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小学寄宿制的现状和巨大责任迫切要求学校完善教育功能,研究表明,在现有政策和财力的保障下,在大规模举办寄宿制教育的过程中,深入解决好寄宿制学生的管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步实现学校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完善,就一定能办好农村小学教育。
关键词:农村教育;寄宿制;教育功能;探析
一、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功能的必要性
(一)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和生活照顾上存在的问题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劳务输出使家庭中儿童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留守儿童”现象和问题的出现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原本由家庭分担的照顾、教育子女的职能正在向学校转移。在很多场合农村小学寄宿制被当作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一剂良方[1]。调查显示,农村寄宿制小学中有约 90%的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是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留守儿童及其家人的生活与发展,关系到农村家庭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教育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核心。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事关农村未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性条件[3]。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服务“三农”工作大局、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功能的完善势在必行调查和文献检索表明,当前农村寄宿制小学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设施简陋、设备缺乏、教育功能简单、手段方法单一等问题[4]。由于教育功能缺乏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强化和完善,相当一部分寄宿制学校还停留在向学生提供住宿条件、提供“保姆式”看管和提供更多学习时间的简单层面上,其工作力度与自身承担的巨大责任还存在明显的脱节,以至于发生在陕西定边县 10 余名小学生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之类的恶性事故,其他诸如打架斗殴、疾病传播等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提醒我们,改进现有办学模式,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功能势在必行。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功能完善的途径
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5],补助农村寄宿制学生生活费得以落实[6],同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作的落实也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农村中心校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大规模举办寄宿制教育是农村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一大机遇,农村小学只要抓住这一机遇,在大规模举办寄宿制教育的过程中,深入解决好寄宿学生的管理、学习和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就一定能实现学校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和教学功能的统一,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功能[7]。
(一)以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为契机,创新农村寄宿制小学用人机制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岗位设置、人员安置、考评制度制定等方面充分考虑从村小交流过来教师的情况,努力做好转岗工作,加强寝室管理,使农村寄宿制小学真正实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针对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高度重视目标管理体系建设,结合操作中生成的鲜活经验,完善目标体系,形成新的预案,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功能。
(二)打通社会关爱渠道,提高社会的关注度在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功能的过程中,我们要 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另外,学校在物力和财力上都尽可能精心规划,打紧安排,努力拓展后勤资源,进一步强化学校服务功能。
三、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功能的措施
(一)因事制宜,强化学校管理功能
1、创新农村寄宿制小学用人机制。实行按事设岗,竞聘上岗新机制。抓住村小布局结构调整的机遇,对原村小分流下来的老师重新分派工作,为保证用人机制公平,学校可将工作进行分解,按照“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原则,确定教学岗位、非教学岗位,通过“自主选择,集体考核”的办法确定各自岗位。完善考评制度,考核得分与津贴发放挂钩。借助优化组合、竞聘择岗位的影响,根据寄宿制管理的需要,配套出台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及考核细则,对后勤服务人员实行岗位考核和期末绩效考核;对教学人员出台新的评价方案,加大对出勤、指导学生生活、师德师风表现和学生表现的考评力度,推行科任教师承包寝室制度,让教学人员与寝室生活管理员共同参与寄宿制管理。在运行过程中,学校可进一步创新津贴发放制度,将各类工作划分等级,每一级对应相应津贴标准并且不设比例限制;教职员工自己的津贴标准与工作量相乘,就是每月的津贴。
2、构建“三纵四横”管理目标体系。“三纵四横” 中的“三纵”是指“学校、教师、学生”这三级管理主体,“四横”是指“生活、安全、学习、思想情感”四条管理的主线。“三纵四横”即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梯度纵向实施管理,各有职责,彼此互动,共同管好住校生每一天的生活、学习、安全、卫生、思想情感。
3、大力探索寝室管理新路。要将寝室管理与考评脱钩,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管理序列。可尝试将科任教师纳入寝室管理服务序列,坚持深入开展师生共建“优胜寝室”活动。将科任教师和部分家庭担子相对轻松、具有亲和力的班主任分别承包各寝室的管理服务工作。将大寝室划为两片,每片配备 1 名教师。在寄宿制管理中,教师的身份变为生活辅导教师。在生活辅导老师量化考核中,明确突出寝室在考核中独立地位,淡化考核得分与班集体的联系,突出寝室与教室的区别,突出师生心理沟通,突出家庭温馨。对寝室的考核结果,除纳入教师个人工作考核外,还可设单独奖项,分等次按标准奖励。另外学校要加大对违反作息规定的考核和扣分力度,每月每期设立全勤奖鼓励教师出满勤。
[参考文献]
[1]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
[2]吴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J].教育研究,2004(10)
[3]姚云.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7)
《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功能完善之探析》来源:《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作者:王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