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营风险加大,设备更新换代加快,产品寿命周期缩短,资产盈利能力起伏不定,时刻有减值的可能。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是必然趋势,我国资产减值会计起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无论理论还是实务都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IAS36、美国会计准则公告SFAS144的比较研究,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论文,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国际比较
一、引言
资产减值会计应运而生,近年来已成为会计理论界和实证界的热点问题。理想情况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可以剔除企业资产中的水分,夯实资产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在具体运用中,存在许多不完善、不规范之处,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值准备已沦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出现了诸如科龙电器、四川长虹、南方证券等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案件,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本文对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AS36)、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第144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144)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发现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进行规范,促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二、我国资产减值准则与IAS36和SFAS144的比较
(1)资产减值适用范围比较
SFAS144中规定,此准则不适用于金融资产(包括权益性证券投资),而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包括长期股权投资,这与美国的规定有所不同;IAS36的适用范围包括矿山、石油、天然气等开采行业,而SFAS144和我国准则的适用范围不包括开采业,有所区别;SFAS144中不涉及无形资产,关于无形资产减值的规定只是在第142号《商誉和其他无形资产》中有所涉及,而我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包括无形资产(商誉和可辨认无形资产)。
(2)资产减值确认时间比较
理论上,企业应当在期末对每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判断其是否发生了减值,然而这违背了成本效益原则,所以实务中并没有这样做。IAS36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进行估计,判断其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需要对资产的可回收金额进行计量;SFAS144规定,只有当标志着进行减值测试非常必要的事项或变化出现时,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并没有规定定期进行减值测试;我国CAS8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进行判断,如果存在一项或者几项减值迹象,则需要估计可回收金额,任何一项减值迹象都不存在的,则不需要估计。经过以上比较,我们发现,我国的规定和IAS36的规定大致相同(见表1)。
(3)资产减值确认标准比较
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有三种:永久性标准、可能性标准和经济性标准。永久性标准认为只有发生了永久性的资产减值时才确认减值损失;可能性标准认为应当对可能的资产减值损失进行确认;经济性标准认为只要可回收金额小于账面价值就应当进行确认。IAS36规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时,应当确认减值损失,符合经济性标准的规定;SFAS144规定,预期从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量(非折现)小于资产账面价值时,应当确认减值损失,减值额是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不一致,符合可能性标准的规定;我国CAS8规定,如果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小于账面价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确认的减值额为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的差额,符合经济性标准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下面将举例说明一下各国确认标准的差异(见表2)。
(4)资产减值确认基础比较
IAS36规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首先应以单项资产为基础估计可回收金额,难以估计时,再以该单项资产所归属的现金产出单元为基础,对其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IAS36对总部资产也做出了规定,总部资产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现金流量,无法估计其现金流量,总部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应当以其所归属的现金产出单元为基础估计可回收金额,计算可回收金额和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
SFAS144规定应当将资产分组,然后对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长期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产生的可辨认现金流量基本独立于其他资产产生现金流量的最低水平。SFAS144没有使用总部资产这一概念,但有类似的规定,企业的总部设施等长期资产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产生现金流量,应当将其划分到相关的资产组。SFAS144中的资产组基本等同于IAS36中的现金产出单元,不过二者也存在一些区别:IAS36将部分负债排除在了现金产出单元之外,而SFAS144则把流动资产和负债考虑到了资产组之内。
我国CAS8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时,首先应当以单项资产为基础,对其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难以估计时,以该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估计可回收金额。我国也引入了总部资产概念,总部资产不能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现金流量,发生减值迹象时,应当对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回收金额进行估计,与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由此可见,我国的资产组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现金产出单元基本一致。
(5)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IAS36允许转回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商誉除外),减值损失转回后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高于没有确认减值损失时的账面价值。对于商誉减值损失的转回,IAS36做出了另外的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它认为后续期间商誉可回收金额的增加并非是购入商誉减值的转回,而是自创商誉的增加。SFAS144规定,已确认的减值损失禁止在以后年度转回,它认为允许减值损失转回是与历史成本会计系统相违背的。针对商誉减值损失转回这一问题上,FASB与IASB规定相同,都不允许己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在后续期间转回。
我国CAS8规定,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这与国际会计准则IAS36的规定有很大的差异,但与美国会计准则SFAS144的规定基本一致。CAS8禁止减值转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关于资产减值损失能否在以后年度转回这一规定,各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规定(见表3),这取决于各国不同的经济环境,我国禁止资产减值损失在以后年度转回的规定,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经济环境,可以避免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比较启示与改进建议
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借鉴(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30页)和采纳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其他各国的会计准则,对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改进和完善,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和趋同,与此同时,也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环境和现行可操作性等实际情况,在许多方面做出了创新。不过,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仍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1)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通过资产减值准则的国际比较我们发现,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需要会计估计,留给了会计人员很大的职业判断弹性空间,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决定着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的可靠性和正确性,恶意运用会计估计空间,操纵利润,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企业要建立会计诚信评价制度,量化评价标准,推动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诚信建设;完善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加大业务培训和指导的力度,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会计人员应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注重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2)健全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内部控制制度
资产减值内控制度的不健全会导致会计计量的随意性,建立良好的内控制度是会计计量的合理保证,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内部机构,不断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建立减值准备内部审计和独立稽核制度,由独立的专业人士对减值准备的计算、计提、披露等过程进行核查;建立合理的企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构建全面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客观真实地衡量企业的经营水平。
(3)完善我国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根据各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依赖于公开交易的信息,只有完善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才能提供公正合理的资料,资产价格信息的及时获取是实施资产减值会计的重要条件,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的健康发展依赖于金融市场、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当建立动态询价报价系统,通过网络提供商品的动态价格资料,统一提供合理的资产市价信息。企业可以利用网络定期公布信息资料,计提资产减值损失,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提升资产减值会计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毛新述,戴德明.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会计计量的统一[J].会计研究,2011(4):
15-22.
[2]高志妨.我国实施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2(5):94-95.
[3]刘玉琴.浅谈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J].财会研究,2013(2):43-46.
[4]李永鹏.资产减值会计的改进——基于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负债观[J].财会月刊,2013(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