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艺术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对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部署,对强化党建思想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科研、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各项工作都需要围绕一个核心点展开,否则各项工作就会失去方向,丧失活力,变成一盘散沙。所以加强新时代党建思想在教学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是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基础和有力保障。山东管理学院以新时代党建思想为引领,以非遗文化传承创新为抓手,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基于个体能力的特色培养、基于人文素质的综合养成、基于高校职能的全面转化”的“三基”文化创新实践活动,将基层党建工作与艺术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创新党建工作为载体,结合艺术专业特色和教学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艺术实践活动
强化党建思想引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是党中央既定的文艺方针。创新艺术教学实践模式与基层党建工作相融合,以做好教师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为契机,将教学实践活动与党支部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党建引领,压实责任,强化监督,取得实效”的基本原则,围绕“提高党员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提升艺术实践育人实效”,结合主题党建、专项竞赛、课堂实践、社会公益服等专项艺术实践,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动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1.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积极开展党建主题艺术实践活动,在激发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艺术修养。通过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全院师生广泛参与的形式,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支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达到加强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多年来,以诸如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五四青年节、五一劳动节等重要纪念性节日为载体,举办主题合唱比赛、朗诵比赛,设计竞赛等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广大学生艺术创作中的爱国主义情怀。2.以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校美育实效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学院各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的开展,以党建带团建,发挥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双重带动作用,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手抄党章”硬笔书法比赛,“学党史,颂党魂,永远跟党走”党史知识竞赛,“爱党、爱校”演讲比赛、廉政文化书画比赛等具有党建特色的主题活动。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党员同志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他们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增强自豪感、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二、以党建思想中的文化自信为核心要务,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积极践行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社会职能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文化理念,为扎实推进党建思想与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根据高校要为社会服务的要求,结合艺术教育的特性,持续开展主题为“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的社会公益实践活动,提升党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1.积极推动艺术进基层、进企业、进军营、进学校“五进”工作常效进行以党支部活动为载体,多次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社区、敬老院、儿童福利机构、偏远农村从事艺术支教和传统文化下基层活动;组织艺术交流团入军营开展军民联欢,共话鱼水之情。2.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综合性大学交叉学科优势,依托工会特色,践行服务工会计划,致力于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学校前身为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属山东省总工会和山东省教育厅双向管辖,201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坚持“依托工会,突出特色,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办学方针,加强与各基层的链接,通过校企共建、创新项目实践等形式服务于山东省区域发展战略。学校先后跟当地区政府、文化馆、街道办事处、小学、幼儿园建立了校地共建合作关系,致力于党建合作、文化传播、公益服务、艺术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同时,发挥学校工会特色优势,与各级工会组织有效开展合作对接,加强与地方企业的横向连接,在横向科研、协同创新、艺术实践能力提升、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了实际效力,提升了党建工作和艺术人才培养的质量。3.深化对外文化艺术交流,拓展国际视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艺术交流团赴韩国群山大学、新罗大学,台湾玄奘大学、锅里台北艺术大学等开展对外艺术文化交流,让传统艺术走出国门,提升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
三、以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基地为依托,通过非遗进校园、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系统的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打造非遗传承与艺术教育相融合的新模式
1.立足非遗传承与艺术教育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系统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自2009年以来,学校连续10年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涉及音乐、戏曲、说唱艺术、传统美术、艺术民俗等多个领域。先后开设古琴、陶艺、木版年画、山东大鼓、山东琴书等非遗项目课程,邀请姚忠贤、朱子易、尹干、王玉花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艺术大师来校授课。学校先后获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山东省非遗项目—古琴艺术传承基地”“山东地方戏传承基地”“首批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院校”等称号。2.学校艺术教育围绕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以校级科学研究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所为依托,大力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服务活动。学校将非遗项目与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充分融合,连续3年开展省级非遗传承人群项目培训,培训非遗传承人100人次,覆盖全省17各地市和众多高校。积极开展与非遗文化相关的科学研究,学校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2项,省级科研立项16项,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学校《非遗传承与艺术教育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荣获山东省第三届文化创新奖。学校秉承立足山东,辐射全国,通过特色艺术教育工作为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理念,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高校非遗传承与艺术教育融合模式的创新实践项目的实施和推广,对于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不断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充分利用非遗传承与艺术实践成果,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打造“艺术大家谈”品牌。十九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指出了文化发展的方针。“艺术大家谈”旨在构建由国内外艺术名家和普通大众组成的,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成为党建工作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分别邀请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德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肖勇、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林家阳、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晓峰、重庆大学教授田川流、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牧、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孔培培、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会长杨青、中国古琴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茅毅、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梅庵琴派代表性传承人倪诗韵、国家一级演员姚忠贤、第六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得主罗晓静等诸多名家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受聘为特聘兼职教授或特聘艺术指导,弘扬传统文化,传递民族正能量。4.大力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积极践行“文化强校”战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达到艺术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效果。自2009年以来,我校先后邀请山东省歌舞剧院、山东艺术研究院、国家广播艺术团、云南玉溪师范原生态民族艺术团、山东理工大学艺术团、山东省吕剧院、菏泽定陶两夹弦剧团等诸多艺术团体来校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涉及舞台剧、相声小品、地方戏曲、民族艺术等诸多艺术门类,让学校近万名师生充分感受高雅艺术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青年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近年来,尤其是十九大前后,新时代党建思想引领下的艺术教育创新实践案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先后获山东省第三届文化创新奖,山东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三等奖1项,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学校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一等奖2项;获评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山东省社科普及教育基地等,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济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侨报、齐鲁网、济南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分别从不同角度就学校特色进行专题报道。
四、结束语
“围绕发展促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做好学校艺术教育建设,把党建工作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组织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领导者、倡导者和引导者。坚持用新时代党的理论和思想奠定校园文化和艺术教育的思想基础,通过党建引领来消除误区,形成思想共识,通过发挥党建育人机制的作用,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德树人的核心教育理念,推进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周芳.文化强国建设视阈下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杨晓青.浅谈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积极意义[J].大舞台,2010
[3]叶昊,赵君.切实发挥高校党建在文化育人中的引领作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3
《党建思想引领下的艺术教育》来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作者: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