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子银行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其各方面的体系建设仍处在不断完善之中,文章结合影子银行的概念对我国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为我国影子银行的建设提供借鉴性意见。
关键词:经济学论文发表,影子银行,风险,金融
“影子银行体系(shadow banking system)”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克库雷(Paul MaCully)在2007年8月美联储年度讨论会上首先提出,因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讨。在我国,影子银行作为一个舶来品,却在金融危机后出现“野蛮生长”,随着潜在风险的不断聚集和加大,近年来不仅引发了学术界的热切研讨,更是引起了政府层面和监管机构的格外重视。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1年发表的《影子银行:内涵与外延》的报告,影子银行体系被定义为:指游离于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其期限与流动转换,有缺陷的信用风险转移和杠杆化特征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监管套利风险。然而,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创新程度低,我国影子银行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自身特征比较明显。相较于西方以批发融资和资产抵押证券为核心的发达影子银行体系,我国影子银行更多是充当补充传统商业银行的角色,是典型的融资性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研究机构大多倾向于将“影子银行”界定为“银行表外业务和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其表现形式主要集中为以下三种,第一类是银行表外业务,如银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同业代付等;第二类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如信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典当等;第三类则是民间金融活动。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配合政府一系列刺激政策,银行投放了大量信贷,其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开始收缩,加强了信贷管理,银行信用扩张受到抑制,为规避存贷比、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监管约束,银行则大力发展表外业务实现其贷款倾向,如银行理财产品,先以理财产品获得资金支持,然后通过银行合作平台将理财资金投向装有信托贷款、受让信贷资产、票据资产等的信托计划,达到发放贷款的目的。
尽管近期监管部门强调我国“影子银行”的性质和规模要比发达国家小得多,且绝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都处在严格的金融监管之下。但由于我国影子银行并非独立于传统商业银行,相反,它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商业银行及其表外业务,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风险传导途径并未完全切断,当前影子银行,甚而会传至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点:
期限错配所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一方面银行理财产品采用的“资产池”模式投向不明,理财产品所对应的标的资产为资产池,并非单一资产,各产品的收益风险未实现隔离,并通过滚动发售、集合运作的方式实现资金链的连续,达到借短贷长的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但一旦发生大规模到期赎回,则会出现资金链的紧张,进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和票据资产放大杠杆率,并通过银信合作和政信合作等平台,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包括信托受益权),满足了融资企业的需求,近几年信托融资、委托融资、汇票、企业债的大量增长也反映了这方面的事实,由于这些资金大多用于“大工程”、“大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而投入的信托资金期限相对较短,资金“短贷长投”,存在严重的期限错配。因此,当前我国影子银行业务因期限错配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若发生大量兑付和市场再融资困境,则会出现资金短缺而引发流动性危机,而6月份发生的“钱荒”则是对当前影子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最好预警。
宏观经济下行所造成的信用违约风险。由于影子银行大量资金最终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业,存在较大的违约风险。从整体上看,宏观经济不景气且面临较大下行风险,企业经营困难,这无疑加大了偿付风险;而细看地方债务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获得融资平台资金,一方面政府投资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政府大规模造城和国企产能过剩积淀大量资金,因此,投资收益难以得到保障。今年1-5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9.11万亿,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大量资金并未带动实体经济回暖,可见资金大多用于借新还旧,以维持正常的收益偿付,而未来三年将有大规模地方债务到期,违约风险正在往后延缓;在房地产市场上,十年高速增长的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拐点,在国家房地产调控不放松的大环境下,资产泡沫正在被挤压,部分房产项目将会因为抵押价值收缩而引发信用违约风险。
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本是金融创新,因为它既能降低了交易成本,丰富了市场投资产品,同又时拓宽了融资渠道,活跃了市场。典型的如以围绕信用衍生品的信用扩张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但金融创新本身也会加大金融的脆弱性,由于监管的缺失,美国影子银行的过度发展最后引发了次贷危机。当前我国利率非市场化及存在分业经营等金融管制,影子银行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在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和经济下行的信用违约风险双重叠加之下,我国影子银行正在加大金融体系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另外,我国影子银行又依附于商业银行及其表外业务,而长期以来居民误以为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则是影子银行无形之中借用了银行甚至政府的信用,却没体现风险溢价。可知,影子银行或多或少与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联系,仅仅掩盖了风险,而并未隔离风险传导,由影子银行引发的局部危机存在着向商业银行传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才是我们更加警惕影子银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