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信心的培育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9-09-11 09:24 热度:

   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小学阶段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数学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 多方面地注重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大多数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水平,找准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知识的生长点。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教学新知识,既便于学生学,又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生通过讨论,掌握了基本方法,于是让学生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分发挥其主动性。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很大帮助,能增进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突出“活”字

  在数学活动化教学中,我们要突出一个“活”字,即思维活,思路活,做法活。鼓励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比如:六年级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笔者布置了课外作业:让学生课外观察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要计算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学生举了很多例子,计算这些物体的表面积时,是不是就照书上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呢?学生说不是的,因为教室的柱子比较高,不容易测量,于是,笔者让学生拿了火柴盒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知道外层只有四个面,而内层有五个面,他们通过实际计算,又发现在忽略火柴盒的厚度时,把外层四个面的面积和再加一个侧面的面积,就是内层的表面积……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知识与平时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这样这样的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能力。如:在四年级《小数的性质》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小数,老师提问后就在黑板上有意写出了小数,0.1、 0.10、0.100,并在他们的后面都写上了单位名称“米”,让学生猜一下,这三个小数相等吗?学生意见不一,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老师没有马上下结论,而是以 4 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经过热烈的讨论,他们想出了好几种方法,于是老师让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认可,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儿童心理特点出发,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整体意识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充分表现自我,使自身的信心得到有效的提高。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信心的培育相关推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针技巧

文章标题: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自信心的培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xiaoxue/4084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