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社会“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全球化建设促进了我国企业的转型与发展,也带动了我国会计体制改革建设。企业的改制反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与进一步完善,我国正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同世界接轨。会计制度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体现着不同的经济体制的特征。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推进企业的现代化改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对加深理解和正确执行新会计制度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什么是新会计制度
新的会计制度是一个新“体系”,这个体系既包含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系列,有“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借款费用”,还有“收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等;也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等制度系列。
二、与原有会计制度的对比
(一)适用范围不同原有的会计制度是区分不同行业和不同的经济成分,这样不同类型的企业财务信息的口径不可避免的会不一致,缺乏可比性;新会计制度是咱们国家企业使用的统一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信息在不同类型企业的口径保持一致,以便于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汇总与分析。
(二)凸显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扩展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各种经济现象越显复杂和多变,在会计核算中,必须反映其经济事实,而不是简单反映经济形式,原有的会计制度虽然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有相关规定,但并不是很具体。新会计证制度下的企业体现对经济实质的尊重,更加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能只看法律形式,而是看重经济实质,能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新会计制度下的企业财产若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减值准备,企业资产可按市场价格、可变现净值或者是可收回金额进行计价,不再局限于历史成本,这是修正历史成本原则。而在原有会计制度下,按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财产主要是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计量和核算的。这几项政策的实施,增加了计提固定资产等资产的内容,缩短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距离,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进而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新会计制度对某些会计核算处理方法进行改进为全面提升会计建设质量,新的会计制度对企业的一些会计核算方式和内容作出修改,比如针对企业的“存货”核算,取消“后进先出”的原则,着重使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成本计价方法,既调节了企业的资产经济价值利益,又规范了企业利润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功能;再比如: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的处置或出售,最后结转进损益时不再记入“营业外收支”科目,而是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四)新会计制度在企业成本核算方面有一定更新一是从无形资产方面,新会计制度将无形资产非生产投入阶段的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其将开放阶段费用进行资本化处理,能够将摊销阶段进行合理分配,将待摊资金正确计入“资金成本”或者“当期损益”。二是从融资费用角度而言,新会计制度能够允许企业采用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方式进行计算,这改变了原始利息资本化处理方式,能全过程的体现生产经营过程中资源和资金的流动消耗和比例。三是从职工薪酬角度而言,新会计制度发展要求企业员工的工资、薪酬、福利、津贴有明晰划分,需要企业落实薪酬和计量配比原则。这些方式优化了财务会计明细出来的各项细节,让企业各项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五)在新会计制度建设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发生变化改革后的模式更加贴合国际会计准则的管理与要求。对于企业而言,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需要资本市场环境足够活跃,明确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和只能。在新会计制度建设背景下,企业公允价值变动交易包括: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债务重组等,同时,也对非货币资产交易提出了一定的约束,需要企业判断其是否具备商业实质交易价值,只有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三、新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的问题
“会计(Accounting)”作为经济通用的商业语言,国际通用的经济评价标准,在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国家管理企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日趋明显。
(一)会计人员观念与业务能力和时代发展脱钩现象较为严重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后,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不断加强,我国企业同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执行新会计制度,转变观念,提高会计队伍人员的业务水平,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紧迫任务。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对于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企业的有关部门对财会等相关人员的系统培训还不是很到位。对新会计制度的培训学习不应仅限于高级财务会计人员,还要有基层业务人员,这样才不会让新会计制度在企业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瓶颈”的现象发生。
(二)新会计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性说明新会计制度对会计工作做出了大的、原则性规定,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性不是很具体。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会计对同一条款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因此,应及时编制基本制度说明,给具体工作实务明确规范,使整个会计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科学化。新会计制度在企业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在企业的实际业务工作中,对所谓的“会计重大事项”的识别在不同部门中的界定标准不规范,有时候也不是很明确。大家知道,会计风险的重点环节里就包括会计的重大事项,因此防范会计重大事项便成为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领域,但是当务之急是,先要识别并分析出哪些是会计的重大事项。企业的监督部门与下属的业务部门如若对某些会计事项是否归入重大事项存在理解上的差别,那么会计核算部门就很难对其财务风险进行合理的把控。其次,现代企业对于新会计制度的运用是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但是如若企业对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工作规范性的规定有欠缺,就会影响整体的会计核算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再次就是企业的财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的时候,对于制度和流程的把控不严格,出现“越级审批”处理的现象,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强,有时还会因为“都是熟人”好办事,忽略了办事流程的规范性,容易形成企业的道德风险。最后也是实务工作中经常见到的“签章”问题,新会计制度下如果个人签章不明确,会计主管人员的监督责任易缺失,且会出现事后监督的人员参与到事中控制的活动中来,容易形成舞弊。
四、实施新会计制度中解决问题的措施
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异常严峻,“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有挑战,更会有机遇,有压力,就会有动力!会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局面,我们财务从业人员都应该抓住机遇,深入学习新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向前发展。面对前述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管理层面要重视新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企业的管理层或者领导层首先要从制度建设上面规范相应的机制,包括人才的引进机制、财务人员的待遇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奖励机制,稳定会计队伍,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体制,从业内重视变为整体的系统重视。
(二)企业在提升财务管理观念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由于会计工作是遵循会计制度的,而会计制度又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变化,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在我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新常态”带来了新环境,新的环境又催生新变化,借此诞生出新的会计制度,我们的企业要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以此来规范财务管理相关岗位人员的工作要求,还要确保其他部门的相互监督,对企业内部各项费用和支出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首当其冲的是提升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这样才能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形成企业良好的会计工作的“生态”环境。新财务管理理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于企业实际“掌舵者”的高层管理者而言,先要从思想观念上与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保持一致,再深入认真学习并领会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并且更加注重把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业务处理中来,协调好企业各部门之间就财务管理的有效合作,才能尽快适应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改变产生的新会计制度所带来的会计核算方面的影响。
(三)建立并完善会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协调和监督机制新的形势要求有新的会计制度,而新会计制度下企业需要建立会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不仅是会计部门内部,与其他业务部门间的和谐相处,更能保证会计各项核算工作的顺利完成,对各种争端能够快速、有效解决,保证资金安全,不断提升会计的工作质量。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财务工作都要在系统的监督下进行,包含业务从准备期间到完成之后,到业务流程进行过程中,以及最终的“落脚点”都要有严格的监督管理,严肃监督的独立性,从上到下理顺监督信息,畅通横向交流的渠道,讲究成本效益原则,用科学的方法分配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尤其注意的是,事后监督在会计核算中所担负的责任不能与会计主管应承担的责任混为一谈,改变事后监督是“回收站”的现象。对签章的设计也应有明确目标,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规定。
五、结语
总结本文,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以及在“新常态”的发展环境下,阐述新会计制度对会计的影响。新形势下,企业在新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我国的企业应直面挑战和压力,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不仅练好“武功”,还要修炼好“内功”,促进新会计制度在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事项中的运用,使新会计制度尽快与国际新的经济形势接轨,为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向世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玲.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核算的影响研究[J].财会学习,2019(06):133-134.
[2]吕仁昆.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研究[J].财会学习,2018(22):51.
[3]杨春.新会计制度下企业无形资产财务管理模式的探析[J].经济师,2017(09):106.
《新会计制度对当代会计影响分析》来源:《现代商业》,作者: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