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投稿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个案研究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1-31 16:46 热度:

   摘 要 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本论文选取一名3岁8个月男孩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发现其在园表现良好,在家存在不良饮食习惯,通过分析原因,分别从制定干预目标和计划,改变家长的烹饪方式,利用故事、游戏、实践参与法等多种途径激发对食物的情感,代币制,创设良好的用餐环境五个方面进行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语文建设,饮食习惯,不良,幼儿,个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营养是决定幼儿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缺乏营养、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是营养不良的三大主要表现,直接影响健康,只有吃得合理才能活得健康,因此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就必须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孩子的良好饮食习惯不仅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而且与成年后的健康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3~6岁正是学前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阶段,对孩子一生有重要影响,此阶段正是儿童的辅助食品添加修正和巩固时期,也是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教育和干预的最佳阶段。

  我园2013年申报了一项省级课题,该课题以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家、园、社区协同合作的角度对幼儿的饮食营养进行了研究,本课题的一项研究内容为针对该园存在不良饮食营养问题的幼儿进行个案干预。在个案干预中特别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充分体现家园的密切合作,从包围在幼儿周围的不同环境中寻找影响因素,协同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保证幼儿均衡的饮食和营养。

  1 个案基本情况

  在个案选取上,本课题主要针对存在偏食挑食、挑食、吃饭困难等不良饮食习惯,或由于饮食营养造成生长发育问题的幼儿。本个案选取了小裕,一名3岁8个月男孩,中班。家庭成员有爸爸和妈妈,在周末偶尔会去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平时由妈妈负责小裕的饮食起居。小裕的爸爸是司机,每天工作时间较长且不固定,妈妈全职在家照料孩子。小裕的父母均为高中文化水平。小裕的性格比较倔强,并且爱发脾气,喜欢唱歌和跳舞。

  2 个案基本表现及原因分析

  2.1 个案不良饮食习惯的表现

  小裕在园表现较好,不仅可以自己吃饭,而且每顿饭能吃1碗,有时还要添饭。唯一不好的是不太喜欢吃水煮蛋和蔬菜,比较喜欢吃肉。但如果是炒鸡蛋或蒸蛋花,小裕又愿意吃;对于青菜也并不是一点都不吃,如果切得比较小,在老师鼓励下,小裕也并不排斥。因此,在园中小裕的饮食状况及习惯较好。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小裕在家吃饭的状况让妈妈特别头疼,不仅严重挑食,不愿意吃青菜和蛋类,还需要喂饭,吃饭的时候总是喜欢看电视。小裕如果挑食或者不吃饭,妈妈劝说或勉强他吃时,小裕就会发脾气。小裕妈妈说:“他不吃饭的时候,我就叫他,叫他吃饭嘛,他如果不吃的话,就先说特别好吃,你先尝一下,他有时候就是不尝,我们孩子挺犟的,他不尝,说‘不吃就不吃’,然后他还生气,就是说你让他吃他就是不吃。”

  可见,小裕在园与在家的表现不同,在家时表现出不良的饮食习惯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这小裕妈妈,妈妈一直觉得孩子越来越瘦,但又一直没有办法改善或解决。

  2.2 个案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分析

  (1)家长饮食制作方式缺乏变化性,不符合幼儿的饮食特点。小裕今年3岁8个月,从个体生理发育的特点来看,该个案幼儿的咀嚼能力、消化能力还不完善。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该幼儿的挑食主要表现在不喜欢吃青菜,但是如果青菜剁的比较细碎,他又可以吃,这说明他并不是不能接受青菜的味道,而是和青菜的烹饪方式有关。个案妈妈说:“有日子,我专门给他下了菠菜面,小白菜面,我就给他切的很小放到里面,但是他都吃。我给他炒个小白菜啥的,他就不吃就那种。”幼儿的消化道粘膜柔嫩,消化道相比成人更长且狭窄,在制作青菜的时候应该尽量细碎且柔软。综合以上分析及访谈所得,可以发现小裕妈妈在烹饪方式上对幼儿的消化系统特点及口味考虑有所欠缺,造成个案在家的挑食问题。

  (2)幼儿不定时、无规律的食用零食,造成食欲下降。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小裕非常喜欢吃零食,且最喜欢泡面、洋葱圈等不健康的零食。每天回家后晚饭前总是要吃点零食或者喝罐奶,等到吃饭的时候就吃不下主食,如果不让吃就哭,妈妈最后也只能妥协。个案妈妈说:“他说他不想吃,吃饱了。过一会又说是肚子饿了,我就说那你吃饭,他说不,我要吃零食,他就这样的……他故意的,过一会就说饿得狠,他还挑,你说做米饭,他说不吃,做面,他说不吃,他说我要喝罐奶,要不然就说要吃零食,要不然就说给他煮包泡面”。孩子平时也不喜欢喝水和吃水果,渴了就喝奶,水果要隔上一两天,想起来才吃。人体在渴的时候最需要的盐和水分,而牛奶不能很好的补充所需成份,且长期吃过甜的食物,会造成食欲下降。因此,个案偏好零食,不规律的食用零食,造成了对正餐的摄入量降低。

  (3)幼儿家长的引导方式过于单一。在案例中,小裕妈妈一般会先采用说好话的方式劝说个案吃饭,但是结果一般都不能如愿,反之如果采取强制、威胁的方式,则幼儿会服从。如个案妈妈说:“我说你不吃小心我一会打你,然后不吃我就说那你小心着,小心我打屁股啊啥的,他说他还是不吃。有时候我假装生气,他害怕打他就过来吃两口,就在那发恶心……”因为个案曾经被妈妈打过,因此威胁和强制的手段反而会更有效,但效果并不持久。爸爸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也是采取强制、威胁的方式,且父母认为强制的方式更有效。

  (4)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影响进餐速度和食欲。在访谈中了解到,小裕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对《喜洋洋和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片情有独钟,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个案妈妈说:“他一边看动画片,一边吃饭,你给他关了他就哭,一碗饭端很长时间,都没吃完。喂着吃一碗能吃完,自己吃半碗就不好好吃了。”可见,由于小裕边看电视边吃饭,造成了吃饭速度和食欲都有所下降,妈妈只好喂着吃。对于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家长做法是威胁,缺乏合理的引导。   3 干预策略

  (1)制定干预目标和计划,保证家园联系的实效性。综合个案存在的饮食习惯问题及原因分析,我们打算家园共同协作,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入手对小裕不良的饮食习惯进行矫正。个案干预的目标有:能接受蛋类和青菜,均衡营养;能自己独立进食;能做到定时定点进餐,不乱吃零食;能做到吃饭时候不看电视。矫治时间为4个月。建立关于个案的档案,制定针对个案的家园联系手册,详细说明家长与教师需要做的事项,并建立定期反馈机制,确保个案干预的有效进行。

  (2)改变家长的烹饪方式,激发幼儿食欲。本个案的干预重点在于家长在烹饪方式及教育方式上的改变。因此,在家园联系手册里,我们搜集了大量适合儿童的有关绿色蔬菜的做法,向小裕妈妈普及有关3-5岁幼儿消化系统及饮食特点。小裕妈妈终于知道,对于幼儿的饮食一定要做到碎、细、软、烂,青菜的做法也开始考虑孩子幼儿消化道娇嫩的特点,切得细碎,添加淀粉,使其滑嫩可口。在食物的造型上,我们建议小裕妈妈做到多变、形象、生动,如把胡萝卜切成小兔的形状,用蔬菜汁和面,制作小乌龟、小猪等可爱的动物造型,小裕果然对这些又好看又好吃的食物非常喜欢。

  (3)用故事、游戏、实践参与法等多种途径培养幼儿对食物的情感。我们搜集了许多关于饮食的故事和绘本,如《一园蔬菜成了精》、《爱吃青菜的鳄鱼》、《小青菜找朋友》、《鸡蛋哥哥》、《最奇妙的蛋》等,请妈妈或爸爸讲给小裕听,使其从认知上认识到绿色蔬菜和鸡蛋的营养价值。我们将幼儿园中一些游戏拓展到家庭中,如“帮鸡妈妈找蛋”,让小裕寻找藏在家中某个地方的蛋宝宝,找到后作为奖励做给他吃,小裕竟然能吃完一个蛋。在幼儿园中,我们的课题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分别组织了“蔬菜一家亲”、“神奇的五谷杂粮”、 “水果娃娃”、“我的蛋类朋友”、“可爱的豆宝宝”、“有趣的面食”等主题活动。配合幼儿园的课题,我们建议让爸爸妈妈带领小裕在家自己动手种植常见的蔬菜,周末带小裕去菜市场买菜,做饭时请小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菜、摘菜等,无论做得如何,家长都给予表扬和奖励。通过故事、游戏、实践参与法等,使个案的认知、情感上树立对事物的喜爱之情。

  表1 小裕的行为价值表

  表2 小裕的代币价值表

  (4)利用代币制,纠正个案无节制吃零食及看电视吃饭的不良饮食习惯。针对个案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和小裕妈妈商议用代币制,来帮助其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目标行为是:能独立吃完一碗饭;吃饭时不看电视;饭前1小时内不吃零食;愿意尝试新食物;不乱发脾气;愿意吃青菜或蛋类食物;能在大人提醒下喝白开水;每天能吃水果;物质奖励有:蜡笔、水彩笔、贴画、陀螺、汽车、飞机、积木;活动奖励有:去河边玩、去儿童乐园、去游乐场、去奶奶家玩、去野餐、看喜欢的动画片20分钟;以笑脸作为代币。

  列出详细的代币兑换比例后,我们要求妈妈每天按时进行兑换。每周周末将兑换情况及效果与我们及时沟通,根据小裕的表现和兴趣,有针对性的调整强化物。

  (5)创设良好的用餐环境,让进餐的氛围变得轻松、温馨。小裕妈妈一般接孩子回家后,就开始做饭,等爸爸下班后大约6点半到7点钟吃晚饭,这段时间我们建议妈妈边做饭边和孩子说话,请小裕帮忙做家务,或让小裕进行积木或看书等活动,尽量不要让小裕看电视,也不要让小裕吃零食,以保证正餐时有食欲。用餐的地方固定在餐厅,没有电视的地方,爸爸回来后,与小裕一起收拾餐桌、摆放碗筷等,暗示小裕开始准备就餐,还可以通过爸爸妈妈语言和表情的渲染,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如:“哇,妈妈今天做了颜色非常漂亮的番茄炒蛋,小裕快来看,黄色的是什么?红色的是什么?绿色的是什么?闻闻看香不香?和你彩色笔里的哪些颜色一样?想不想画一画妈妈做的菜?”我们帮助妈妈编制了一些小裕爱吃的菜以及一些营养丰富的蔬菜和鸡蛋类菜,配上图片或者小裕自己的绘画,请小裕做饭前进行“点菜”,这也增加了小裕在饮食上的主动性和欲望。

  经过4个月的代币制矫正及家庭环境、父母引导方式的改变,小裕的饮食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再排斥青菜和蛋类食物,愿意尝试各种食物,每顿饭能吃至少1碗,零食也能做到在两餐之间进行,不再影响到正餐的食欲,吃饭时能做到定时定点,能在成人提醒下喝水、吃水果等。不仅小裕的饮食习惯得到改善,爸爸妈妈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对待幼儿的饮食习惯问题,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考虑其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特点,体现其主动参与性,还必须要做到家园的密切合作,依据科学的理论,制定严谨的矫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使家长一同变化成长,为幼儿的发展创造可持续的和谐的环境。

  本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SGH13882

  参考文献

  [1] 顾荣芳.幼儿饮食知性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幼儿教育,2012(33).

  [2] 江琳.成因与对策:幼儿健康饮食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3] 孙文杰,高永清.家长与幼儿饮食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2).

  [4] 万钫.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5(4).

文章标题:语文建设杂志投稿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个案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xueqian/2520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