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投稿语文可以这么教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7-13 14:59 热度:

  小学语文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语文也是学习一切文科知识的基础。小学语文中,我们会学习到最基础的汉字,发音,读写等语文基本知识。本文是一篇核心期刊论文投稿的范文,主要论述了语文的一些教育方法。

   摘 要:在“厦台两地”小学语文教学交流研讨会上,台湾学者吴敏而教授展示“多文本阅读”之《欣赏就是最快乐》一课,其课堂教学形式的极大变革,课堂培养目标之异(以培养读者为目标的课堂与以培养学生为目标的课堂之别)如同“台风”袭来,对“精细阅读教学”形成极大的挑战,也给大陆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模式带来极大的冲击。值得语文教师深刻反思。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快速阅读,精细阅读,教语文,用语文

  “闽台一家亲,缘聚中华情”,台湾与福建地缘相近,给两地的学术交流带来极大的方便,每年至少举办两次“闽台两地”或“厦台两地”小学语文教学交流研讨会,让我们闽地教师获益匪浅,时常享受“台风”的清鲜,感受大脑风暴式的冲击。

  一、“多文本阅读”教学,袭来一股清鲜的“台风”

  台湾教育研究院课程及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敏而教授,2014年夏天在厦门上了一节罗兰的散文《欣赏就是最快乐》的课堂观摩课,课堂简录如下:

  师:请同学们按排好的座位三人一小组,每人拿出一张纸折成6格,在每格的一角写上数字“1~6”,这叫思考单。思考单里的每一格写什么都有规定。如图:

  我们上这节课,跟你们以往的课不同,本课是想得多,说得少。每一组的课桌上都有一个大信封,里面有一篇《欣赏就是最快乐》(昨天已预习)的文章,信封里还有四篇不同的故事,等一会儿每人任意抽一篇文章看,按阅读任务阅读。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几种阅读方法:1.带着目标思考;2.你原来知道的和新看到的放在一起,想一想;3.把想到的和同学说一说,也可以问,老师偶尔会下来偷听一下;4.听同学发言的时候要做到比对想法。下面开始阅读,每人读一个不同的故事。任务:1.找出故事中最快乐的人;2.找出故事中最不快乐的2人。(学生阅读)(老师开场白及布置任务约3分钟)

  约5分钟后,老师要求填写第一格:(1)故事名;(2)最快乐与最不快乐的人;(3)快乐与不快乐的原因。

  学生阅读后书写时老师插话:不用写那么漂亮,这是思考单,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作业,写错了也没关系。(学生写完后)师说:《欣赏就是最快乐》算是大家旧的内容,刚看的故事是新的内容,放在一起想一想。从旧内容中找出一句话来描写快乐的人,再找一句能帮助新故事中不快乐的人,让他变得快乐起来。写在第二格,如果你嫌手写麻烦,也可以在书上画一画,做个记号。

  师:在第三格上,写一句话来解释你的选择,这很重要,这是你的理解,你是一个读者,而不是学生,学生是听老师的,你是读者,读者自己听自己的,是自己的学生。

  师:你要准备分享哦!打出分享规则字幕:小组内说故事的大意,每人两分钟,先决定说的顺序,两分钟之内说清故事,用故事情节来证明为什么人物是快乐或不快乐的,用课文(旧的知识)中的话来说原因;听的人要做笔记,做到比对,要是书中有,可以不写,画出来就可以,将笔记写在第四格里。第一个学生开始分享。(老师计时,严格控制在2分钟内)

  两分钟后,问:没有说完的请举手,10秒钟内说完的是谁?(调侃)通常说不完的是谁?――老师。(众笑)现在两分钟发言的同学是你的参照了,接下来说的同学要参照第一个人为什么说不完,说了几个问题,你要根据他的教训调整自己要说的问题。

  师:第二次分享,刚刚说的人有没有说完,为什么?生:没有。接下来的人就要思考为什么快乐或不快乐。(两分钟后)

  师:我抽问一组,一生读的是童话,文章里的不快乐的主角是鱼,生用“纸窗竹户,煤油灯下,冬天外面是如银的雪夜,我写毛笔字抄古唐诗,把辞源当小说看,岂不真个是‘觅得桃源好避秦’”来劝鱼,使她快乐起来。老师非常奇怪地问道:“鱼跟桃源有什么关系?”“鱼跟写字又有何关系?”生答:写字也好,桃源也好,其实就是要静心,心静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不快乐就会忘记……(学生回答得非常牛,让所有听课老师都为之鼓掌)

  共抽问了三组学生代表。

  师:还有第三位要说,(承接上面的调侃)知道老师为什么说不完吗?因为想得多,有说话的经验。但你们要思考多少时间做多少事。开始第三位说。

  想象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

  师:我看了罗兰的文章,就写罗兰说什么了,故事中的人接受了你送给他的那句话,他会说什么?请想象写四句话,写在第五格里。

  罗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里的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里的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完后小组内交流,然后老师抽几个代表交流。

  师:想象跟作者对话,写在第六格里。

  你(指罗兰)的话对那个人(指新阅读故事中的人)__________(有或没有帮助),你告诉他书中还有__________是你的文章没法解决的,如:罗兰啊罗兰,你想得不够周延啊,__________。或者是赞美罗兰的话。

  同样,写完后小组内交流,然后老师抽几个代表交流。

  师:到现在你有什么发现?可以是对阅读的内容的发现,也可以是对这堂课的发现,写在第七格里,把纸翻一面,就是第七格。   我本来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举例,如:我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或今天这节课让我发现阅读原来可以……回忆今天阅读的流程,看自己的读有没有更深入……

  七八分钟后,学生朗读自己写下的发现,让执教老师和听课老师都惊叹不已,很明显课堂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震惊。学生发现老师在整堂课50多分钟里,没有讲过一句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也没有提问课文内容的问题,整节课就是自己读、自己说,和同学交流、比对;老师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评价哪是正确的,哪是不够的,只是追问,让学生在追问中发现不足或自圆其说。这样的语文课从来没有听过。所以,有学生说,发现阅读还可以这么读,自己读书原来可以读得这么深入。真如一股台风袭来,给学生和听课老师以头脑冲击,同时又倍感清鲜。

  二、“台风”冲击到当下语文教学的哪些元素

  (一)多文本阅读冲击课文单一阅读

  “台风”重视多读、快读,重视多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历程获得一个语词可能有的更多的意义和用法。从一个文本中获得的概念想要得到深化是很难的,必须把学生带到多文本领域,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检验[1]。这是单一文本所不容易做到的,因而采用多文本来寻找共同点,协助学生建立抽象概念并从多角度探讨。而我们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一课一人一事一物的具体深入学习,虽然课文以单元组的形式呈现,可是单元组的主题却很难统整,老师更习惯于分开课文一篇一篇地教学,虽然理由是用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去尝试阅读略读课文,可实际上略读课文也离不开老师的教,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能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意义。

  (二)快速阅读冲击精细研读

  快速阅读不是重在快而是重在阅读的量,重视阅读面的拓展,也强调学生通过多种语境的熟悉而获得词语的深化理解,通过多读而获得更多的“旧”的积累,在海量的阅读中又用上那些“旧”的积累,新旧的更替就是“学生所建构的意义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工具”。 [2]而精细慢研的教学就是我们所谓的精读课文的教学。但是,即使我们把小学语文课本中所有的讲读课文都精细地研读一遍,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例如人教版有篇课文《我最好的老师》中有一个词“糊弄”,教学中,老师把这个词细抠得无以复加,“‘糊弄’是什么意思?(欺骗、蒙混)当朋友这么认为时,我为什么反对?说明‘糊弄’还有其它的意思?……”由此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上联下挂地学习全文,把课文统领到这个词上,最后得出“糊弄”在课文里还有“智慧、启迪、严谨、求实、挑战”等意思,研读得不能说不精细,“糊弄”一词也得到了深刻的理解。老师坦言说,今后学生再遇上这个词的时候,一定会有深刻的感受。这就是一篇读成一段,一段读成一句,一句抠一词一字;然后,一词一字一句发酵成一篇,非来个“一字未疏遗,语语悟其神” [3]不可,这就是课内精读细研学本领,课外囫囵吞枣好应用。然而,如果学生不大量阅读,就是从小学学到高中,学生再遇上这个词的机会几乎是零;但如果学生增加阅读量,当他读到句子“我自己的事,糊弄一下就好了”,那学生一定郁闷死了,曾经细磨出来的意思都用不上,无法理解“糊弄”在这句中的意思,还得查字典,那原先的精细研磨就归零了。

  (三)陪伴者冲击教导者

  吴敏而教授说:“教学的难点是什么?就是老师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安排和陪伴。”这话说得真好,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是老师在课堂上教得睿智、讲得生动、提问得高深、评价得幽默、朗读得入情、表演得入境,即执教者越忙越能得到听课老师的掌声,如果让执教老师课堂上停下来,什么都不要做,那真会把他吓坏,真的是最难的事。一个老师不教不导、不演不写,那还是老师吗?可是,台湾老师的课堂偏就不做、不问,让学生自己问,学生自己监控理解,老师只提供材料,只安排学生自己读,最后却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读书,真够劲!”[4]

  (四)用语文冲击记语文

  如果台湾教授的课堂与我们当下的课堂大同小异,则谈不上冲击,可是天差地别就值得比对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名师到普通的老师,从全国性的大型观摩课到日常的常态课,都无不例外地凸显一个“教”字,学生阅读就重一个“记”字。而且教得越独到、想别人所未想,就越受听课老师崇拜,越能得到大家的模仿。而学生记得越多课堂回答越完整,考试成绩就越好,所以记忆好语文成绩就好。老师的思维习惯是教材崇拜和作者崇拜,课本一定是教学的中心,离本是很危险的,所以学生以老师的诠释为标准,老师以教参和编者的诠释为标准,教参又以作者和大师的诠释为标准。[5]因而在教学中,老师就尊崇编者与作者的思想,巧妙地“牵引”学生往自己设计的方向思考,老师的提问、讲析都是有正确答案的,学生就是要寻得老师设计好的这些答案,教学的结果便是学生要花费很多时间来记忆这些答案,才是所谓的积累。而不是在阅读实践中用旧去学新,主动地运用语文知识,即建构自己的意义。

  (五)培养读者冲击培养学生

  吴教授说:“我重视的是阅读时学生脑袋里有什么东西,而不是我要教什么,我要培养的是读者,而不是学生。文本不是很重要的,出发点是学习,而不是课文。”[6]所以,她的教学真正让学生自主了,学生自己读懂,自己提问,自己辨析,自己监控。而我们的语文课堂重视的是课文,课文是教学的出发点,老师按备课内容去教学,公开课上,我们会看到老师赶教学流程,或是重视几个环节的落实,却不重视学生是否真正会了;还有,学生未必是最重要的,学生学不会,记不住,老师要生气,为学生答不出一些问题而有挖苦之言。所以吴教授说:“你是一个读者,而不是学生,学生是听老师的;你是读者,读者自己听自己的,是自己的学生。”[7]这样的师生观也给我们极大的冲击。   (六)学即用冲击学后用

  在吴教授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不只是学习字词句,也在学习概念或充实概念,如:“爱”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概念,生活中有着多重的意义,只有在连结多文本阅读中才能学习并充实这一概念,才能活用这个概念。吴教授课堂里与作者对话、与主角对话,都是一个即学即用的过程,阅读理解的同时又在抽取资讯和建构意义,即在学习语文知识实践中也是在应用语文知识。而我们的课堂却是很多学生只会记内容,不会连结内容,不会活用内容,因为老师就缺乏让学生活用的教学意识,而是先积累后应用,即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课堂之内学习知识,课堂之后应用知识,好像语文的学读与学用在课内课外是分割两步走的。

  三、“台风”的冲击力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吴教授教语文和教师教语文的差异极大,差异不仅在课堂形式上,更是在教学理念上。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思想决定行为。虽然,不可能所有课都这么上,但这种理念的课堂是值得植入的。吴敏而教授说:“台湾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透过阅读教科书来学习,然而,拓展知识、超越教科书的内容,课外阅读是必要的,而课外阅读要能发挥最大的功效,学生必须整合众多文本里的细小讯息,建构出较巨观的图像。进行学科的课外阅读,学生将他们从教科书学到的内容、概念连结到补充读物的‘新’讯息,连结过程中,他们必须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并运用此意义来支持、辅助其他的学习历程。……假使阅读未能协助学生统整课内学习和学科领域的课外阅读,就算依照补充读物建议书单翻阅课外书,学生不一定把内容做连结,尽管有阅读动作,但也失去阅读学习效果。”[8]正是这样的教学理念使她在课堂里,教师不“教”,没有课文提问,也没有课文讲析,只有组织、引导学生做什么,一切有关文本阅读的学习任务都只是学生自己“撷取信息、建构意义”的阅读历程。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十分重视学生以“旧”纳“新”的统整,这实际就是在实践中用语文来学语文,用她的心理语言表述就是“学生所建构的意义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工具”。学习语文的意义在此得到凸显。

  吴教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对当下语文教学带来全方位的冲击,那么,这冲击力到底有多大呢?可用自然界的现象来诠释,“台风”刚起时威力极大,大有横扫落叶之势,可是势头一过,所有事物渐渐恢复原样。因为模式易仿,理念却难成,我们的老师大部分还没有连结文本能力,我们的评价尺度还不允许老师课堂上什么都不做,我们的条件还很难做到海量阅读,我们也没有学习过“KWLQ” [9]模式教学理论。所以这种冲击力还十分的有限。

  尽管如此,但对一些有心的教师而言,毕竟还是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景象,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时间久了也会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2][9]吴敏而.多文本阅读教学研发[R].2013,5.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4][6]吴敏而.第三届厦台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R],2013,5.

  [5][7][8]吴敏而.文学圈之理论与实务[M].台北:朗智思维科技,2005,12.

  语文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上海教育研究》坚持面向普教、面向基层、面向教师;注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刊登上海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窗口,是在国内教育界享有一定声誉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文章标题:核心期刊论文投稿语文可以这么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739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