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程教学是一种综合科学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的思维过程。运用图示进行设计的表达, 是以特有的形式逻辑达到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使学生的创造力有了充分表现的途径。
关键词:新疆教育论文投稿,设计思维,设计表现,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
主题展馆设计课,是以学生作为设计主体的综合性心智活动。主题展馆设计课从始至终贯穿着思维活动,是一个主体思维及其表达的过程。在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之间存在着双向关系:一方面,设计思维只有通过适当的表现方式才能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设计表现可以促进设计思维运动,包括主题展示场馆设计思考、设计交流,进而发展和评价设计,最终推动主体完成设计。下面就结合课堂教学,从展馆设计的思维过程与表现两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课程的特点
主题展示场馆的外部形式来源于内部功能空间组合形式,是展览场馆内部空间以及结构的外部表象。展览场馆的外部形式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因素,而是受到展馆内部空间形式的制约的。各种展览场馆的功能要求不同,需要有相应的空间形式与功能相适应。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注重动线组织,展览场馆中交通动线的组织就是参观程序的设计,它带有一定强制性,并且有强烈的时间概念。组织交通动线其实是设计参观者进入、接触、感受展品和展览空间的方式。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对于展示场馆动线组织的分析和解决加深了学生对展示场馆形体和空间的认识,进而增强了对展示场馆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理解。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重视展示场馆与其环境的关系。展示场馆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好的展示场馆强化环境特性,适应环境而不破坏环境,包括不破坏原有的历史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由于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程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沿用传统的经验教学法。
二、主题展示场馆设计思维与表现方式
基于以上展示场馆设计的特点,我们通常的文字思维和表达方式不能适应其要求。以建筑设计方法创新为基础的理论在国外不断涌现,如图示思维论、建筑设计符号学、建筑设计类型学、模式语言等。其中图示思维论在将建筑形体组合关系、空间关系、功能组织、展示场馆与环境关系、各相关专业间的交流等内容直观化为图示的过程中,培养和强化了学生在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很适合在主题展示场馆设计教学中作为理论指导和训练手段。
三、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程中学生的设计思维培养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的图形思维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从视觉思考到图解思考的过程。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思考过程,包括信息的接受、贮存和处理,是一个感受知觉、记忆、思考、学习的复杂过程。视觉思考的过程就是观看、想象和作画的过程,其产品就是图画或速写草图。当思考以速写想象的形式外部化成为图形时,视觉思维就转化为图形思维,视觉的感受转换为图形的感受。图解思考过程可以看作自我交谈,设计师与设计草图相互交流。
1.设计思维基础培养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的图形思维方法,是建立在徒手画的基础之上的。在展览场馆空间设计的领域,图形是专业沟通的最佳语汇,掌握图形思维方法格外重要。展览场馆空间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表现,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图形,因此掌握展览场馆空间设计的图形思维方法,关键是学会各种不同类型的绘图方法。要获得图形思维的方法和表现视觉感受的技法,必须能够熟练地徒手画。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思维模式转换成熟练的人机对话模式,那么使用计算机进行图形思维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要培养学生养成图形分析的思维方式,尽量不要用口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无论在设计的哪一个阶段,都要用笔将自己一闪即逝的想法落实于纸面。在不断的图形绘制过程中,又会触发新的灵感,优秀的设计往往就诞生在这种看似纷乱的草图当中。
2.设计思维优选法培养
选择是对纷繁客观事物的提炼优化,合理的选择是科学决策的基础。在展览场馆概念设计阶段,通过对多个具像图形空间形象的对比优选来决定设计发展的方向,通过抽象几何线平面图形的对比优选决定设计的使用功能。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绘制不同平面图的对比优选决定最佳的功能分区,通过对不同界面围合的室内空间透视构图的对比优选决定最终的空间形象。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对不同材料构造的对比优选决定合适的搭配比例与结构,通过对不同比例节点详图的对比优选决定适宜的材料截面尺度。
主题展示场馆设计课程教学是一种综合科学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的思维过程。运用图示进行设计的表达, 是以特有的形式逻辑达到感性与理性、抽象与具象、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使学生的创造力有了充分表现的途径, 因此成为联系创作和思维的强有力纽带。 主题场馆设计、思维与图示表达三者之间应该是一种有机交融、不可分割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图示语言, 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剖析了设计过程的本质并指明了一条较为清晰的创作之路。
本文是2012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培养成果之一(B-8938-12-0512)。
参考文献:
[1]晋洁芳,王启照[M]. 展览场馆空间设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67-193.
[2]保罗.拉索(美) [M]. 图解思考.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