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比较传统,一讲到底的现象尤为突出。教师未解放自己,让自己很累;未发动学生,学生课堂无事可做。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有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充分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教师要实现从传统教学到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教学观念的转变,须对小组合作理解到位、认识到位;要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的意义,相信小组合作的作用,才能从内心接受,尝试改变。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学生有个体差异,对同一个知识点有不同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产生思维碰撞,得到知识的印证、提升。
第二,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后,相互了解,相互鼓励,相互欣赏,可以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感情,使同学友谊更加深厚。
第三,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平等的对话、交流、分享、讨论,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
第四,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教师只是参与者、观察者、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第五,体现创新教学的理念。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学习、全体参与,加上小组交流、分享、讨论的形式,是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且小组讨论中的民主、宽松的氛围,会触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二、深入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
(一)未建立有效的小组
很多小学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欲望很强烈,逮住课堂不放手,教师一言堂,一讲到底,一问一答,讲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发展没有好处,对学生主动全面参与学习非常不利。教学实践中,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且不高效,对班级学习小组的构建无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小组合作学习闹哄哄、乱麻麻的,根本谈不上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轰轰烈烈地启动,悄无声息地消失
学校动员教师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刚开始,教师们都积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发现学生之间交流、分享、讨论、质疑很浪费时间,课堂效率反而降低,于是很多教师就放弃了,坚持不下去,不如自己讲得清楚明白,不如自己讲的课堂节奏推进得快。
(三)准备不充分,预设不足
很多教师在准备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时备课不充分,预设学生的状态、学习效果不足,导致自主合作学习失败,如问题的设计、衔接语言的组织、课堂环节的设计、课堂节奏的驾驭、知识统领等考虑不到位,导致自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空洞乏味。
(四)小组合作学习泛化单一
有的教师由于对自主学习理解不到位,经常犯低级错误,认为每个知识点都需要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简单的知识点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小组合作完成。由于片面地理解小组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取向,而影响了小组学习的质量,降低了课堂的效率。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恒心
大多数小学教师都想把小组合作学习搞好,但又找不到好的方法突破。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比较难,有时候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反而效果不好,没有信心,导致坚持不久就放弃了,结果打回原形:———仍然讲到底,满堂灌。遇到外出学习,看到献课的教师有效地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又燃起了激情,回去尝试几次后,发现还是不如自己讲起来舒服,就渐渐放弃。类似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不是教师不想改,而是改无方法、改无措施,无成功体验。
三、有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师要转变小组合作学习实施难、效果不明显、纪律不好管控等状况,学会组建合作小组的方法和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方式,不断探索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途径,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机会和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的一种习惯模式。
(一)了解学生
作为教师,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性格、特长和不足等,为组建学习小组奠定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时,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发现其内心真实的想法或者学习的状态、对学习的认识、对班级公益事情的热心程度、对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渴望程度等。
(二)根据学生发展特点进行分类
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四类:品学兼优类、成绩优秀类、习惯良好类、帮助提高类。处于以上四类之间的学生可以考虑上靠或者下靠都行,但“帮助提高类”的学生最好少一些。
(三)组建学习小组
教师在分组之前要给学生讲清楚:我们之所以分组,其目的是要共同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让小组内所有同学都有机会学习,都有机会展示,让全班同学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提高;我们分组的作用,是让品学兼优的同学与大家一起合作学习,在大家学习有困难、有疑问时进行帮助、询问,使大家学习更加快捷、有效,这样相比有问题想问老师,但老师又不在身边快得多;同时小组之间相互比拼,有利于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让班级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要让孩子从内心需要、思想意识上认可小组学习的作用,这样才会在分组后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有效、高效学习小组分组的方式为每组3-5人,但要根据班级人数而定。以4人小组为例,每个小组的人员座位不一定要在一起,小组学习时同一个小组的人员可以离座靠拢学习。4人的学习小组搭建原则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任组长,小组有几人就由帮助提高类—习惯良好类—成绩优秀类—品学兼优类的顺序排列1-4序号,即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互动、讨论发言的顺序。当教师在教学中确实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将组织组内另外3人按1-4的顺序进行交流想法、方法讨论、汇报展示等。组内合作学习时,尤其是交流时要轻声细语,切不可大声喧哗,影响其余小组的讨论交流,只要本小组成员能听到自己的发言即可,这一点是小组有效、高效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发言顺序之所以要先“帮助提高类”,最后“品学兼优类”,目的就是让“帮助提高类”的孩子有交流、讨论、展示的机会,同时又让“帮助提高类”学生有机会听取另外几个同学的发言,从而印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可以听几遍,让“帮助提高类”学生有参与、有体验、有成功、有感受。
(四)培训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建立好了后,教师要对小组的学习方法、注意事项、操作方式进行全面培训。首先是培训组长,让组长知道自己该如何组织小组内同学的学习,明确哪个时候该提醒、哪个时候该鼓励、哪个时候该叫停等。小组长的培训是否到位,对于该小组能否取得有序、有效、高效学习效果作用非常明显,因此教师切莫大意,一定要重视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然后是培训其余人员,要树立一种原则,就是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打断、不影响,要让组内同学充分表达,直到表达完整为止。另外,所有的人员要做到,小组合作中,声音要控制好、顺序要把控好、条理要清晰、补充要完善。
(五)检测学习小组
教师可以先模拟一个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抛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小组学习的目的是看是否有组长组织有序发言、讨论、展示。这个过程是检测组长是否胜任,是否起到学习的引领、小组学习秩序把控等作用;检测组员是否全员参与,是否有序开展学习,是否做到轻声交流、秩序良好、条理清晰,是否有补充互动等。检测中,教师不打扰学生,让组长和组员去体验各自的职责和角色,教师做好观察记录,待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到了后,教师进行评价和强调,再次重申各组员的职责要求,再次重申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或者注意事项,然后再次模拟一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并进行检测,以此进行反复训练,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为止。
教师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堂课教师讲得再好都不如学生参与得好,教师讲得再精彩都不如学生讲得精彩,教师忙得再多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低效的教学,因为没有学生参与互动合作的课堂是低效课堂,课堂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是满足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完成预设的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合作中有感情互动、有行动体验、有思维碰撞、有言语讨论、有意见分歧、有认知统一、有情感交融,是学生学习知识最真实的过程,是最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过程,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更加明显。因此,小学教师做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是成就教师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教育返璞归真的有效实践。
《小学有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源:《教育科学论坛》,作者: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