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关键词】信息技术论文发表,和谐,兴趣,教学氛围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但是有些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常常会发现同学们上课时百无聊赖、无所事事或是千方百计地找机会上网、玩游戏,根本不愿参与到安排好的课堂活动中来。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常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是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学自然好办!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交流活动,最好“由兴趣到能力,先动手后明理,由熟练到创新,先起步再放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分析、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利用好这种心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问题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尤其像键盘的操作练习等感到枯燥乏味,而对游戏却很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合理设计,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角色,从我做起
信息技术教师要真正改变角色,要适应学生,相信学生。教学相长,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科学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设、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并在新环境、新形势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育能力,塑造自己的新形象,新角色。
素质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的素质。这两方面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大都不是专科毕业,而是半路出家,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素养更是有高有低,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新版教材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很枯燥,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去思考,去学习枯燥的信息技术,即“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并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备课时应仔细揣摩行之有效的方法,必定能提高教学效益。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学发展的适应能力。以“任务驱动”或“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过程,充分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教学中要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学生感悟生活、体验人生。
新版教材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很枯燥,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枯燥的信息技术,即“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实施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讲授法,采用老师讲授与学生使用交互式CAI学习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初接触计算机的人往往会觉得难以入门,或者在使用过程会因一点微小的失误而茫然失措,或者会为开关机先按哪个按钮而烦恼。教师的讲授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与掌握,而采用一些CAI软件进行互动式的学习,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教学信息可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教学时的课堂气氛,作业的完成情况,测验、考试情况分析等方面,还有学生的提问,发现、创新、实践方面也能够获取教学信息。利用所获信息教师可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的侧重点,针对个别学生的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实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互动式。我们强调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是因为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习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同一知识环节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师可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时对不同学生实施因“人”施教,如思想上不想学的学生,可配合思想教育,难以理解的部分则可以放慢教学进度,详加讲解,配以教学光盘,通过上机指导实践使学生掌握等,要求教学上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教育,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四、强化上机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因此要加强学生的上机实践。为了提高上机实践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设计好上机实践的任务。
那么,如何来设计上机实践的任务呢?任务不宜定的太死,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模块设计科学的任务。例如:字处理软件WORD模块的上机实践可设计如下的任务:每位学生利用WORD制作一期班刊,要求:①一个富有创意的主题。②班刊应含有艺术字、图像、图形、各种风格的文字以及表格。③作品完成后,学生互相评测。为使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提供上网、数码相机等技术与设备。同时教师在上机实践中要科学引导,因人而异地进行个别辅导。任务设计得好,直接激发学生的上机实践热情与创作的激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开发与培养。另外,要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创作电脑作品,并适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测,公开赞扬每位学生作品的优点与创新之处,个别指出不足之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上机实践,必然使学生信息素养不断进步,从而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能力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必须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师永恒追求的主题。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只有创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轻松、愉快地学习,使学生能够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