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论文范文高中班主任因材施教的调查研究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8-12 15:51 热度:

  因材施教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有的一种理念,现如今,我国也在倡导着素质教育,那么因材施教和素质教育有哪些关系呢?本文是一篇研究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高中班主任因材施教的调查研究。

  摘 要:随着教改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一种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渗入教育的每个角落。现今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应该把因材施教当作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采用观察、访谈和追踪调查等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班主任只要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能够得以尊重、纠正与调整的。

  关键词: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个别差异

  关于因材施教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孔子的亲身经历具有启示性。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彦。”意思是说:自己的弟子中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师偏激,子路鲁莽。孔子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了如指掌,而又对每个有不同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常有不同的回答。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不仅认识到人有差别,而且实践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尽管世上没有两滴相识的水珠,但每一滴水珠都能反射太阳的光泽。正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教学工作纷繁复杂而又充满意趣惊喜。

  “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实现教育目标,运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现今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教师“自我中心”论,实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不再试图否认或消除个体差异,相反,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因势利导,针对不同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的潜能,使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学识、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应重视班级中个性差异的倾向,把因材施教当作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研究描述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多例个案的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方式是日常观察、访谈和追踪调查。

  (二)研究问题

  调查研究高中班主任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因材施教的实施,探索行之有效的实施因材施教的方法。

  (三)研究对象

  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中20名高一新生。这20名学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1.心理的个别差异

  心理的个别差异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涉及到学生的智力、能力、性格和特长等。性格方面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解脱;自大自负型: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自卑怯懦型:性格较为孤僻,做事优柔寡断。

  2.学习方式的差异

  有的学生较冲动,思维还未完全形成就迫不及待地动手解题,好胜心强,课堂上乐于表现,有时爱哗众取宠;有些学生较为慎重,思维缜密,课堂上善于捕捉重难点,有时好为人师;有的学生喜欢自己作判断,有时好钻牛角尖;有些学生则依赖于教师或伙伴的指导,缺少独立分析、判断的勇气和自信。

  3.男女学生的“学习差异”

  心理学家认为,从总体上看,男孩女孩在智力或发展上约差异是极小的,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的存在(如学习压力、家庭教育、性格特征),有一些表象的差异:男生更偏重于理科,女生更偏重于文科;男生更偏重于理性和动手实验;女生偏重于感性的抽象思维。

  4.学习习惯、方法的差异

  在省级重点中学,高中录取分数很高,录取学生在初中学校里的表现都是极其优秀的。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会有明显的差异,甚至出现了相对而言的“学困生”。究其根源,是学生的个别学习方式、习惯存在较大差异所致。

  二、分析和讨论

  (一)在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中因材施教的实施

  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先后开展了“班级的故事”系列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级口号,设计班徽,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

  周记笔谈——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别面谈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一部分特殊学生而言)。班主任在开学伊始就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周记本,要求、字数、内容不限,一到两周与班主任交流一次。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东搬西凑或词不达意,渐渐地,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每次与他们的交流都是一种心灵的对话。

  表扬与激励艺术的发挥。在教育教学中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加以肯定和指导,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激发学习兴趣都是很有好处的。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有一种自卑心理和反感情绪。教师将批评责骂换成表扬激励可以增进后进生的信心。他们平时受教师的批评指责很多,在他们的周围,有更多的来自同学的挖苦嘲笑,教师的白眼和训斥。他们由于自卑而渐渐麻木,不知不觉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后进生积极参与互动教学,增强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内外抓住后进生的极其微小的闪光点直接加以肯定、表扬和激励;或者通过教师的微笑等赞许的信息输入他们的大脑,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存在,产生教师在重视我的思想,自信心就得以恢复。在教学中他们会逐渐自觉地参与,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消极的因素如懒惰、怕苦思想,把单纯的兴趣转变为学习需要,继而变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再次得到成功,得到老师的激励,形成良性循环,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二)集体教学中,充分考虑考虑个别差异,发挥学习能力较高和略逊色的学生各自的特点。

  组织学习小组。安排组内成员时,让对班上同学之间交往关系更为了解的班干部草拟一份名单,确保本小组的成员能融洽相处;同时,让 “孤立者”和“活跃分子”能够互补搭配,安排在同一组;每组要有核心人物;最后可以考虑学生的新选择,以满足最佳搭档的要求。总的未说是以学生的愿望为基础,教师根据全体学生的学习差异来搭配。这样在常规学习中集体研究、小组讨论或某些学科的分组实验时,学生之间能够很自如地交流;优秀的学生可以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后者也学有榜样,主动改变自己学习方法及态度。这样,在班级中建立起来了几个可以激发学习动力的小团队,把学生的个性差异变为学习的互补动力。

  课堂的结构和组织。“教师需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及课堂结构,突出以学生的主体的开放式课堂,满足各组不同能力同学的需求。”在教学中,可以设置难度呈梯度变化的问题以供各组不同能力的学生分析、讨论。这样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吃得饱”,完成各自的学习需要;同时,对学生给予不同的学习目标、评价标准,每一类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为自己的努力而取得进步感到高兴,激发奋进的决心。这样,后进生就不会再丧失信心,优生和中间生干劲也会十足,整个班级的成绩也就水到渠成地上升。

  三、结语

  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明确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做学生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敢于推陈出新,改革教育方法,以自身的进步换取学生的进步;敢于认同差异,并试图优化这些差异。

  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人的基本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为根本目的之教育。素质教育,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教学生学会在社会上处事的基本道理和行为准则。这些道理的教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爱所有的学生,为他们奉献自己的知识、才能。“因材施教”是一个老的话题,但是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作用。总的说来,素质教育探索之路还需不断上下求索

  作者简介:余芳(1975-),女,贵州贵阳人,研究生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教学论文发表期刊推荐《高等理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刊,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科教育专业委员会与兰州大学共同主办,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的以高等理科教育和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性刊物。

文章标题:研究生论文范文高中班主任因材施教的调查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768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