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现实生活及社会性行为,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展交往能力。本文是一篇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影响角色定位持久性的因素及保持措施。
【摘 要】角色游戏是儿童游戏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种游戏类型,但在实际游戏中总会发现某个角色区的幼儿出现擅离职守的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幼儿自身的经验、教师的指导、材料的投放等一系列因素有关。如何保持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定位的持久性,成了角色游戏开展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角色定位,角色游戏,幼儿,兴趣,持久性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认为,游戏(包括角色游戏)是构成幼儿生活的一个要素,是幼儿内在本质的外部表现。而文中涉及的角色游戏定位的持久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担任的角色或对象所保持时间的长短与效果的一种体现。在开展角色游戏中,总是发现一部分幼儿玩游戏时发生擅离职守的现象,这种在角色游戏中时常出现的现象,让我不得不反思这样的问题:如何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在自己的角色岗位上保持继续玩游戏的兴趣,已经成为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影响幼儿角色定位持久性的因素
1.影响幼儿角色定位持久性的客观因素
第一,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教师的指导有助于幼儿对游戏主题的构思,充实游戏内容,准确地表现游戏角色。特别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的指导能及时地鼓励其大胆创新,拓展游戏情节,深化游戏主题,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
第二,教师对角色游戏的关注度。教师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的关注度以及在幼儿玩游戏时是否去仔细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和问题,对于各角色区存在的问题是否清楚,在指导时是否出现走马观花式的干预或者对幼儿的问题视而不见等情况,这些均会影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需经验的及时扩展,如超市的收银员曾为生意不好而提议提供一项送货上门的服务或者举行商品促销的活动,结果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教师的忽视导致了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得不到丰富,游戏水平未得到提升,他们的游戏兴趣随着游戏的进行而逐渐降低。
第三,游戏材料的投放。幼儿的游戏兴趣离不开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支持,游戏材料和玩具长期得不到更换,则容易导致幼儿玩游戏的兴趣低下,角色游戏在原有水平上停滞不前。如一次雯雯在玩“乐乐照相馆”,突然雯雯说今天照相馆关门了,生意不好,照相师雯雯觉得店里只有照相机、梳子、镜子,玩腻了;而客人觉得照相馆拍出来的照片不好看,我忙问,那你想个办法,怎么样让你的客人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地拍照,还可以丰富照相馆的材料呢?雯雯说我给他戴个假发……于是在照相馆里就出现了假发套、夹子、帽子等,还提供可供幼儿自己操作的彩纸和丝带,照相馆的生意一下子红火了起来,照相师也忙得不亦乐乎!
第四,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反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日渐丰富,他们渴望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更多角色以及体验同一角色的不同游戏要求,进一步增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理解。如“点心店”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高游戏要求,引导点心师傅除了礼貌待人以外,还可以尝试制作更复杂更漂亮的糕点来吸引顾客等。
第五,游戏空间。角色区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会影响幼儿在玩游戏时自己角色定位的持久性,因为角色区之间相隔太近,幼儿玩游戏时相互干扰的概率就越大,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太远,又会影响各角色游戏间的幼儿互动。
第六,游戏时的伙伴。当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对应的玩伴,游戏也就没有了开展的需要,幼儿就会无所事事,放弃游戏。而伙伴间能否有效合作,也是影响着幼儿能否在自己角色岗位上坚持玩游戏的关键因素。
2.影响幼儿角色定位持久性的主观因素
第一,幼儿自身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有其个性,如小班幼儿主要喜欢独自玩游戏与玩具发生作用,或与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玩具,同伴间的交往少,角色意识差;中班幼儿有了与别人交往的欲望,但在交往技能方面还有欠缺,经常与同伴发生纠纷,角色意识较强;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交往技能也有所提高,与同伴发生纠纷的现象少,角色意识强。可见,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角色定位的持久性有一定影响。
第二,幼儿自身的知识经验。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的知识越多,生活内容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也就越新颖、越充实。反之,在游戏中就不能主动反映多种多样的生活经验,角色游戏就不能顺利进行。如开设“医院”后很多幼儿都愿意当医生,但真正进入游戏后,才发现扮演医生的幼儿根本不了解医生的工作是什么,从而影响了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医生常常去逛超市,医院这一游戏就不能正常开展了。
二 保持幼儿角色定位持久性的相关措施
1.教师指导的实效性、层次性
“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如在幼儿进入“超市”进行角色游戏时,因为超市今天生意太好了,商品马上要卖完了,超市可能由于缺乏商品面临倒闭,怎么办?此时教师可引导超市老板到工厂多批发些商品回来卖,可是角色游戏中没有工厂。于是,新的角色游戏“工厂”就生成了。一部分幼儿就去工厂上班,生产更多的商品。超市除了要营业还要负责进货,游戏内容的丰富,游戏要求的提升,激发了幼儿继续玩游戏的兴趣。
2.游戏材料投放的可塑性、灵活性、丰富性
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想在‘娃娃家’里激发幼儿更高水平的假装行为,就应将幼儿熟悉的真实玩具,换成积木、橡皮泥等需要幼儿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转换的材料”。如在“点心店”游戏中,各种成品点心的单纯买卖,使幼儿玩游戏的兴趣低落,无心经营。我以客人的身份引导他们利用餐巾纸或橡皮泥自己动手,制作不同的点心,丰富点心品种,不但让点心师傅真正有事可做,也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机会,生意就会更好,故而点心师傅工作就更卖力了。 3.角色游戏主题内容的丰富性
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拓展角色游戏的内容,如角色区可以开辟派出所、肯德基等游戏,可以按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特点,有目的、有提升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如扮演妈妈的幼儿不一定只有在家烧饭带孩子,也可以去上班或者逛超市等。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还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并将整个角色游戏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互动的整体,使整个角色游戏能够随着幼儿的成长而变化发展。
4.巩固对应游戏伙伴的关系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形成共同或相近的游戏意愿,这样有助于将多个幼儿联系在一起,消除隔阂,形成一定对应关系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以及正常的交往关系。如今天要去图博中心参观,图博中心有好多新进的卡通书,愿意去的小朋友可以由老师带领一起去参观。激发幼儿共同的游戏意愿,从而保证幼儿继续玩游戏的兴趣。
5.创设合理的游戏空间
角色区的分布要考虑到各角色区的相互协调又互不干扰,这里需要提及空间密度这一概念,空间密度是指每个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占的空间大小。当幼儿出现太多大动作游戏时,则可能是游戏的空间密度太大了,教师可适当增加些家具或重新将较大的区域分割为相对较小的区域。如果出现幼儿互相干扰的现象过多,不时有攻击性行为时,则需考虑增加游戏的空间密度。
6.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
认识并遵循角色游戏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个性特点,才能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游戏,保证幼儿玩游戏的兴趣。如小班角色游戏中可以投放些种类少但数量充足的玩具,满足小班幼儿玩游戏的需要;中班可为幼儿多创设几个区域以供幼儿自主选择,注重引导幼儿间互相交往的技能,从而满足幼儿交往的需要;大班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非结构性材料,增加游戏的自由度,鼓励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大胆创造,不断丰富角色游戏的同时也提高了角色游戏的水平,从而保证幼儿继续玩游戏的兴趣。
7.丰富幼儿自身的经验
幼儿的游戏往往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必要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选择游戏、表现和创造的基础,教师与家长应重视对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与积累,利用日常生活、劳动、娱乐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加深幼儿对周围生活、人与人关系的印象。按小步递进的原则,选择相关内容,通过观察、介绍、讨论等手段增强幼儿对生活的认知与体验。丰富幼儿对游戏经验、角色关系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拓展和提升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和角色认知,进而提高幼儿玩游戏的水平。
角色游戏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提到的:“游戏反映发展,游戏巩固发展,游戏促进发展。”如何引导幼儿持久地保持角色游戏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将直接影响角色游戏价值的有效实现,而影响幼儿角色游戏中角色定位持久性的因素除了“材料投放、教师指导”等方面,还有“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等方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探索、不断提炼、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常璐.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幼儿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合肥师范学院学报》属综合类学术理论期刊,双月刊。1984年9月创刊,1987年公开发行。目前,学报开设的栏目主要有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语言、教育、艺术及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等,并不定期推出"中国诗学"、"中古近代汉语研究"、"教育史"等重点栏目及各种专题栏目。1999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2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