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而且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必由之举。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更好地实行生活化教育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笔者就小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生活化路径进行了相关探索。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教学方式 ;生活化路径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关注点。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只有采取更加高效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才能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一、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引导学生将德行与德知紧密结合,在学生现实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直接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只有通过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由内而外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学生品德认知的形成。通过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育,能够强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概念,促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道德理论的形成,将课堂与课外生活有机统一,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又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辨别真伪的能力,增强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一)转变生活化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是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首要路径。在课堂中,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仅符合新时代教育模式的发展方向,而且有利于探索新的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教师应转变课堂教育理念,摒弃课堂掌控者的常规思想,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新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自己成为交流互动的领导者。在授课中,要立足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生活化理念,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
(二)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对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无法做到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合理高效的生活化路径来引导学生。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受最真实的现实生活,将学生从课堂带入到生活中,使其更好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建立自己独特的思考空间,作出最正确的判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感悟深刻的理论意义。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的角色与责任”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思考自己的角色与责任,从而使学生做到学思结合,反省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育不能仅局限于课堂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应用,学生在接受了理论知识的灌输后不能深刻感悟其内涵所在,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相关实践加深理解。
(四)优化生活化教学评价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现,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行生活化教学评价时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教学工作中深刻认识到生活化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能够通过课堂评价将自己的行为认同和情感认知传递给学生。生活化评价要基于现实生活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特点和生活习惯,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也要注意到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断优化生活化教学评价,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所在。
三、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充满了生活化和实践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应用教学的生活化途径,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其构建起独特的学习思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
[1] 陈水夏 .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思 考 与 尝 试 [J]. 中 国 教 师,2014, (12):37-38.
[2] 张艳萍,张文萍 .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 [J]. 中国校外教育,2015, (04):72.
关于探索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路径,推荐您阅读思想理论方面的论文如何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