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一类教育,高职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教、学、做的教学模式,本文是一篇现代教育技术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高职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思考。
摘 要:高职课程的教学,应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践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既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针对高职学生培养目标作出的选择。本文先介绍了什么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实施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联系《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着重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开发内容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经。
关键词:高职,商务礼仪,“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
中国教育家陶行知视“教、学、做”为一体。他认为,“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中教、做中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
“做”实际是一种行为的强化,先学后做,这是一种对知识的温习,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一个过程;先做后学,这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通过亲自动手学到知识,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充分地提高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将工作中关联性较强的知识点组合成教学模块,一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下根据工作需要设定若干个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教师教完了,学生也学会怎么操作了,这就是现在的“教、学、做”一体化概念。
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竞争的不断加剧,社会对人才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如何适应社会的这种需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设置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关键是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下得去、留得下、用得上”的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讲授,轻实践环节。在教学上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却忽略另一面,就是学生的“做”。而“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热爱,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学生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
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事,并把事情做成,还要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才能把事做到更好、更精。这就要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实质是通过各种实践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挖掘个人体验,以获取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理解和升华,使之形成一种新的职业形态。
四、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开发内容
下面以《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课程开发为例来说明其开发的内容:
(一)强调课程体系设计采用模块、情景导入下的任务驱动模式。各模块中均包含若个任务,每个任务的学习均由情景导入→项目任务→知识点或技能点→锦囊知识→典型案例→实践训练等六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二)强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各种技能。不管是社会需要的“岗位人才”、“职业人”,还是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或者说是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国际人”,都要求知礼、懂礼、讲礼和行礼。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礼仪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所以说,教会学生掌握各种礼仪技能是这门课程的首要目标。
(三)强调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既然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思想束缚,其教学内容就必须进行重新整合。就拿《商务礼仪》课程来讲,本课程计划安排共6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4学时,实践训练30学时,复习2学时,考核2学时。根据商务活动过程中要掌握和运用的礼仪技能,设计了七个教学模块(模块一:商务礼仪介绍、模块二:职业形象礼仪、模块三:商务交往礼仪、模块四:商务活动礼仪、模块五:商务宴请礼仪、模块六:特定商务活动礼仪及模块七:商务涉外礼仪),每一模块下又有多项任务,根据不同任务讲授相应的知识,并安排相应的实践训练项目,从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
(四)强调课堂教学应遵循“工作情景下的任务导向”形式。如在《商务礼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设定了若干个工作情景作为我们的教学单元,在工作情景下,让学生明确工作和学习任务,然后又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各项技能的训练与运用。
(五)强调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商务礼仪》的教学,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可采用启发引导、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图片演示、课堂讨论及课堂训练等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六)强调课程考核制度的改革。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目标,就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技能成绩的重要性,考核的手段和形式就应多样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在考核体系中,突出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成绩。如《商务礼仪》的成绩评定,就由平时出勤率、课堂表现、单元训练、综合训练及课后练习等多项来综合评定。
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摆脱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思想行动上真正转变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上来。例如在《商务礼仪》这门课程中,学习行进间引领礼仪时,教师就应设计不同的情景,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通过边讲、边学、边做,使学生在直观的教学中理解知识和掌握相关技能。
(二)必须改革目前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显然就目前的课程内容来看,大部分缺乏启发引导,没有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锻炼,技能训练内容不多,而理论过多,容量过大,导致实践教学时间少,最后的结果就是课是上完了,学生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技能运用能力又不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必须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在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环境”合一,即校内有企业设置的实训中心,校外企业有本课程的岗位实习基地,教学环境凸显 “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特色。
(四)注重“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配备足够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技能课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实现“教学团队”合一,即课程教学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承担,学生的考核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评价。如在《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中,当讲化妆课时,我们就邀请企业化妆、美容师来到课堂指导。
(五)营造“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课堂搬进实训场所,没有实训场所的,就想方设法借助教室这个空间。这样的教学环境转换,不仅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展开,实现边教、边做、边学,而且有利于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开始熟悉将来的工作环境,逐渐培养胜任将来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六)开发符合工作环境需要的教材。与企业紧密结合,组织相关专业的企业专家、外校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老师,根据“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编写适应工作需要且便于学生操作的教材。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种探索,一种创新,在教学中必须仔细研究每门课的具体特点,在工作任务导向下,制订好实施方案,激励学生参与,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云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实践[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1):54-56.
2.崔慧敏.高职院校《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9):32-34.
相关期刊简介:《中国特殊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编辑出版。现为全国哲社类核心期刊,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是中国特殊教育领域唯一核心期刊。作为反映我国特殊教育研究最高水平的主要窗口,《中国特殊教育》不仅在中国特殊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现任社长孟万金教授,主编陈云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