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职能部门或公益类单位,收入以财政拨款为主,行政单位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无经营性收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存在少量的经营性收入,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均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受非营利性特点和传统管理理念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较企业而言,普遍存在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税务风险防控薄弱、涉税业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为单位健康发展提供保障。[1]
一、行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纳税行为与国家税法规定不一致,存在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各种涉税行为;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对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不熟悉、理解不透彻,没有充分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导致单位多纳税,增加了不必要的税务负担;三是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行政执法和政策解读不规范产生的税务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较企业而言要小很多,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同样要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首先,纳税是行政事业单位应尽的义务,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可以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同时,有效降低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公益服务的财务风险,能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起到优化的作用。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二类事业单位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少事业单位的经营属性都在增强,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可以促进单位内部的资金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配置,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单位的运行成本,增加单位的经济效益。[2]最后,税务风险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模块。真实、准确的税务统计数据可以体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发展情况,帮助单位的管理层进行决策工作,使单位的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单位持续稳步地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税务风险管理事务,缺乏税务风险防控意识
一直以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以财政拨款为主,总体而言,经营性收入占比不高,参与市场化的程度不深。这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的工作重点更关注于履行行政职能和公益职责、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等综合管理,而对于税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未将其纳入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税务风险防控意识比较淡薄,在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并未设置专门的部门或者岗位来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甚至有些单位会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如无经营性收入则无须缴纳税款、不是纳税主体。近年来,我国在税务制度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忽视,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合理利用相关的税收优惠,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二)日常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薄弱
1.单位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涉税业务较少,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与单位业务相适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税务风险管理无据可依的情况。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照搬照抄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未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导致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束之高阁,如同一纸空文,流于形式。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并未随着税务的法律、政策、规定的更新而及时更新,也未根据单位的经济活动变化而修订,导致制度不能与时俱进。
2.相关部门监管力度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以财政拨款为主,我国相关税法规定财政资金可做免税处理,所以,税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情况抽查频次低、时间短。而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巡视组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和巡视时,重点在于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廉政风险方面等,对税务风险管理关注较少。
3.税务部门指导不到位
笔者了解了海南省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列举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印花税缴纳不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活动时签订的业务合同(如服务合同、购销合同等),根据相关税法规定,需要缴纳印花税。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大部分资金属于财政拨款,经济活动具有公益性,所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业务中未缴纳印花税。加之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无缴纳印花税的先例,税务部门在印花税的缴纳事项上也未作严格要求。第二,发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于农、渔、环保、食品等经常需要采集生物样品进行检测和监测的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在指定的点位(非农贸市场)附近购买生物样品,多为向当地农户零散购买。因多种客观原因,单位通常无法取得农户的身份证复印件及信息,无法在税务部门开具常规的税务发票进行报账工作。第三,税务部门采用“一刀切”的做法,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与二类事业单位视同企业管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全额拨款单位,无经营性收入,依旧需要每季度、年度申报企业所得税,此举为无效工作,耗时耗工,并不合理。第四,税务部门执法、指导不规范,和财政部门沟通不够。我国税务体系庞大,税种繁多,不同的事业单位涉税种类不同,不同的税种、对同一种涉税行为可能出现不同的处理方式。税务部门在指导和执法过程中,税务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也可能会使行政事业单位增加税务风险。另外,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某些业务上要求不一致,未明确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做法,导致单位在报账和纳税环节增加税务风险。[3]
(三)税务岗位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受编制人数限制,尤其是体量小、编制人数少的小型事业单位,往往很难专门设立一个税务管理岗位用于招聘具有丰富税务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专业税务人员。在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往往是财务人员身兼数职,兼任税务工作。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涉税业务少,单位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财务人员对于税务的关注度不高,缺乏专业全面的税务知识和实操能力、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身兼数职的财务人员,工作繁重,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主动关注税法的新变化、学习税务处理方法、参加税务专业培训。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税务岗位工作人员税务学习的内容片面。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事业单位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应从单位领导入手,加强单位领导对税务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更新传统的管理理念,积极创新,推进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其次,提高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了解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在实际税务工作中自觉地预防和规避税务风险。最后,根据单位涉税业务的数量和种类,定期邀请税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单位全体职工的税务风险防控意识,保障各项税务工作更加规范,形成单位内部的税务风险管理氛围。
(二)加强和规范日常税务管理工作
1.建立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可执行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进行税务风险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可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经济活动、单位人数等实际情况制定有操作性强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梳理本单位所有的涉税活动,对可能涉及的风险点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建立相适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同时,了解各种税务优惠政策,进行专业的纳税筹划,享受税收优惠,节约财务支出。涉税业务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单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设立单位内部的税务部门,由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或税务知识丰富的财务人员任职,学习和借鉴现代企业的税务管理经验,由不同岗位负责涉税业务的处理和审核监督,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的税务管理风险,使涉税业务处理更加专业化。涉税业务少、人数少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合理设置一至两个税务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将税务管控理念和措施落实到单位内部每一个涉税业务的工作人员,合理设置报税申请、审核、提交、复核等操作流程,责任到人,以点带面,降低税务风险。
2.行政事业单位主动加强与税务部门交流
在实际工作中,当单位出现重大事项,或是对相关税务政策新变化不熟悉时,及时向税务部门咨询,借助审计、巡视的机会,做好自纠自查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降低税务风险。
3.税务部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宣传、指导和监督
税务部门作为纳税工作的指导部门,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工作,使行政事业单位了解自身的纳税范围、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工作,或者将培训内容融入会计人员年度继续教育课程中,提升税务岗位人员的专业税务知识。对区别于企业的情况且又是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共同存在的问题,税务部门应出具指导意见,指导行政事业单位规范纳税。另外,税务部门作为外部监管的主要力量,审计和巡视作为辅助力量,借助税务部门和巡视组检查、审计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审计,及时发现税务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处理,督促行政事业单位整改和更新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三)建立纳税评估风险预警机制
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可建立纳税评估风险预警机制,运用纳税评估风险预警系统对税务风险进行自动管理和控制。税务部门利用税务评估做好相关的数据比对,及时有效地发现其中隐藏的风险,做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控制。这就要求确保税务数据的真实性,才能保证风险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同时,纳税风险预警系统要设立实时的监督功能,完成对数据的实时监控,及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理情况。在行政事业单位遇到税务管理风险时,可以通过纳税评估风险预警系统的报警机制及时了解出现的风险,并人为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规避税务风险的发生。
(四)提高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对于涉税业务多、经营活动多且在职人数多的二类事业单位,可设置专门的岗位招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税务管理人才,确保其职业素养能胜任税务风险管理岗位。对于大多数涉税业务少的行政事业单位,税务部门应定期举办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和税种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可采取线下或线上的方式,鉴于不少税务管理人员是财务人员出身或者兼任,可将培训内容安排进会计人员年度继续教育的课程中。涉税岗位工作人员也应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税务部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手段不断学习、及时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随时调整单位的纳税筹划方案,降低单位经营成本。同时,税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税法的了解,明确税法和会计制度中有区别的业务处理事项,正确处理,从而降低税务管理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税务风险是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应正确认识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单位全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和规范单位日常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纳税评估风险预警机制,提高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税务部门等相关监督部门也应加强指导和监督,共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燊.浅探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J].现代经济信,2018(10).
[2]胡河林.简析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7).
[3]何伟.事业单位纳税问题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6(1).
《行政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分析》来源:《纳税》,作者:李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