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作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获取和理解知识的作业形式。 它是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点,其目的是通过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标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新课程下, 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教学形势中学生的需求, 实践性作业成了其有益的补充。 ”实践性作业的形式有别于书面作业,像有趣的游戏、深入社会的调查、动手制作的学具等都属于实践性作业的范畴。 如何利用这些实践性作业,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本文所阐述的内容。
一、 穿插实践性作业,增加课堂关注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 ” 建构主义也认为:“ 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当然学生建构新知识的前提是要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 玩是学生的天性,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出学前儿童所特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对运动的需求。 笔者认为可以将玩融入到实践性作业中去, 以维持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持久的热情。
1.将玩融入实践性作业,建构学习数学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重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 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地把游戏活动创设在其中,以满足低段学生玩的天性,使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并能长时间地把注意力稳定在学习对象上。
2.将玩融入实践性作业,保持学习数学的热情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并不是搞一个课件、看一部动画,学生就会感兴趣,就会被吸引,就会唤起他们的求知欲。 其实真正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还是知识本身, 因此教学的出发点就应该是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蕴含在生动有趣的真实生活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操作去领悟,去感知知识的原委。
二、 渗透实践性作业,增强学生自信度
每个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 这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的能力也是不同的。 正因为如此,教师应该寻找并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表现出来的前提是, 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1.引导学生反思,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 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 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 正因为有了反思,人们才会产生怀疑和困惑,进而努力地进行探究以解决问题。反思的方法很多, 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将自我反思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如写数学小周记,它看似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反思, 实质是学生敞开心扉向教师述说每周学习的心得或学习上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反思, 教师可以更有效地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之成为布置实践性作业的前提和基础。
2.体现个体差异,提升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之间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为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 应尽可能照顾这种存在的差异,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作业的提供上, 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与弹性。 根据每天的教学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等级的作业,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三、 补充实践性作业,增进数学实用度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布置实践性调查及动手操作的数学作业, 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建议,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1.课外调查,丰富生活积累实施新课程后, 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教科书的选材多数来源于生活。 从生活实际中布置数学作业,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 “ 做数学作业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2.动手操作,学会自主探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 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平衡发展。
在教学“ 认识钟表”时,总觉得经常让学 生对着现成的钟表说时刻过于乏味,尽管有配套的学具,但拨起来实在太慢,起不到很好的操作效果。 因此,笔者就让学生回家亲手制作一个钟面。 在第二天的课上, 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钟面就能很快地拨出教师要求拨的时刻,比配套的学具钟好用许多,对时间的辨认也敏感了许多, 甚至还发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提到过的关于时间的知识点。 学生实践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 高度的热情会驱使他们自觉地在遇到困难时为自己出谋划策。 制作钟面最大的麻烦就是如何在钟面平均分配 12 个数字,事先特地没有提及,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 有的学生参照了自家的挂钟, 仿照挂钟上的数字位置画出自己制作的钟面上的数字; 有的学生则和父母一起完成, 让他们体会到和父母一起合作交流的快乐与温暖;还有的学生是由家长代替做的,尽管他没动手参与,可他看到了家长制作的全过程,学生在观察制作方法的同时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
总之,数学教师要确立以生为本、以趣 为引、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 让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相结合,让更多有趣的、生活的、探索性的作业成为数学书面作业的有益补充。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实践探究》来源:《教学与管理》,作者:王陈华,黄 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