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21-06-25 09:41 热度: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结构下,工匠精神在育人体系中的渗透,不仅仅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有着多重方面的价值意义,相关方面的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

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1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

  1.1内涵。

  工匠精神在我国的传承历史悠久,并积淀起了丰厚的内涵。工匠以自身精湛的技艺、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对待艺术、对待自身职业的执着精神,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纵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工艺、老工匠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其在实践中沉淀下的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在很多人的认知结构中,工匠被视作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事实不然,他们代表了特殊时代下手艺人的独特气质,与精益求精、坚韧不拔、踏实肯干等良好品质连在一起,是职业精神不断内化的结果。习近平同志曾在工作讲话中专门强调了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时代意义,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各级劳动人民也必须将这种精神渗透到工作当中,不断践行新时期工匠精神的内在要求,倡导各级人员在工作中形成“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劳动精神。这就为我们阐明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使我们看到“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的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持之以恒的追求、不断创新的能力、塑造卓越的品质等集合。

  1.2价值。

  “工匠精神”曾历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俨然成为了国家意志和全民的共识,是社会各行业追求奉行的职业信念。尤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下,面对愈加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形势,工匠精神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词汇之一。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育的主阵地,亦是现代工匠成长的摇篮,对工匠精神的发扬壮大,是提升育人工程水平的重要选择,更是精准对接国家发展需求的必然之路。而艺术设计作为一个特殊的应用型专业,强调相关教育在功能效用和审美意识上的高度统一,紧密关联人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面临着更高要求和挑战。因此,工匠精神已然成为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素质,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使之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并提升其在当下激烈就业市场环境下的竞争实力。同时,艺术设计本身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其之于职业人才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熟能生巧的技术操作,唯有在工匠精神的支撑下,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2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2.1深入产学一体。

  工匠精神在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植入,是现实社会对高品质人才需求的必然,迎合了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奠定了设计大国的实现基础。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应精准把握经济市场的脉搏,深入产学一体建设,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明确工作目标导向,推动工匠精神的外显化、实质化,帮助师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其中的内涵,构建生产—学习—研究融合的运行机制,凝聚多方元素的支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形成一个多元共生、整体发展的特色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导师制,与工作室制相结合,是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的理想途径。其中,导师制要由校内老师和企业导师协同发力,形成互补优势,以身作则,深入素质教育改革,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尽快投入到艺术设计的本职工作中去,升华认知、锤炼技能,继而在追求完美的道路行走得更加久远。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研工作,促进校内教师与企业导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及时更新他们的思想理念,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共享有效实践经验,提升其整体素养水平,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引导。此外,还可以联合企业,打造校外实训基地,以企业导师为主导,形象呈现第一线的生产实践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例如,组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量房体验,将教学嵌入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当中,讲解房型特点,明确门窗、厨房、浴室等量房要求,可快速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再如,依托校企合作搭建的工作室,提供合适的项目给学生,使之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作灵感。如此,深入产学一体,为工匠精神视角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2依托教学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承担着知识讲授与能力锻炼的双重重任,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至关重要。教师要从教材选定、教案准备、教学创新等角度入手,形成科学的授学结构模块,并结合完善的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来讲,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要进一步释放学生的这些优势,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工匠精神”,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例如,教师可从历史视角切入,梳理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程,再现“精益求精”的过程,借助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引导其在延续历史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将工匠精神实质化,亦有利于他们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理论知识讲解环节有意识地植入“工匠精神”,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不断创新等内涵穿插其中,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实质,并主动上升为内在品质、转化为外在行为。另外,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偏重于理论讲解,忽视了学生能动释放,极大地压制着其个性成长和创新素质发展,“工匠精神”培育没有了发力点。对此,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让其深入了解整个工作流程和状态。例如,教师可组织情景式教学,提出富有探究性趣味的课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并辅之以真实的职业场景,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刻体会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属性,在不断地交互中碰撞出新的创新思维,锤炼学生的工匠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紧密参与学生小组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个性化引导。

  2.3寓于实践活动。

  “工匠精神”在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渗入,绝非口述就能完成的,要根植于校园文化,寓于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从而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创作领域的成果斐然,一件件看似平凡的艺术品彰显了大国工匠的技术美、力量美、平凡美,触动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人生的感悟,并深刻展现了能工巧匠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是最佳的工匠精神教育素材。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可充分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树立“工匠精神”典范,宣传优秀事迹,通过大师影响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实质,无形中转化为其内在品质。还可不定期开展“先进人物”、“事业模范”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邀请艺术领域的能工巧匠参与,通过真实事例让学生感受职业的亲切感,培养其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等工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现实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可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还需积极对接各类赛事活动,充分汲取先进经验、理念、技能及方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满足他们的多元化发展需求,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工匠精神”的渲染力和影响力,实现常态化、生活化培育。还要积极培育各类学生社团,并支持组织多种形式的艺术设计比赛,如设计之星、创意之星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潜移默化中增长他们的见识,提升其操作技能。总而言之,“工匠精神”在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中的渗透十分重要和必要,并释放出了多方面的价值效能,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首要深刻把握“工匠精神”的实质与价值,了解其多重内涵,继而深入产学一体,精准把握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推动“工匠精神”的实质化、具体化、形象化,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强调教案、教法创新,同时依托丰富的实践活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最终升华为其内在品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一般规划)课题:“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编号:GH17106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宫科.“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2):81~84.

  [2]杜怡君,许雁翎.将“非遗”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0(3):21~23.

  [3]孙海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设计艺术研究,2018,8(3):67~71.

  《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来源:《现代农村科技》,作者:宫科 甄珠

文章标题: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yishu/4602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