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涌入社会,不同学校的毕业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也不相同。本文是一篇教育研究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职校学生“就业争先”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摘要:毕业生就业状况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是否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南京商业学校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教学课程、深化校企合作、利用政府平台、鼓励自主创业五个方面改革创新,以实现学生毕业即能就业,甚至实习即能就业,更进一步入学即有业可就的“就业争先”教育实践目标。
关键词:职业学校,就业争先,路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繁荣。职业学校承载着为社会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直接创造价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重担。学生的就业状况自然成为衡量一所职业学校办学是否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南京商业学校位于南京市繁华城区――鼓楼区,这是南京市首善之区、高端产业总部集聚区,社区居民素质普遍较高。学校为了高度对接鼓楼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出“以人为本,着力打造优质、高端、与区域经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发展战略,并积极探索“就业争先”的教育实践路径。
一、“就业争先”教育实践的背景
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07.46万人,就业学生588.07万人,就业率为96.81%;2014年毕业生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从数据看,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一定程度证明中职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的可行性。但调查同样指出,中职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层次较低。许多中职校学生就业观念落后,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人才输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是当下中职校学生输出面临的主要困境。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多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科为中心,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对学生知识灌输较多,实际操作缺失;课程划分过细,过于强调各自的系统性,课程之间缺乏有机整合,学生所学专业口径过窄;忽视学生继续学习需求,课程内容陈旧,不能适应时展,不利于学生就业。
(二)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一是劳动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不配套。“先培训,后用人”的制度没有彻底贯彻执行,相当部分企业存在未受培训的员工挤占职校专门人才岗位的现象。二是偏废中职人才现象严重。一些企业设置的岗位,中职生的能力已经可以与之匹配,但是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令不少身怀技能的中职学生就业无门,造成中职校学生的就业困境。
(三)学校对学生就业指导不到位
很多职校很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有所侧重,从而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入学之初没有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毕业前没有给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教育,也不注重学生技能知识的检验,只对其进行简单的应试技巧指导,缺乏长期性、系统性、针对性、实践性,对学生就业作用不大。
(四)学生自己缺乏正确认识
中职毕业生年纪较小,对社会认识不够。他们在校期间不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纪律观念不强,思想素质不高,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深,对个人规划不清晰。等到就业时,眼高手低,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习惯于“等、靠、要”,从而错失就业良机。
二、“就业争先”教育实践的路径
尽管职校毕业生就业面临重重困境,但是职业教育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南京商业学校提出的“就业争先”教育实践,即要求实现学生毕业即能就业,进而做到学生实习即能就业,甚至做到学生入学即有业可就。学校探索解决学生就业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三年毕业生就业调查排名均在全市前一、二名,并连续两年获得“南京市就业指导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对“就业争先”教育实践路径的探析成为必要。[1]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绘制未来就业蓝图
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才能实现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南京市鼓楼区将高端商务和现代商贸业、金融服务业等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意将鼓楼区打造成现代都会级商业多功能区。南京商业学校根据对鼓楼区域经济的调研和分析,设置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金融与实务、会计等专业,制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绘制未来就业蓝图。有规划,培养才能有的放矢,避免教育资源浪费,避免学生迷茫度日浪费青春。
南京商业学校根据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改革教育培养形式,科学设置教学计划,合理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计划符合人才培养标准。如会计专业,教学中增加实践课时,加大技能实训,加强汉字小键盘录入、珠算考证、财经书法、点钞等基本功的考核。坚持“两证一师”培养方向,即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ERP证,鼓励考取助理会计师资格,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之,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改革理念,并推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运营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二)改革课程设置,坚持“六用”原则
坚持“有用”原则。要求学校课程设置既要对学生完成基本教育有用,也要对学生离开学校后继续发展有用。首先要处理好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其次,注重学科搭配和课程衔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赋予受教育者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课程设置,前两年以基础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第三学年开始增加专业课程和实训,为学生技能学习奠定基础。
坚持“适用”原则。要求职校课程设置要适用人才培养目标,适用社会需求,适用时展。首先要确定课程设置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职业潜能;其次要确保每门课程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不陈旧不落后。南京商业学校课程设置始终关注学科前沿,并根据实际条件,开设了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摒弃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课程,让学生在核心专业基础上了解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宽更广的专业基础。 坚持“通用”原则。要求所设置的课程具备通用性,课程包括三方面内容:通用性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和基本技能。这些知识和能力一旦积累和形成,将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石,它们可以迁移到新情境、新环境,从而适应相关“岗位群”的需要,解决就业单一问题。南京商业学校财经商贸系构建了“财商”专业群,融汇会计和商贸两个专业,设置财商通识课,会计专业的学生懂基本的商贸知识,商贸专业学生能掌握基础会计,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开发学生潜能,拓宽发展可能性。
坚持“常用”、“会用”、“擅用”原则。“常用”侧重于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要求在设置课程时,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潜在需求,科学地确定各类课程的结构和各类课程的比例,突出常用技能和知识,确保毕业生知识与能力能达到社会基本要求。“会用”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最终学会并掌握某种技能和能力。二是从学生需求和学习意愿出发,愿意学习课程设置的技能和能力。“擅用”强调专长课程设置,在有限的课程时间、课程内容中实现课程的最大价值,让学生练就一项自己最擅长技能,成为术业有专攻的技术性人才,达到“一招鲜、吃遍天”的教育效果。
(三)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拓展就业资源
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职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南京商业学校对接鼓楼产业经济的要求,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订单式培养
学校积极主动与阿里巴巴、清华万博等企业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企业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达成供需共识,并签订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2.见习实训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多是模糊而盲目的,为此南京商业学校在开学之初组织学生进入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短期见习。具体形式以参观学习为主,重点是让学生具体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在见习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自己努力的方向。另外,在校期间,学校定期邀请相关合作企业负责人或技术人员来校开设讲座,为学生讲授相关职业岗位和职业道德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多间接经验。
3.顶岗实习
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三年上半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下半学期进行顶岗实习,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目前学校已与金陵饭店、古南都饭店、新百集团、京东方网络科技公司等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2]
2013年起,学校创新就业实习模式,对毕业实习生开展中期实践答辩。中期答辩的目的是检验实习生中期实践技能水平,促进实习生岗位技能水平的提升,深化学校与企业技能学习交流。中期实践答辩委员会由行业内专家、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过程分“演”、“说”、“答”三个环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首先要完成技能“演示”,向评委展示职业技能;其次要“解说”技能的原理和相关知识;最后要回答评委的提问,解决突发问题。答辩会后,学生还需要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完成一篇答辩论文。以2011级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生中期实践技能答辩会为例,由中餐宴会摆台技能展示、餐厅服务技能解说、餐厅服务知识答辩三部分组成。实习生摆台展示后,评委专家根据答辩要求给每位实习生点评打分,并针对中餐摆台技能、餐厅服务知识进行现场提问,整个答辩过程设计重在体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的融合。
学校中期实践答辩开启了南京乃至全省职业教育实习生技能答辩的先河,得到了省市教育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是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实习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四)借助政府平台,寻找就业新机
就业关系民生和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对就业问题尤其重视,学校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时,要充分利用政府平台资源,包括政府发展战略政策、政府工程项目、政府创业孵化园等。
1.政府发展战略政策
2011年南京开启紫金科创特区规划建设,重点打造通信和信息安全、重点行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文化创意、IC设计、服务外包和软件培训等六大产业,2013年到2015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3000家。战略决策必然带来人才需求。为此,学校特申请设立软件测试专业,培养测试软件的一线技能型人才。目前为止60名软件测试班的学生,已经被相关高新技术企业预定,待毕业时直接可以实现就业。
2.政府工程项目
南京市鼓楼区根据市政府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集聚区、创新创业集聚区,计划推进博西总部大楼、绿建大厦等项目建设,苏宁慧谷一期、艾志科技中心二期等项目投入使用;加强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整合南京商业学校、下关中等专业学校筹建南京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启动嫩江路校区三期工程。全区新增孵化器面积6万平方米,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个,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40亿元以上等,这些启动的政府项目,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就业机遇。
3.政府创业孵化园
南京市实施青年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创业资金50%由政府直接补助,50%由市紫金科技创业投资集团天使基金进行股权投资,同时还有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创业融资配套资金、创业小企业商业贷款贴息、个体经营减税政策、创业带动就业奖励等优惠政策。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借助有利就业政策,寻找就业新渠道,促进学生就业。 (五)鼓励自主创业,培养就业创业意识
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职校毕业的学生借助自己所学的专业技能,进行创业实践更具优势。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大力鼓励自主创业,目的不在于实现经济效益,而是帮学生植入就业创业意识,播下创新的种子,让学生学会创业方法,体验创业经历。
1.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运用自己实践经验和专业理论规划职业,体会创业的精神,开发创新创业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日后实战创业奠定基础。南京商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连续多年在市级省级和全国的“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佳绩,在省创新创业大赛中,学生的创业项目也备受关注,获得专家认可。
2.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学校利用社团,引进企业创业培训体系,参与课堂教学。课堂上就典型就业创业案例进行分析,采用情景模拟法、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游戏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具有就业和创业意识,让学生在乐于创业的同时,认识创业的艰辛,并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敢于迎接就业创业的挑战,消除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障碍。
3.鼓励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为学生提供就业和创业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例如,鼓励电商专业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开淘宝店,结合商贸营销课程开发小的创业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小老板”。经过这些实战的锻炼,有的学生一毕业就开办了公司,很快走上了成功之路。
“就业争先”教育实践是实现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内容,探析其路径,可以更好实现这一教育实践的目标。就业形式上,南京商业学校鼓励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包括在企事业单位就业、升学、参军、出国深造、自主创业等;就业服务上,学校着力抓好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指导上,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队伍,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择业观,掌握求职的技巧和方法;就业质量上,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强调专业对口,就业稳定。
参考文献:
[1]殷树凤.学业争优・就业争先・创业争新[J].江苏教育,2012(1).
[2]陈晓红.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4(10).
相关期刊简介:《教育研究》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创刊于1979年。创刊30年来,《教育研 究》杂志始终坚持正 确的办刊方向。作为教育理论权威期刊,《教育研究》杂志始终关注教育理论的前沿问题,引领开展重大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权威性高、覆盖面广、信息量 大、实用性强,长期保持中文核心期刊排行榜教育总类第一等多项荣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因而成为我国历次重大教育改革问题研究的主要平台。 在教育界思想解放中发挥了先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