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在学习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高职院校,每个阶段都会学习到不同的语文知识。本文主要论述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语文教学与研究》的创刊于197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首批入选中国期刊方阵。1992年荣获北大核心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作为与专业课相配套,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程,有较强的实用性,它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必修课程。那么,如何与中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相适应,本文从教师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谈谈看法。
语文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普遍较差,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习不系统,因此大多数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在语文学习中找不到方向,无从下手,或者觉得语文不重要,放弃了学习,而同时,一些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存在学生学好学坏不影响其毕业的思想,这两方面原因造成目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陷入了不知所措的境地,根本达不到目的。这一现象对中职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学态度还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我们都应该有所改变,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究的课题。
一、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人文素质教育课堂上,教师的人格魅力、气质修养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深远。语文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同时是帮助学生成长,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所以,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而且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显得十分重要。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1.加强语言表达训练。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更好地通过语言表达推销自己显得尤为重要。但实际上多数中职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知识面狭窄,胆小怯弱,不善于与人交往。另一方面是许多中职语文老师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弗莱雷认为:“只有通过交流,人的生活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明教师思考的真实性。”人文教育的特殊性不像自然科学知识那样可以用简单、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因此,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口头讨论,让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引发对生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活意义等问题的沉思和追问。语言训练的第一步是让学生树立表现自我的信心,让学生建立乐观向上、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努力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提问、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道路就畅通了。其次,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中职生,要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从教学普通话入手,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继而循序渐进地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辩论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笔者在多年调查中发现,许多中职学校的作文教学形同虚设,不是学生应付老师从网上下载,就是老师应付学生以一个阅字代替批示。一方面,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一方面,中职毕业生在应用文的写作上很欠缺。中职学校的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结合学生今后的就业趋向,讲解相关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进行常用应用文和公文写作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古人云,“一日不读书,百事荒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否爱读书,是判断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关键。中职学生的整体素养不高和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很大关系。阅读不是每个人天生的技能,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古典诗词等,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久而久之,能够逐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教师主动转换角色,从教鞭赶到思路引,营造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这种角色的变换,要求教师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意见、见解,即使学生的见解不完满甚至错误,也要用心呵护学生的思想火花,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2.教学主体转换,把课堂交给学生。要想让课堂活起来,就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迫接受转向主动吸收,鼓励学生在质疑中从“知其然”进入“知其所以然”,在质疑中从“走马观花”的浅层理解进入“静影沉璧”的深层破译里,在质疑中从线型思维、单向思维进入立体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中。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很难深刻理解文章当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生活情感,教学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幻灯、视频、录音等,便能很好地展现语言描述所达不到的表现高度,课堂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五、加大语文课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
把语文课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现实生活的气息,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科学文化知识,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学生对生活体验的需要,就会造成学生厌学。语文既是交际工具,又承载了人类文化,更是覆盖面最广泛的,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因此,我们可以从很多种角度把语文教学的内容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人生。
总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只有以学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创新为动力,才能不断提高中职学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进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充分展现自身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06).
[2]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J].基础教学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