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体系的不断改革,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并通过建设以改革预算为主要方向的财政体系,来促进单位的整体发展。本文就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进行阐述,并通过对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与加强措施,以期能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
一、前言
对事业单位而言,良好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保证单位内部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因此,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对构建完善的预算体制,并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虽然在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但其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诸多问题的存在,这也制约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良性开展。
二、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管理内容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指政府等相关部门按照我国财政效率的原则,以单位的绩效指标和目标管理,对内部财政支出进行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决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具体的管理对象包括有:一是对公共资金的绩效评价。事业单位的公共资金主要是指通过纳税人每年交税所得到的资金,其作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财产,需通过预算绩效管理和考评,使之能够将其科学、合理地用到该用的地方。二是对政府和财政部门的绩效评价。政府和财政部门作为公共资金的委托部门,其是监督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和效果的主要部门,因此,对其进行绩效评价也十分重要。在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的管理工作中,其绩效考评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来进行。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不同于其他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不仅要做资金的使用效率,还需要保证其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由绩效目标、预算拨款、预算执行、绩效指标评价和绩效监督等环节所组成。由于预算绩效管理的环节复杂,内容繁琐,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也在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编制不完善
根据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预算工作应该包括单位的全部收支。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比较复杂和繁多,因此也使得单位各部门将部分收入和支出金额没有纳入整体的预算当中。另外,大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数+增长”的预算方法,这种预算绩效方法虽然比较简单可行,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其也凸显出一些不合理因素。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编制内容不完整,编制方法不合理,从而也使得预算绩效整体编制不完善。
(二)预算绩效执行不到位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执行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建立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运行数据与信息的采集,并对其分类、整理与分析。再根据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进行相应的督查与管理,从而促进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均是按照预算编制对资金进行分配,由于预算有一定的风险,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预算也会出现偏差。在这种状况下,也将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存在一定的偏差,进而使其执行内容不能严格落实到位。
(三)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以财政预算资金支出考评作为基础,才能进一步对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共公服务质量与效益进行考评。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考评机制的起步较晚,使绩效考评指标缺乏统一性,也使绩效考评方法可操作性难度较大。困此也导致了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机制的不健全,从而使各单位部门对考评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让预算绩效考评内容流于形式化。
(四)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意识淡薄
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都是由单位财务部门所执行的,单位的其他部门很少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而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的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也比较淡薄。这种现象长期积累,将会出现预算申报程序不明确,预算编制不完善、预算考评机制不健全等现象,因此也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的加强措施
(一)完善预算绩效编制
要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预算绩效编制进行完善与十分关键。预算绩效编制的完善可通过两点来进行:完善预算绩效编制内容。由于事业单位预算主要是根据单位的发展计划和年度财务收支来进行的,其预算内容主要包括有收入与支出预算两大方面。因此,可通过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使预算编制内容更加细化,从而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定额标准进行调整。完善预算绩效编制方法。由于传统的“基数+增长”预算方法已不符合当下的预算要求,因此,可通过采用以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方式来完善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增量预算而言,前者的任何一项预算支出均是以零为起点,所以可以从根本上考虑费用支出的多少和必要性,从而使编制预算更加合理化。而滚动预算主要是根据“长计划、短安排”的方法,对年度预算的缺陷进行弥补,并可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及时调整与改进。
(二)科学规范预算绩效执行工作
要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工作落实到位,便需科学、合理地规范预算绩效执行工作的内容。首先,加强绩效跟踪监控机制。在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执行阶段,绩效跟踪监控机制大多属于事后控制,而通过对绩效跟踪监控机制的加强,使其能够从事后控制提前到事中控制,这将有利于掌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最全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析,能更迅速地了解执行的实际效果。
其次,保证所收集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执行阶段,需保证监督控制机制所收集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在采集过程中要确保数据均是来源于现场,并保证预算资金与所花费的账物一致。 再次,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与流程。预算绩效执行工作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完整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且在保证在工作执行阶段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相关的执行人员需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认真对现场和预算工作进行跟踪、记录与分析,以保证工作内容的真实可信。
(三)健全预算绩效考评机制
预算绩效考评机制的健全,可根据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依据,进一步明确预算绩效的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等。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建立起通用和专用两大类预算绩效指标考评体系。在评价某项目的预算绩效时,要将通用指标都应用到评价当中;而专用指标主要是根据某一项目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按照此项目性质特点对其进行评价。另外,绩效评价机制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组成,也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化的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来拓展评价主体和创新评价机制。其中,拓展评价主体主要是指由试点部门作为核心,逐渐朝着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评价或财政部门主导评价进行转变。而创新评价机制主要是指由试点部门初期简单的事后绩效评价,渐渐朝着向事前目标设定评价―事中绩效监控评价―事后绩效结果评价进行转变。
(四)提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度
除了需对预算绩效编制、执行内容、考评机制加强管理以外,还需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度,才能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细化工作内容。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事业单位,作为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点,通过建立业务指标、效益指标、财务指标来完善和细化预算绩效管理内容。第二,明确预算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来明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范围、程序,使相关人员在工作时能够有章可循。第三,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或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职能分工要求,使预算绩效管理人员责任分工明确,并能相互协调与配合执行工作内容。
五、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科学、合理、规范理念的工作,其对于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及效率的评价具有重要有意义。只有通过对现阶段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才能有效推进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祁光华.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理性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0,8(8):25-26
[2]许欣欣.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管理刍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3,4(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