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小善即用个人的举手之劳为他人带来便捷,是人们内心善良的体现。小善具有相互性,内在性以及社会性这三种特性。小善有很多价值意义,其中包括个人身心价值意义,个人修养价值意义,以及社会价值意义。这些价值在古今中外的事例中都有体现,其中包括《了凡四训》中林老太太救济穷人、公交车司机刘益锡抱残疾人上下车和美国布里·休伊特用照片激励他人。这些例子都在鼓励人们用举手之劳行小善,去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尽一些力。
关键词:散文选刊投稿,行小善,含义,特性,价值,案例分析
举手之劳行小善从古至今一直在被人们倡导。从《国语》的“从善如登”到现代的雷锋精神,人们一直在呼吁行善,不管是大善还是小善。可是当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真的遇到自己可以行善的时候,也许仅仅是一个非常小的善行,可以举手帮助他人的时候,却会觉得麻烦或者以各种借口搪塞掉。因此,现在行小善的人们便会被百般关注,觉得做了不一般的事情一样。人们真正应该做的,并不是去呼吁,而是真的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小善事,哪怕只是帮助楼下的老奶奶扔一下垃圾。所以,我们有必要意识到小善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价值。
一、小善的本质
(一) 小善的涵义
“善”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是“心地仁爱,品质淳厚;好的行为、品质”。好的行为、品质是人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的表现。善是全面的、由内而外的,它体现在人们的举止谈吐以及思想中。善是小善的集合而成的品行,而小善则是善最表面最原始的体现方式。小善源自人们内心对美好的向往,体现了人们自身的修养及素质。而这种修养并不仅仅是个人意义上而言的。史怀泽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小善,作为善对周围环境影响中最潜移默化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对“其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的意识”。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对周围环境及他人的影响,并对其产生了也许细微,但是有益并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人们在一起的共同生活,人们的行为便可以被称为小善。
(二) 小善的特性
(1) 相互性
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向周围散发着各种各样的无形的波,小善便是其中一种。就像孟子所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样,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小善的波影响他人的时候,每个人本身也在无形中受到了他人的波的影响。因此当人身处在一个人人都在行小善的社会中时,他便也会不知不觉地开始为他人着想,从而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局面。同样,当一个人心中的善气足够宽厚时,哪怕他身处在一个“墨”色的环境中,他自身内心的力量也可以带动周围的人,使周围的人逐渐开始行小善,让他们的内心也变得更加积极,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生存环境。就像美国学者瓦尔特·M·博茨在《敢活一百岁》(Dare to be 100)中所说的一样:“在帮助他人或其它生物生存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人将是你自己。”当人们行小善帮助他人时,每个人自己也可以感知到周围人的善气,发现自己其实也生活在别人不经意的小善之中。
(2) 内在性
人的每一个行动都源自内心的想法。在一个人能够用一颗平庸的心去做极其细微的一件小善的时候,在一个人可以做到帮楼下腿脚不便的老奶奶扔一袋垃圾或者换掉楼道里坏了的灯泡时,说明他的内心是善良的,是向往美好的。《太上感应篇转》也提到“及一念才起,趣向不同,善恶既殊,福祸即异,此太上所言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也.大抵一念起处,即福祸之门,篇中之言,皆其事也。” 人一旦生念,即使还未付出行动,也已经有了善恶之分。所以人们的善行起源于人们的善念。当人们习惯性地形成善念,愿意去用举手之劳帮助他人一点点时,人们已经无意识中感知到了自己的所求所需,并站到了他人的角度上了解了他人的所求所需,从而惯性地做到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小善虽然微小,但是却是人们内心的善良的最原始自然的体现。
(3) 社会性
一个社会是其中所有人的集合。虽然一个人的想法和举动和整个社会的修养相比是极其微小的,但是每个人的想法和举动都是一块砖。这些砖和在一起砌成整个社会的修养这座墙。因此,每一个人所行的小善都在为社会修养这面墙添彩。而当人们所在的这面墙五彩缤纷时,人们也不会愿意自己毫无色彩。就像儒家所提倡的一样“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当整个社会都在互帮互助,哪怕是最小的一点忙也不嫌麻烦时,那些会嫌弃帮助别人麻烦的人也会自行羞愧,逐渐学会感激并帮助身边的人。因此,每个人的小善行都是整个社会风气的体现,而整个社会也是影响个体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小善的价值
(一) 自身价值
(1) 身心价值
几百年前,老子就开始提倡大家放下我执,减少私欲,这样便可以避免邪气,从而使身体避免疾病。举手之劳便是一个可以避免邪气聚拢正气的一个方式,因为人们举手帮助他人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在试图去减少自己自利的心态了。宋朝陈元靓说道:“养生以不损为延命之术,不损以有补为卫生之经.居安思危,防未萌邪。不以小恶为无害而不去,不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小善,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的。行小善帮助他人不仅可以去除邪气,还可以让人们身心愉悦。当人们帮助完他人之后,心里或多或少便会愉悦起来,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好。《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帮助他人带来的愉悦与喜气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它可以调剂精神,可以畅血。因此,行小善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2) 修养价值
所谓行小善是不分他人的善恶的,因为行小善的本体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因为他人做了不善或者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不去帮助他,那么我们自身的善良的意义也就变小了,因为人们帮助他人是因为自己的心向善,如果我们因为他人没有做他应该做的事情就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话,那么自身的善良的格局就变窄了。而当我们碰到不公平却又无法改变的事情的时候依然可以为他人着想的时候,我们内心中最真实的善良就已经体现了出来,同时,我们的修养得到了提高,自己的心胸也变得更宽广。 就像孟子所说的“侧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是人们人性中最根本的东西,而这点恰恰也是人们的小善的源泉。因此,当人们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时候,自身的修养便得到了提高自己内心中的美好也体现了出来。
(二) 社会价值
举手之劳是一个社会的风气的体现。当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在做小善时,社会变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当每个人无视自己周围的事物,忽略别人的需求的时候,整个社会也会变得冷漠起来。儒家所倡导的“仁”其实就是善良,就是提倡人们去帮助他人。而“仁”字本身也是由一个人和一个二组成,代表着两个人都互相为对方着想。也只有大家都为他人着想,用举手之劳去满足他人一个小小的需求的时候,“仁”就潜移默化的进入了人们的心中,使整个社会也充满了善良。因此,举手帮助他人不仅是使社会环境变得更和谐的重要因素,它更应该是一个身处同一社会的人们的共同的行为准则。《敢活一百岁》中,作者也提到“为人所需表示你周围的世界因为你的存在而取得进步而保持和谐”。人们的举手之劳,人们一点点小的奉献都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因为当人们行小善的时候人们会感觉自己被他人所需要。作者还提到“不要事事以金钱来衡量自己在生活中的努力。完全以金钱和物质来衡量得失的生活注定是不幸的.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奉献”。因此,当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点自己的力气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会因为这一点一滴的举手之劳,一点一滴的小善行而变得不一样。
三、案例研究
(一) 中国古代案例
虽然《了凡四训》中讲述的大多数是佛教中的大善,但是当人真的能做出大善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做了一定数量的小善。《了凡四训》的第三篇的“积善之方”中讲述了福建省莆田县的林家的例子。林家的以为老奶奶喜欢做善事,经常自己用米粉做粉团给穷人吃。一连三年,穷人每天早晨都会向她讨要粉团,但是她却毫无嫌弃厌烦的样子。每次林老太太做粉团也许只是自己做的时候多做一些留给穷人,但是她这样的举手之间的小善事却救助了很多穷人,也让她为自己和子孙积下了很多福气,因此,之后林家的子孙中有很多人通过科举当上了高官。林老太太的这种小善体现了她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自私自利,而是在尽自己的所能小小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当她心中的私念变少之后,正气便积攒了起来,使林家繁荣了起来。她这样的小善让大家感觉到了她的善良,或许当时社会上有些人虽然做不到林老太太这样宽容的心态,但是当他们看到这样一幕的时候也会被感染,心有所思。又或许,当时的社会上有些人不仅自己嫌弃穷人,还会嫌弃像林老太太这样施舍穷人的人,他们或许会对林老太太的行为产生各种流言蜚语。但是也许正是流言蜚语让林老太太帮助穷人的善良之心更加平静与真诚,使她的“恻隐之心”长久地持续了下去,帮助了当时很多的穷人。
(二)中国现代案例
重庆晚报在2012年12月报导了一位公交车司机抱残疾人上下公交车的事例。刘益锡是重庆市的一名公交车司机,曾经见到过该残疾人乘坐他的公交车,所以当他在12月7日看到这位双腿瘫痪的残疾人在公交车门前迟迟不上车的时候,他便过去询问这位残疾人士需不需要帮助,并把他抱上了公交车,嘱咐他抓紧栏杆。车上的乘客看到这一幕,心中也觉得温暖,便照下了照片送到了报社。而当大大小小的媒体都要采访刘益锡的时候,他却觉得这样宣传很没有必要,因为第一,他认为大家都会有困难的时候,所以在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会帮忙拉一把,所以没有必要这样大力宣扬,第二,他认为媒体的宣传违背了他做这件事的初衷。他的这样的思想体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因为他时时刻刻都在为别人着想,心很宽,不会嫌弃残疾人,认为别人有需要自己就应该力所能及地帮一点忙。他的这个行为肯定也让他当天过得很踏实很愉快,因为如果他没有帮助那个残疾人,直接忽略了他的话,他之后肯定也会担心那个残疾人有没有出危险,也就是提起了他的“恻隐之心”。我认为,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心态,很大程度上也受工作生活中周围人的影响,周围人当谁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肯定也都会帮助,因为如果他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很冷漠的环境的话,他肯定也会更加专注自己的工作,而不会去在意别人,更何况残疾人。他这样的行为不仅使他自己身心愉悦,也给车上的乘客们带来了暖意。他的行为会感染车上的人们,让他们在看到自己原来忽略掉的或者不屑于去做的小善事的时候,会想到他,然后就自己也会举手帮助他人了。刘益锡对待媒体的态度是每一个人应该拥有的态度,因为举手之劳是人们每个人应该做的,他应该是人们的一个习惯,而不是罕见到见到一个人做了举手之劳就要大肆宣扬。这并不是说大家温暖人心的小举动不应该被提倡,而是说大家应该每个人都去做这样的小善举,因为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使周围变得温暖的时候,媒体的宣扬就会变得无力起来,因为群众自己就可以从周围感觉到无数温暖。
(三)外国案例
据Benalla Ensign2014年8月6日报道,布里·休伊特得到了卡尔斯社区英雄奖。布里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曾患过抑郁症,康复之后便开始和家人一起鼓励其他情绪低落或者也患有抑郁症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很简单,他们只是在Instagram,一款很受欢迎的图片分享移动应用上建立了一个账号,经常照一些自己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图片发到应用上去激励大家。他们这样小的举动却对他人有了极大的影响,现在他们的主页已经有12000人喜欢,甚至有的人评价说,这个主页“拯救了自己”。布里照下照片和大家分享的小举动不仅使布里自己对生活中的美好更加留意,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和谐,也给他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把自己生活中的温暖也传递给了他人。而在她激励他人的同时,他人给她的感激的或者积极向上的评语也使布里更加受到鼓舞。布里的“举手之劳”帮助了很多轻微抑郁症患者,使整个Benalla小镇都为布里而高兴,同时也使小镇上的人对心理健康更加重视也对生活抱有更加积极的态度。因此,这样的小善可以说是“一石多鸟”,它不仅使布里在留心生活中的美好的时候对生活更加充满希望,也给布里周围的人和布里所居住的小镇带来了正能量,同时布里周围的人和小镇上的人所给予布里的正面评价也使布里对生活更加有信心。由此可见,小善所带来的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良性循环。
四、小结
综上所述,行小善,用自己的举手之劳帮助他人是一个利人利己的事情。小善不仅可以对自己的身心和修养进行磨练,还可以让他人的心也被善感染,从而使人们生存的整个大环境更加和谐。因此,人们应该把行小善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让行小善成为自己的习惯。这样,人们的生活便会自发地变得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史怀泽《敬畏生命》,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页
[2]清《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卷一
[3]宋·陈元靓 《事林广记·防患补益》
[4]甄涛 “举手之劳”成新闻? 央视网 今日话题 2012年12月9日
[5]“Bree (Hewitt)recognized for helping others” Benalla Ensign Wed Aug.6 2014 page 5
作者简介:
陈昕祎:女,1997.3.21生,汉族,祖籍山东,现就读于美国桑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