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优化举措

所属栏目:电子商务论文 发布日期:2020-03-27 09:39 热度:

 

  2014年,“电子商务”一词第一次出现于中央一号文件,这个时期,电子商务技术被认为是促进农产品交易的重要手段,2015-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电子商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出现明显增加,主要涉及物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电子商务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媒介。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则首次单列提出了“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这标志着数字经济将全面向农村渗透,有力助解“三农”问题。农村电子商务连续六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引农村电子商务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为广阔的乡村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交易平台,对于解决农产品滞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农民收入、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优化举措

  1、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2014-2018年农村电子商务相关研究成果发文数量分别为14篇、40篇、111篇、130篇、151篇,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主要从农产品、电子贸易、淘宝村、电商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物流等方面阐述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学术界有关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研究视角主要从农产品上行即农产品往城市销售和工业品下行即工业品下乡销售。农产品上行方面,张薇(2018)通过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的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电商物流成本主要产生于冷链运输系统技术不足;柳思维(2017)指出,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应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岳云康(2008)对我国农村农产品家庭分散经营户进行了研究,构建以“基地-加工-销售”为模式的产业链为农民寻找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张作为(2015)对我国“淘宝村”进行了研究,认为淘宝村的出现实现了农村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工业品下行方面,赵广华(2018)提出通过第四方物流共同配送联盟的建设,提升村镇集配货能力;周丹、杨晓玉(2017)通过对我国电子商务相关制度的研究,指出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深入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纪琳(2019)通过研究传统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多维立体式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范式;唐梅等(2019)指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增加工作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农村电商物流、电商人才的培育、农村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等角度展开研究,指出了电子商务发展能够从多角度解决现有农村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滞销问题和促进工业品下乡销售,但是对于农村电商的发展,多数研究者只看到电商所带来的利好,而忽略了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基础上,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存在问题,并结合上行与下行提出建议,力求农村居民通过电子商务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活品质。

  2、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态势良好

  以农村市场作为产品生产方来看,近年来,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出现了“淘宝村”,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农村电商为农产品上行开辟了新的通道。以农村地区作为电商消费群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已超过90%,信息网络的进步将使得农村居民的网购需求进一步增大,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41.48%,基数巨大,有超过30%以上的居民认为日常生活物品及生产工具购买存在困难,由此可见,农村地区仍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可以购买日常所需生活用品以及生产所需工具,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2“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模式的初步形成

  广东、海南等省份率先创建“互联网+农业”小镇,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模式,主要以岭南特色水果、丝苗米、茶叶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为重点,通过电商平台的谋划和宣传使得特色产品形成品牌化,近年涌现出一大批口碑好、名声大的“草莓村”“柑橘村”“南药村”“麻鸡村”“葡萄村”“芋艿村”等具有特色的农业村,既亮出了名片、也创造了收益,初步形成基地专业生产与电商规模化销售的良好格局。

  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3.1村镇冷链运输等物流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我国农村地区的物流滞后包括流向农村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物流和流向城市的农产品物流两方面,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大多数农村存在地理位置偏僻、居民区分散的区域特征,道路交通不顺畅,与城市的交通差距太大,快递网点分布匮乏,物流公司乡村配送网络不完善,农村居民无法享受电商配送到门服务,制约了农村居民对于电商交易的使用,使得工业品下行受到了影响;在农产品上行方面,村镇物流多以发出农产品为主,一些季节性比较强的生鲜类产品对物流要求极其苛刻,由于冷链技术不完备,此类产品往往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存在较大的退货风险,使得大多物流公司望而却步。

  3.2农村居民电子支付普及率较低

  电子支付作为现代信息科技发展下新型便捷交易手段,深受城市居民喜爱,但是,在部分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思想较为保守,对于互联网的运用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使得农村居民未形成正确的电子支付概念,担心使用电子银行对自身资产存在不安全。因此,不敢尝试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进行电商交易,很大程度限制了农村电商的发展。

  3.3缺乏有效的乡村市场售后服务体系

  近年来,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巨头开启了“家电下乡”,但是“家电下乡”的效果却一般,原因在于许多农村居民觉得下乡的电器无论是质量、价格、安装,还是售后服务都得不到保障,农村市场只是成为了家电企业去库存的地方;另一方面,农村对于农业相关的农机用具也是有一定电商采购需求的,但是,此类农机农具的售后服务网点非常少,大型农用工具退换货相当麻烦,电商平台没有提供有效的产品售后保障,农民无法承担产品的退换货损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4、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优化举措

  4.1优化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要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配套服务,优化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乡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需精准发力,动员各大物流园区及物流企业向城市郊区及城乡结合处转移;此外,加快农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做好村镇配送路线的规划,因地制宜缩短配送距离,设立村镇无人物流储存柜,努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同时,加大对冷链物流的投入,降低农村地区农副产品向外运输的损耗率,保障输出农产品的质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4.2培养农村电商人才

  为促进农村互联网+农业的良性长久发展,必须培养和引进优秀的电子商务类人才。一方面,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返乡创业园,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融资支持政策,推动农村电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另一方面,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吸引外出务工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提升电子商务类人才吸引力。

  4.3提升农民电子商务意识

  农村居民应加强电子商务及“互联网+”农业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乡镇政府宣传栏、媒体新闻等渠道了解“电商兴农”的有关政策及乡镇“互联网+”农业建设典型案例,并且学会通过相关网站关注农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发布的相关信息,维护自身权益公平。此外,乡镇政府部门应积极为农民创造有利条件,与高校及企业合作,开展对农村居民电子支付运用的培训,帮助农村居民开拓视野,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的电商意识。

  4.4完善农村电商售后服务功能

  农村电商售后服务保障健全程度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电商消费体验,在大型农业用具及大家电方面,可以以各村镇为单位,建立农村电商线下综合售后维修点,同时与线上电商平台合作形成流动售后服务点,能够有效解决乡村广阔地域的电商售后难题。

  参考文献:

  [1]张贞,尹圣珍.农场生鲜产品网络直销模式优化分析——以多利农庄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2):32-33+21.

  [2]冯亚中,苏荔,陈岩.生鲜电商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2):60-62.

  [3]何倩,杨加猛.生鲜产品网购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南京市消费者调查[J].电子商务,2018(12):24-26.

  [4]曹宇星.江淮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162-164.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优化举措相关推荐区域环境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

文章标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及优化举措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dianzishangwu/4230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