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领域。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
1.1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历经岁月的沉淀得以传承发展下来的传统节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民俗风情,不同的节日有着其特有的发展渊源,反映了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有效教育途径。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人的终身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幼儿是民族发展的未来,承担着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幼儿必须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必须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处于学前期的幼儿价值观和认同感尚未形成、是最容易塑造的阶段。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陶冶爱国主义情操。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西方文化的入侵,对于西方节日的追求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与时尚,而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节日却渐渐陷入边缘化的危险境地。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传统节日的地位岌岌可危,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1.2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需要
我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在历史的长廊中不断丰富,蕴含着孝亲、感恩、道德教育等价值,对幼儿社会性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庆祝娱乐类节日中,幼儿大多在热闹愉悦的环境中度过。如春节期间,幼儿与大家庭的人共同度过,一起吃年夜饭,互送祝福庆祝新年,增加了亲人间的亲密度;元宵节期间,幼儿园组织各种活动,大家一起做元宵、猜灯谜,幼儿和同伴、老师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景象,幼儿也在热闹的氛围中增进了与同伴、老师之间的感情。在这些节庆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处理与家人、同伴、教师之间的关系,学会了与人交往,促进了其社会认知的发展。在我国传统节日中,还蕴含着尊敬长辈、感恩祖先的优良传统。如在清明节踏青插柳、烈士陵园扫墓;在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祭祀屈原;重阳节与家人登高,向爷爷奶奶献孝心等。这些活动都让幼儿学会用实际行动孝敬长辈,缅怀先烈,激发他们尊敬、关爱老人的情感以及对英雄的崇高敬意,让幼儿学会感恩和珍惜现有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1.3幼儿教育的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培养幼儿德育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让幼儿乐于参加各种节日活动,从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愉快。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展示了各民族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当地的地方特色。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充分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从而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更好地贯彻《纲要》精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不仅体现了每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及方式,还对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感受节日所传达的民族精神。
2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实施现状
2.1外来节日对传统节日的冲击
随着全球文化日趋多样性,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极大,盲目热捧与追求西方节日从而导致我国传统节日备受冷落。在幼儿园中,西方节日往往比传统节日更加受到幼儿的喜爱,诸如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在这些节日来临之际,整个幼儿园早已沉浸在节日的愉悦氛围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节日的环境,布置圣诞树、准备圣诞礼物,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并且举办类型多样的亲子活动,一系列的互动都使幼儿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在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对西方节日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并对此产生期待。对比我国历经历史沉淀的传统节日,幼儿便缺少了相应的兴趣,对于节日的日期、来历以及相关的活动方式缺乏深层次的认知。
2.2传统节日商业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许多商家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传统节日作为相关附属产品的宣传噱头。每逢传统节日,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与节日相关的商品,商家利用多种手段,刺激消费者进行节日消费。在这种充斥着商业气息的节日中,人们很难感受到传统节日真正的文化内涵,更不会体会到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而在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当天,商家更是铆足了劲,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更是推出优惠的节日活动来刺激消费者消费,活动力度甚至优于我国的传统节日,这毫无疑问加深了西方节日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使传统节日的开展陷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2.3传统节日教育内容肤浅化
在幼儿园中,提到某一个节日,幼儿最先想到的便是节日食物。他们可以准确地说出在春节吃饺子、在端午节吃粽子、在中秋节吃月饼,对于他们来说,传统节日已然沦为了“美食节”。而由于现在物质条件富足,节日食物已经不再是人们所期盼的,因此对于在节日中食用节日食物也变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节日食物本身的意义。可见,在幼儿园中进行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更多地是重视节日形式的宣扬,传统节日的教育内容偏向肤浅化。在传统节日活动中进行简单的背景介绍,使幼儿能够认识节日的时间,学会教师教授的相关内容即可。仅仅是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幼儿情绪情感的体验,从而忽略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及背后的民族精神与情感。
3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的原则
3.1传承发展原则
传统节日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体现了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地域特色,还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情感,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它是通过节日传说、节日饮食、节日歌谣、节日活动等,向人们传达民族情感、文化内涵、生活习俗方式等内容的一种文化形态。教育本身对文化具有保存、传递、更新、创造的功能,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时,不仅要准确地传递传统节日的内涵,更要深入挖掘不同传统节日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筛选便于幼儿理解的文化知识,更有效地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发展下去。
3.2科学性原则
传统节日是历史社会生活中人们所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代代相传,自其产生之日就蕴含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知识基础。选择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应确保节日内容的准确、科学、有据可依,切忌教师自身主观猜测臆断节日传说、节日内容等,保证教育的科学性。同时,在进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时,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保证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及科学性。
3.3适宜性原则
我国传统节日类型多样、内涵丰富,但对于处于发展期的幼儿来说,并不是所有传统节日的教育内容都适合幼儿。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前把握住传统节日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节日教育活动的要点进行判断筛选。依据适宜性原则,考虑幼儿年龄和个体的适宜性,为适宜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水平,选择不同难度的传统节日教育内容,并根据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尽量选择适合每个幼儿认知水平的教育内容。传统节日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又要适宜幼儿现阶段发展的特点。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选择适宜幼儿兴趣需要的教育内容,将传统节日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
3.4家园合作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下许多家庭中,对于幼儿传统节日的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责任意识薄弱,家长们将教育的责任寄托于幼儿园中;教育活动重点出现偏差,认为对于传统节日的教育,幼儿只需要大概了解节日的日期、明确节日的食物即可,忽视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因此幼儿园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通过家园合作来丰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方式,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让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中,通过与家人的互动,感受家庭团圆的幸福,从而增进幼儿与家人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情感与价值观的体现,在文化传承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加强传统节日教育不仅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激发幼儿的民族精神,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机构,更应该肩负起传统节日教育的重任,深化家园社区合作,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和弘扬传统节日教育。
参考文献
[1]曾莉,王燕.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8(09):64-66.
[2]杨雪玲.幼儿园中的传统节日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12(7):71-72.
[3]刘娜.启蒙教育理论下的幼儿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12):214-215.
[4]王玲玲.如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3):240-241.
《幼儿园传统节日教育原则》来源:《科教文汇》,作者:宫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