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9-10-10 10:10 热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语文教学中强调“ 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 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求异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提倡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学起于思,思 源 于 疑。” 质 疑 问 难,可 促 使 学 生深入探究,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增强思维的深刻 性。 受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的 影 响, 教 师 教 一 篇 课文,往往是根据教材编排意图,围绕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提出这一系列的问题,牵着学生统一地阅读,统一地思考,让他们被动地思维,缺少质疑环节,学生没有机会质疑,也没有兴趣去寻找新事物,提出新问题,创新思维能 力 得 不 到 训 练。 因 此, 在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的 今天,教师应在教学中安排时间,放手让学生质疑,课尾回顾延伸性 质 疑。 可 引 导 学 生 就 词 句 理 解 质 疑,情 节安排质疑, 材 料 选 择 质 疑, 段 落 结 构 质 疑, 中 心 意 义质疑。二、引导发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有两种特点:一是发散性,二是独创性。发散性是指从同一思维点出发,以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思维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进行,辟出多种途径,想出多种可能,其目标是多 侧 面,多 角 度,多方位的。 发散会使学生的思维趋于灵活多样,富于创新性。 教师 应 充 分 凭 借 教 材,认 真 钻 研,找 准 可 发散点,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1.根据故事情节延伸发散。 如《坐井观天》可安排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教师提问“ 青蛙会不会跳出井口?如果它跳出井会看到些什么? 会想到些什么?” 2.在文中空白处发散。《狐狸与乌鸦》一课第四自然段开头 有 这 样 一 句:“ 狐 狸 想 了 想, 就 笑 着 对 乌 鸦 说 ……”这 是 文 中 的 空 白, 教 师 可 提 问:“ 狐 狸 会 想 些什么?” 3.在词句训练时发散。 如指导学生用“ 可爱”一词说话,可按“ (什么) 可爱”或“ 可爱的(什么)(怎么样)”两种句式来进行说。“ 什么” 可想到人物、动物、其他事物。

  三、鼓励学生标新,培养创新思维

  标新是指思维突破常规和经 验 的 束 缚,获 得 新 颖的、独创的、创造性的结论或成果,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具有如下不良特征,妨碍思维的独创性。 一 是 按 现 成的答案。 当他 们 思 考 问 题 时,首 先 就 想 到 在 课 文 中 去寻找现成的答案,妨碍了思维向其他方面扩散,不能想出新颖的答案。 二是循规蹈矩。 生活中许多规矩束缚了学生思维,使其习惯于定势思维,不敢去探索创新。三是“ 从 同“ 认 同” 心 理。“ 大 家 都 这 样, 我 也 就 这样。”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转换角度,敢于“ 反常”,标新立异,提倡别具一格,独树一帜。首先,应 培 养 学 生 的 独创意识。 教 师 可 凭 借 教材,树立典范,使学生懂得独创思维在人们生活和人类社会发展中 的 重 大 意 义。 如司马光砸缸救小孩就是一种独创思维。 别的小朋友的思维方向是习惯于让人离开水,司马光则让水离开人,从而赢得了时间,救出了小孩。 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善于反向思维,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掉? 这使他发现了“ 万有引力”。其次,要 善 于 利 用 教 材 培 养 学 生 思 维 的 独 创 性。一是加宽,在 原 文 的 基 础 上 扩 展 内 容。 二 是 缩 小,将长文压缩为 短 文。 三 是 分 割,将 一 篇 课 文 的 内 容 或 人物分割开,让 学 生 进 行 再 创 造,产 生 新 的 文 章。 四 是变序,改变原文结构顺序,重组内容。 五是延伸,让学生根据原文结尾部分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合理想象,续写原文。 六是变体,改变原文的体裁。

  四、允许出错,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生害怕在老师面前出错,也 不 愿 在 同 学 面 前 “ 丢丑”。 因为创新思维想出来的答案很多是没有先例的,是新颖独特的,可能对,也可能错。 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出错,会感到老师和几十个同学都盯住他,笑话他,觉得无 地 自 容。 因 此 怕 出 错 的 学 生 谨 小 慎 微,不敢承担 由 此 产 生 的“ 差 错”, 思 维 也 就 无 法 放 开, 发散,创新。 教师应该允许学 生 犯 错 误,出 差 错。 对 于学生害怕出差错的心理,教师应采取措施帮助消除。首先,要 改 善 人 际 关 系,帮 助 学 生 消 除 疑 虑。 教师应让全体学生懂得,这种思维差错,是一种创新性的思维,虽然出了错,但有它积极的,有意 义 的 一 面,有这种思维是勇敢精神的体现。 许 多 科 学 家 所 以 能 为 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无一不是得益于有较强的独创性思维,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不知失败过多少次,但他们没有灰 心, 气 馁, 而 是 不 断 地 进 取、 创 新, 最 后 终 于成功。其次,应 保 护 好 学 生 的 自 尊 心,学 生 出 现 思 维 差错,教师首 先 要 肯 定 其 勇 敢 精 神,然 后 委 婉 指 正。 指正时的言语要考究,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思维的积极性。

  五、借助课文中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统一的东西使大多数学生失去了独 立 思 考、独 立 感 受 的 自 由, 其 实 是 牺 牲 了 个性、牺牲了创造、牺牲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牺牲了学习语文的兴 趣,对 学 生 来 说 有 百 害 而 无 一 利。 语 文 教学其实需要着力鼓励学生创新求异。 理 解 课 文 的 内 容和词句,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和中心主旨,以及对问题的回答等等都不必强求一致,而要鼓励多种答案并存,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会不断闪现创新的亮点。 比 如 在 学习《称象》一文时,一 个 学 生 说,称 石 头 太 麻 烦 了,可以让官员一个一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 多 重 把 重 量 加 起 来,就 是 大 象 的 重 量。 多么与众不同而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多么可喜的创造性求异思维。 语文教材中还有一些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课文,如《骆驼和羊》中体现的实践观点;《画杨桃》一文中体现的实事求是和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在发展语言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在自主语文实践活动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女士认为,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 教学不应千篇一律,更不应模式化。 所 以,教 师 要 根 据 年 级 段 的 不 同,课 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把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 形 式 引 入 课 堂 教 学。 如 画 面 感 强 的 课 文 可以读 一 读、画 一 画; 诗 歌、古 诗 可 以 读 读、背 背、唱唱;童话和情节比较曲折的故事可以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在唱唱、演演中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与体会,而且能发展学生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语 文 教 学 还 应 当 重 视 学 生 探 究、发 现 的环节。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 鲁纳倡导的“ 发 现法”,美 国 芝 加 哥 大 学 教 授 施 瓦 布 提 出 的“ 探 究 式 学习”值得 我 们 重 视。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探究和发现,要切实加强学生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 要 给 每一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时间,对学生的独立见解,老师应热情 鼓 励。 对 有 价 值 的 见 解,要 给 予 充 分 肯 定。如此长久地坚持下去,学生一定会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的能力。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作者:薛伟,韩如军。

文章标题:略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xiaoxue/4100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