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资金管理信息化分析

所属栏目:财会论文 发布日期:2020-09-01 09:55 热度:

   国库集中支付是将各预算单位计划财政支出通过单一国库账户体系进行管理,通过零余额账户,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或者财政授权支付,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拨付财政资金的一种资金支付方式。该种支付模式下,各项资金管理实行指标预算管理方式,财政部门下达计划指标,预算单位在国库集中支付平台上根据预算申请用款计划,按照指标性质进行会计核算、申请支付、审核等操作实施财政资金管理,并通过代理银行完成资金支付。

财政资金管理信息化分析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政资金管理的影响

  H高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高等学校,通过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采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对工资性支出、纳入政府采购以及20万元以下未纳入政府采购的零星支出提供对公转账或对私公务卡结算。目前,H高校使用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主要包括支付管理、公务卡管理、财务开支报销管理、单位数据查询、单位预算执行情况查询等模块,按照商品服务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助学金、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经济分类分别对财政资金核算支付。采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不仅强化了高校资金预算管理的作用,提升了财务支出的公开透明度,而且能够有效监控资金使用状态,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使用,优化财政资金管理。随着对财政资金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仅关注资金的支付已不能满足资金管理的需求,需要整合相对应的系统或者功能模块,构建满足预算申报、资金收支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国库集中支付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预算体系的完善及银行结算系统的保障,但目前存在的信息整合度不高、各个环节的数据共享水平低、共享方式落后等问题,影响了资金的支付效率和安全,降低了财政资金管理水平。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部门指标拨付时间有待调整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H高校在使用资金前,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下发的预算数据,结合学校工作需要,按季定期编制国库集中支付计划,经过多部门多环节的审批、复核,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任何环节的进度都会影响资金的拨付效率。1.政府采购资金、助学金等项目提前下达形成了资金占用。高校财政资金支付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体现在人员经费的支付在各个月份差异不大,政府采购类资金主要在年底支付,助学金的支付集中在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H高校资本性支出中的资金支出占年度支出总额从2012年的0.02%上升到2018年的13.1%。这部分指标的下拨主要随项目指标在上半年一并下达,然而从2012年到2019年的使用情况看,超过82%的资金支出发生在最后一个季度。H高校2019年助学金和资本性支出占全部财政资金的14.49%,指标主要在第一季度下达,其中32.8%的资金支付发生在第二季度,66.5%的资金支付发生在第四季度。由此可以看出,指标下达与实际支付时间存在较大的时间间隔,较早地下达计划容易造成额度的占用,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2.专项商品服务支出类指标额度下达较为滞后。高校资金具有专款专用性,对于全年发生的支出业务,临近年底下达专项项目资金,不仅支付压力大,而且影响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3.财政与国库支付平台缺少一个完整的信息共享网络系统。对于拨付的特殊的大额资金的使用情况,例如助学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等资金,通过中央资金管理平台再次录入,无法实现信息实时传递与监管。

  (二)高校对财政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

  H高校财政资金从申报到授权支付不仅涉及到多环节、多部门、多人员,而且每一个环节使用的系统均是独立的,涉及到财务申报系统、办公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银行柜面系统等。这种相互独立、缺乏数据共享的系统操作造成信息的交流方式单一,容易形成信息孤岛,进而影响资金支付效率。1.国库支付系统与单位预算系统信息不共享。高校主要通过预算管理来管理财政资金的收支计划,财政资金额度按照项目管理的需要根据特定目标和专门用途重新分配,是各个项目资金的集合。然而支付时全部通过“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仅显示项目名称,与国库指标不完全匹配,导致资金性质不明确,增加支付难度。而且,预算系统主要根据会计核算的情况掌握项目资金进度,无法实时查询各项预算指标支付进度,缺乏对预算资金实际支付情况的跟踪监督管理。2.国库支付系统与政府采购系统信息不通。采招中心在不了解国库支付的实时数据和各预算项目指标用途的情况下,在政府采购系统上进行非政府采购类指标的政府采购合同备案,可能出现国库支付系统下该指标额度已不足的情况,或者其他资本性支出与商品服务支出等部门经济分类备案错误。出纳根据提供的合同备案表上的信息付款,备案表上未注明资金的性质及具体资金预算项目,需要就备案项目与会计、报销人、预算等多方反复确认。对于未持有备案表的报销人,出纳不能及时获取政府采购单位的信息以及备案的指标类型,并不能确认是否使用政府采购资金,可能造成资金的混用错位,增加财务管理的内控风险。3.财务管理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数据不同步。H高校利用某财务管理系统将资金占用、经费限额控制等纳入项目管理,并结合科目账户对财政资金进行核算,虽然实现了部分数据的互联互通,但是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无法同步数据,需要二次录入,支付完成的电子凭证也无法同步到财务报销系统。这不仅增加了资金支付的业务量,而且缺乏对资金支付的管控,资金支付风险增加。

  (三)代理银行清算信息系统与国库支付系统衔接程度不高

  1.公务卡信息未能实时反馈到国库支付系统。(1)公务卡基本信息无法实时更新。H高校教师公务卡的办理、使用、变更、注销等业务均经由代理银行,并在国库支付系统登记银行卡号、开户银行等公务卡信息后方可报销。2018年H高校执行《关于加强公务机票购买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往办理的公务卡不支持购买公务机票,需要重新更换公务卡,对于补办的公务卡重新登记时,若已经存在于国库系统、下载了消费信息、发生过报销业务的公务卡信息,不能更改或删除,国库支付系统无法做到与银行的公务卡系统及时更新数据。(2)国库支付系统不支持湖北省外的公务卡登记使用。H高校为了培育和挖掘有潜力的科研项目及科研团队,调动教师申报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H高校教师对外合作,并对校外的合作教师或者外聘教授就合作中发生的费用予以报销。然而,国库支付系统公务卡信息维护仅支持湖北省的开户银行,财务处无法登记、下载湖北省外的公务卡消费信息。(3)交易数据信息未能实现实时信息互通,信息平台的搭建有待完善。随着《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在省级预算单位全面实施公务卡制度的通知》等文件的下发,公务卡结算全面普及。公务卡支付需要先下载消费信息,然而由于网上支付的便利,报账人在购买火车票、支付住宿费等时,出现同一天消费相同金额的情况很多,这些信息通常无法获取授权码,无法下载,增加了资金的支付难度,降低了资金的支付效率。对于限制公务卡使用的特殊情况的费用报销,主要以电话联系财政审核人员,说明相关情况后方可支付,影响资金支付效率,国库支付系统缺乏对该类型资金使用的流程管控。2.退款业务处理不及时导致零余额不为零。目前,H高校主要通过财政专网登陆访问农行的自助柜面支付系统完成授权支付转账支付业务。自助柜面业务系统仍然以付款为主,缺乏电子凭证的读取、退款信息查询匹配、零余额账户管理等业务功能的设置。2017年到2019年,H高校因为收款人账号有误发生退款平均52笔,这些退款不能及时按原渠道恢复至零余额账户额度。一般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可从代理银行获取业务收款回单,并经会计核算重新付款。2019年收到单位或个人8笔直接转账到零余额账户的资金超过10万元,2019年12月的对账单显示,全年资金流入余额1120元,出现财政零余额账户余额不为零的情况。由于清算数据不共享,预算单位不能通过零余额额度与账面对账及时发现资金的转入,甚至可能发生资金的流失而不自觉,不仅影响资金的支付效率,而且增加了资金的管理风险。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的资金管理信息化建议

  (一)强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1.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我国正处于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调整、降本增效的经济转型期,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科技加快迭代演进,财政部门需要根据数字经济时代发展,全面整合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管理、财政决算等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革和深化。利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高校财务资金管理各个环节,对接高校财务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以及网上银行支付系统,建立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为核心的综合信息交互平台。在该信息平台下,国库集中支付通过财务管理系统抓取业务申报数据,联通高校预算管理系统获取各预算项目的资金性质、经济分类和具体项目使用规划,以及政府采购系统中对各个指标的具体项目备案情况,并实时更新代理银行清算信息等数据,财政部门实时获取高校的各个指标支付进度,对重大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实施重点监控。整个过程中,资金信息一次录入,实现财政部门、预算单位、代理银行间的数据联通,做到实时更新,进而共享信息,提高资金管理效率。2.实施精细化下达预算指标。在搭建数字化信息交互平台的基础上,可实时获取高校的预算额度规划和政府采购项目备案情况,全面分析各高校的资金支付规律,并结合实际支付情况分别对项目、用途、使用时间等进行细分,调节各高校额度下发速度,分批次下达指标。提前安排日常基本支出经费的下达,延缓当年前三个季度不支付的政府采购项目资金的划拨。财政部门实时监控相关支出,督促各高校按进度使用资金,加大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资金专款专用。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快速提出整改意见,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强预算单位资金信息化管理

  1.构建财务数字化系统。一方面,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的接口对接,完成国库集中支付与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对接。打通审批环节与支付环节的数据校验通道,智能识别支付数据字段,从高校财务系统提取国库支付所需的预算项目名称、资金性质、经济分类、收款人名称、开户行、申报金额等信息。在确定数据真实完整的情况下实现快速录入,做到支付的数据与报销单据审批数据一致。完成申报费用的支付,及时获取代理银行的清算信息,并将电子支付凭证返回财务系统,便于申报人员及时了解付款状态,实现支付凭证电子信息采集、影像的传输及集中管理,减少支付电子凭证查阅时间,实时追踪资金使用状态,提高资金的支付效率。另一方面,利用云服务、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参考高校非财政资金的支付流程,将国库集中支付各项资金指标嵌套入高校财务管理系统,通过实行银校互联,改造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按照国库支付预算项目指标细化财务管理系统项目名称,支付信息做到一一对应,便于分析各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嵌入政府采购系统,简化政府采购项目结算的流程,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支付效率。推进资金核算、结算、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工作,构建统一核算体系、流程标准化,满足财务集中管控的需要,实现资金集中管理。提升高校财务软件的适用性,从预算、政府采购、会计核算、国库支付、银行清算等多方面对现有财务管理软件进行升级改造,形成集财务预算核算管理、银校互联、财务智能数据分析、数据交互多功能的数字化信息共享系统。统一财务项目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流程和规范,全面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全面实现业财一体化,完成财务凭证影像化、财务智能分析和资金精细化科学管理。2.加强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应按照财政支出功能科目、国库集中支付的预算项目经济分类做精细化预算,特别是国库支付系统专项资金指标的编制,应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通过早编细编预算实行零基预算、综合预算。对资金的金额、流向、用途等与预算进行核对,强化绩效管理观念,采用绩效管理方法,全面提升预算约束力,发挥预算的监督作用,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评价预算执行结果,分析绩效目标的实现完成度,总结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方法。通过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过程管理,保证部门预算与财税库银横向数据互联互通,真正实现财政一体化战略,进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3.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强调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打造内嵌内控风险管理制度的业财一体化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以建设高校财务数字化系统为契机,梳理高校的资金风险管理体系、流程。根据学校财政资金的使用特点规范标准,系统分析高校面临的资金风险,识别重大风险点,设置资金支付风险预警,适时启动风险控制工作。加大财政资金的管控力度,提升数据透明度,增强高校对资金收付的风险识别和监管力度,实现风险可控,促进高校资金管理的转型升级。

  (三)推动代理银行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

  基于一体化理念,通过数据共享,在遵守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规范的前提下,结合财政部门和银行安全的要求,完成银行系统和国库系统对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通过自助柜面系统,与代理银行综合前置系统实时通信,实时更新公务卡基本信息,解除地域限制,自动提取公务卡消费信息,实现公务卡报销的资金申请快速、准确录入。通过智能化管理,设置零余额账户来款实时提醒、退款信息匹配、资金转账支付状态查询等功能,及时反馈资金清算信息。在系统内查询交易流水,抓取资金收付相关数据,自动生成电子对账单,实现数据共享、管理协同,完成资金系统内对账,保证财政零余额账户系统收支与银行清算数据的一致性,提高业务运转效率,精准控制资金收支风险,保证资金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1]朱玲红,李冰颖.地方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研究——以A大学为例[J].中国总会计师,2020,(01).

  [2]鲍金伟.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2).

  [3]袁仁淼,姚俊生.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改革探讨——以广东省高校为例[J].商业会计,2019,(05).

  《财政资金管理信息化分析》来源:《商业会计》,作者:毛雪黎 彭颖

文章标题:财政资金管理信息化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caikuai/4368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