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管理杂志投稿课程改革中的数学教学活动探究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4-24 14:09 热度:

   摘 要: 在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兴趣―基础―参与―发展将是每个一线教师面临而又回避不了的问题,它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教学与管理杂志,兴趣,基础,参与,发展,数学教学活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对教育者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教师要在这场滚滚而来的课程改革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应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全新的理念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而课程的实施通过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期间学生是核心,是决定教学活动成效的关键。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们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在教学活动中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一、兴趣――教学活动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学生能学好一门不感兴趣的科目。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利用新课程,结合平常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把枯燥无味的数学问题趣味化,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多角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浓浓乐趣中,主动地接触数学,学习数学。例如,在农村,玩扑克牌是最普通不过的一种娱乐方式,老少皆宜,人人都会,我利用这点,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做了玩“24点”的游戏。从一副扑克牌(去掉人、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公布游戏规则后,通过分组竞赛方式决出胜负,很快调动起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整数的混合运算。可见,借助游戏,设计游戏,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开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如其分地把课堂内外联系起来。

  二、基础――教学活动的前提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基础参差不齐或基础不扎实,势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着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但这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面对诸多问题,教育部出台了《新课标》,在它指导下实施新课程,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突出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正如《新课标》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调查、了解、摸底,掌握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教学过程,练习等,尽可能地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具体方式,避免“对牛弹琴”,浪费教学时间而无所收获,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所适从。例如,分组做一个时间为若干分钟的游戏:每组轮流说出生活中包含有角、互相平行的线段或互相垂直的线段的例子。若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说不出新的例子,则游戏进入下一组,例子举得最多的组获胜。显然,做这个活动安排在学习“平行”、“垂直”这两个概念后,为进一步巩固、理解概念而设计此游戏,在游戏中掌握概念、理解概念的学生举的例子就多,本来有些理解不透彻的学生,随着问题的具体化,很快也能参与进来,从而达到游戏的目的。可见,缺乏基础,不切实际的问题,会导致教学活动很难开展。

  三、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

  本学段(七―九年级)的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愿望及其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也较强。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展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表现自我的机会,“为了一切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自觉、主动地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四、发展――数学活动的目的

  本次课改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应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活动中注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面对一个几何命题,有的学生能用一种方法论证、推理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而对基础扎实、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要求其用第二种途径、甚至第三途径解决,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理论依据论证;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课后习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可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练习等多种层次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踮起脚尖摸得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是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

  当然,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时,对课堂纪律的组织、教学秩序的维持等问题值得关注。总之,教师转变观念,从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基础,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各个细节,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

文章标题:教学与管理杂志投稿课程改革中的数学教学活动探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643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