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其中离不开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的强大力量,在解决就业、创造税收、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等方面,作出了极有价值的贡献。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管理水平有限,工艺技术不够先进的问题,导致它们市场竞争力不足,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起支持其发展的财政税收制度体系,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环节发挥导向作用,以促进其持续稳定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我国的中小企业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由当时的家庭作坊等形式的个体组织逐渐成长,形成数目庞大、行业细分、基本规范的企业群体。很多中小企业经历了市场竞争的洗礼,成长为大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担当支柱作用。但是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寿命短、新旧企业更替频繁,缺乏长期发展的后劲。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及融资策略研究报告(2018)》的调研数据,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远低于美国中小企业8年的生命周期和欧洲中小企业12年的生命周期。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农牧渔等传统产业和技术含量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内部来看,资本规模和产出规模较小,内部组织结构松散、管理水平欠缺、高素质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产品市场竞争缺乏优势、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欠缺。从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在2017年开始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此之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不友好,管理体系不健全,涉及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较多,扶持政策的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门槛高,对中小企业资金投入、人才与技术创新,政策服务的建设相对滞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新《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是对中小企业权益保护的重要措施。旨在通过陆续出台改革和创新政策,简政放权,创新财政税收制度,深化增值税改革方案,从而促进和推动中小企业发展。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地改善了中小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对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扶持作用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发展,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影响是巨大的。现代技术研发的优惠和补贴,财政税收政策的筹划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政策依赖性。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对抗和冲击,有来自体制的影响因素,也有来自自身的影响因素。因自身实力所限,在很多方面中小企业无法获得新技术来弥补自身的短处,因此更需要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大力扶持。财政税收制度创新,促使中小企业利用政策中的优惠,保护,减免等策略,快速提升企业自身抵御风险打击的能力,增强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加快向成熟期迈进,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为国家整体经济的不断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对中小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推动作用资源是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包括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等,优化资源配置才能获得最大效益。中小企业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催化剂,大型企业实力雄厚,对市场形成较广泛的覆盖甚至垄断,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为大型企业产能实现,做好后勤保障。作为大型企业的有力补充,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中小企业的显著功能。但是,财政资金大多对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倾斜,忽视中小型企业发展。作为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有效调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主体,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财政税收制度的创新,发挥自身体量小,资源配置灵活,对市场脉搏跳动敏感的绝对优势,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合理调配资源,实现更具效率的发展。
(三)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支持作用区域经济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条件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涵盖内容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资源、生产力水平等多个方面。要达到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之一。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形成区域产业结构特色,企业之间协同创新,立足于地方,服务于本土,扎根于市场,实现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发展,激活生产动力;另一方面,社会和谐与劳动就业率有密切关系,中小企业的数量增多和规模增大,注重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高素质和技术人才的就业率,提升收入水平,促进市场消费和社会稳定。
三、目前我国财政税收制度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
(一)财政扶持制度覆盖面小且方法单一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政策主要集中在促进就业、技术创新和推动出口等方面,这部分制度主要是对于成熟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对于新创的小微企业和高新企业,并没有具体的财政扶持制度,这导致制度落地有声的覆盖不尽如人意。同时,税收扶持制度包括税收减免、税收扣除、盈亏相抵、延后缴税和退税申报等等方式。税种缺乏合理设计和统筹应用,不能从整体上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在迫切需要投入的资金方面,政府的财政扶持制度覆盖面不够广,优惠制度执行力度低,各种检查名目众多,很多金融机构雷声大雨点小,扶持效果不明显。
(二)欠缺引导中小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品牌、资本、技术、质量、创新、效率、组织文化、人才等方面,是企业面对竞争环境,谋求生存和发展的特有且不易被复制的核心能力。内部技能和知识的互补,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克服人力资源、生产资源、实力规模等多个方面的弱势。这离不开政府对其的扶持以及扶持制度下的运营环境。政府不仅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更是服务者,在中小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但在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方面,财税引导制度的建设滞后,导致中小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与大型企业的差距不断增大。
(三)对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的制度建设不足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贷款难。由于中小企业的自然属性,很难逾越金融机构的严格门槛,资产抵押、自然人担保、综合授信、无形资产担保等,对于规模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适用性都不高。中小企业初始资本投入不足,资金积累能力羸弱,商业型的金融机构信贷有限,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机会。但是由于投融资渠道狭窄,社会资本市场欠发达,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和征信系统没有建立和完善,使得融资活动的支持制度很难得到落实。
(四)忽视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主体形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深度和复杂性也不一样,只有具备产业集群的规模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只是针对单个的中小企业,而对于产业链的系统支持制度的建设,还相当欠缺。对于产业集群发展中有相互关联的企业,其共同实施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这不仅影响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内部的深入稳定合作,也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群体竞争力。
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目标下财政税收制度创新的路径
(一)根据发展需求,健全财政税收制度随着中小企业的逐渐增加和成熟,现有的财政税收政策制度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存在较大的矛盾。政府要建立健全财政税收法律制度和规范化的政策扶持。第一,围绕《中小企业促进法》,制定配套的财政税收制度,将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提升到法律层面,根据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领域和不同成长周期,制定细化的可执行的制度方案。第二,目前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时采用直接的税收优惠,具有事后利益让渡的特点,这对于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有限,因此,要针对中小企业技术研发过程和重要环节,建立起财政税收优惠制度,创建多种类型的专项资金和基金,加大对中小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总之,从建章立制、行业准入和政策引导上下功夫,完善财税制度,规范管理,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二)加强财税制度导向性,支持科技型和低碳型中小企业发展低碳经济下,中小企业从长期目标来看,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是科学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型和科技型成为中小企业创造持续价值,增强竞争优势的可行路径。这就需要财政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健全,选择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有关的政策法规,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作用,鼓励中小企业低碳型和科技型业务内容的发展。第一,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的范围,除了新技术新专利转让环节的税收优惠,还应对科研人员的个人所得收入和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实施税收优惠;除了对成熟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在创业期、成长期等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应制定针对性的税收优惠制度,更好的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二,实施奖惩并行的制度,对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中小企业,加施一定数额的税款,比如,根据企业产量或者污染物排放量来计算环境税税额;对购置环境保护设施,生产环保设备的中小企业,提供增值税减免、抵扣、先征税后返还等优惠政策。通过具有显著导向性的税收制度,引导中小企业向科技型和低碳型发展。
(三)提高纳税优惠立法层次,加大融资活动支持力度目前除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外,关于支持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的立法仍然十分分散,并没有专门的单行法。这些法律法规如果不能通过统一的法律进行强化,就仍然具有分散性,导致制度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不足。因此,应围绕新促进法,建立配套的制度,将各项财政税收扶持政策上升为法律层面,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成长周期的中小企业,设置多层次的具体的法律制度,尤其是要加大对融资活动的支持强度。包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和融资政策,对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支持政策,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支持的立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税收制度等,通过对中小企业担保、融资的制度完善和强化建设,扩大免征范围,支持和促进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四)加大产业链的财税政策支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制度,明确发展方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制度的职能作用,一方面,根据本地区在自然、资本、人才、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选择关联度大、发展前景广的行业为主导产业,相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规划统筹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加快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经济效能大突破。另一方面,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围绕企业经营范围和相关周边产品等关键字段进行检索,会同工信部门,帮助企业梳理产业链,全力协调为企业产业链的税收制度设计,提供更及时、更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通过税务的全程服务,包括出口退税快结快审快批,税收优惠宣传,优化办税多举措,用活财政税收政策,解决企业生产面临的税负压力,全力推进区域经济向纵深发展。
结语
在完善财政税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实现资金政策的精准扶持,更要有雪中送炭的热情,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健全财政税收制度体系,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充分体现财政税收创新给中小企业带来的红利,让中小企业得到合理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推动区域经济加速发展,扩大市场内需,带动就业,使中小企业顺应改革大潮,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斌华.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基于主体—对象—过程的框架分析[J].中国财政,2018(03):56–58.
[2]程小琴.财税政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路径与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9):170–172.
[3]余丽生.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思考[J].中国财政,2019(04):50–51.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扶持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来源:《财会学习》,作者:王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