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动员和吸引广大离退休人员“走出来,唱起来,舞起来,动起来,乐起来”。四是办好老年大学,使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3.5提高队伍素质,确保工作到位。
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中融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从事离退休管理服务的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一是必须更新理念,创新思维,努力学习和掌握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带着深厚感情和满腔热情,扮演好“管理者”、“服务员”、“知心朋友”、“调解员”、“儿女辈”等多种角色。三是必须深入离退休人员当中,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更多地把握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疏通心结、化解忧虑,建立积极乐观心态。对老同志提出的诉求,政策上明确允许的要积极去争取,政策上不允许的要做好解释,赢得他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