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是很多中小学都会开设的一门课程,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让学生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一个课程。本文主要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一些论述,文章是一篇教育界投稿的论文范文。
摘 要: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模式成为音乐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理想选择,在促进音乐教师专业成长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培训质量。
关键词:音乐新课程,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
如果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那么,“教师大计,就应该以学习为本”。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行为和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专业化水平。这就迫切需要音乐教师加强学习,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尤其是整体素质并不高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能适应、胜任新课程,就更应积极、主动地学习。而音乐教师的学习,一靠自学,二靠培训。教育部2000年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及实施意见,文件强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要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高度重视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1]。在此情况下,单纯依靠高师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和教育学院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模式,难以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全员参与,也不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智能和专业素养,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校本培训”模式经过国内外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是一种符合实际的、可行的、高效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形式[2]。
一、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意义
近年来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倍受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欢迎。
第一,校本培训的主要意图之一,就是淡化把教师集中到一个地方,让他们重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而要使教师不必脱离岗位、不必转换角色就能接受培训[3]。显然,校本培训提倡在教师所任职的中小学开展,不仅使得所有教师都有参与培训的机会,培训活动基层化、全员化,而且还解决了“工学矛盾”和经费短缺的问题。
第二,校本培训从其内容来说是以“问题”为中心,即把遭遇同样问题的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培训。培训结果是使教师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诚然,随着新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音乐教师还将面对各种新处境、新矛盾、新困惑及新挑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校本培训可以随时随地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说,这种全程化的校本培训在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小学开展是很适宜的。
第三,校本培训最大特点在于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结果直接可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由于每所农村中小学的校情不同,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个性特长、艺术修养以及教学风格等也各异,这就需要针对学校自身实际和每位教师个体特点来安排培训内容的校本培训。
第四,通过校本培训不但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还可使学校形成学习型组织,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使音乐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而校本培训的开展使学校成为学习型学校,有利于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继续深入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尽管如此,由于受经济、文化、地域、历史等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还是存在形形色色的问题。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对校本培训的认识出现偏差
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音乐教师由于没有正确理解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实质,不明确校本培训独特的功能与优势,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第一,认为校本培训依然是学历补偿和学历提升的培训,与教师进修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等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并无质的区别。然而,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音乐教师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校本培训中,还是因循守旧地以“学科”为中心,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训练,重复职前教育内容,忽视了作为音乐教师教育教学艺术与教育智慧的提升。其结果是虽然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深化与巩固,但却不能学以致用,仍然不能适应音乐新课程的教学。
第二,认为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应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下进行,实施计划、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等都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委派的教师培训机构确定,具体的培训活动也应由他们来组织实施。这便使得以“校”为本和以“师”为本的校本培训成为空话,学校丧失了自主权,其培训远离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不仅不能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无法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校本培训”理解为“本校培训”,认为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场所只能在本学校,这一认识的偏差将培训局限在各农村中小学,其封闭的培训不利于校际之间,或与地方教师教育中心及大学合作等多种培训形式的开展,也不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
2.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
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本身的素质与见识让他们误认为教师教育是一次终结性教育。他们把职前所受的教育作为自己一生从教的本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参加培训提高的意识淡薄,甚至认为搞“校本培训”纯属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对培训产生抵触情绪,哪里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呢?
其次,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导致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对音乐课漠然视之。他们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新课程实施与否或实施好坏并不重要。再加上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连一名专职音乐教师都没有。基于此,很难营造出校本培训的浓厚氛围,自然就无法激发他们自觉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条件差、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培训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中小学经济状况、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合作意识不强,导致在开展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出现资源匮乏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如下几点:
第一,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资金只能维持正常的办公,在开展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没有经费购买培训教材、乐器等,加上图书、报刊和网络等设施、设备不足,使培训工作步履维艰,已成为无米之炊。
第二,大量优秀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逐渐向城镇或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使得原本师资紧缺和力量薄弱的学校更是雪上添霜。在开展校本培训中,由于缺乏优秀音乐教师的带动与引领,培训效果不佳,培训常常流于形式。
第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忽视了利用校际间的培训来实现资源共享,也不善于抓住机会接受来自大学及各级培训机构中音乐名师的指导。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
在音乐新课程师资培训中,虽说各种形式的教师外出培训有其现实需求和必要,但都不是最佳的对策和发展途径。实践证明,真正能从根源上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智慧,进而全面提高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质量的只有“校本培训”。因此,寻求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对策便刻不容缓。
1.校正校本培训观念,注重培训实效
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以能力导向的培训模式应成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为此,农村中小学应把强调“知识导向的校本培训”转向“能力导向的校本培训”,不仅要到教学现场和课堂中去提高教师胜任音乐新课程与革新教学的能力,而且还要注重提高在音乐新课程实施中所“生成”问题的解决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等。
此外,还要透彻理解校本培训的概念。校本培训一词界定的关键在于对“校本”的认识,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显然,从这个“校本”概念的诠释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以校为本的培训,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培训权利的下放,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是培训的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仅为校本培训提供一定程度的监督或援助,至多起“配角”作用。
2.鼓励音乐师范生到农村从教,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农村中小学由于专业音乐师资缺乏与教育理念陈旧,不能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此,国家、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音乐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紧缺的现状,摒弃“顶课”和“包班”的现象,减轻教师的负担与压力;另一方面还能把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音乐课堂,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扭转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局面。他们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年轻、有活力、有理想、有抱负,会以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使培训工作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此外,随着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广大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我想培训,我愿培训”。这种主观愿望的学习态度有利于营造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氛围,从而使得校本培训能健康、持续地开展。
3.增加培训经费投入,构建合作伙伴关系
在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并不充裕、教师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靠学校从自身办学经费中拨出专款,或要求教师个人出资来增加培训经费的举措很难行得通。鉴于此,只能多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持续加大经费投入。当然,还可考虑建立鼓励社会各界对农村中小学捐赠的政策法规,多渠道筹措资金来增加经费投入,使校本培训建立在强有力的财力基础上,为其持久、高效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可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地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首先,在校内与骨干教师结对,开展“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其次,要敞开校门,加强校际交流,甚至可以形成区域性合作的校本培训网络,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不仅有利于促进校际间的横向交流,而且还便于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统一调配,扩大培训资源。再次,还可以与学科专家、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知名教授建立密切联系,构建“纵向合作”的伙伴关系。
4.依据培训对象选择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的对象是教师,它的最大优势是在科学分析教师特殊培训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灵活性的培训项目。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中,可以在强调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选择培训内容,做到培训个性化。也可以让大学的专家教授或师资培训机构身体力行,走向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第一线,亲身体验具体的教学情境,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音乐教师发展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中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一大难题,而解决难题的关键在教师。“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成为提高音乐教师专业智慧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其培训重在提高教师适应急剧变化的教育、教学条件的能力,是推动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玉娟.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4).
[3] 王晓春.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作者:余双慧(1978-),女,湖北荆门人,湖北荆楚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相关期刊简介《教育界》杂志,定位于教育专业的教育类权威性学术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出版总署批准的纯教育类权威期刊。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主办单位:广西出版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45-1376/G4,国际刊号:ISSN 1674-9510 ,邮发代号(基础教育版48-195,高教职教版48-196),该期刊是面向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各类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及其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和专业教师的综合性教育教学类素质教育专业性教育学术理论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