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等待花开的职业,等待花开是一种智慧。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识教学和素质教育上都有一定的技巧,数学课是小学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课。本文是一篇小学数学教育论文范文,文章题目是:课堂等待,需要勇气和智慧。
[摘要]数学课堂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思考。对学生的等待也要抓住时机,可于学生发问时、于学生计算时、于学生思维疲劳时、于课堂评价时、于课堂小结时给予学生时间。同时,等待要注意以下几点:等待要把握好度;等待要有的放矢;等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等待
[作者简介]王小波(1988―),女,江苏靖江人,安徽师范大学在职硕士,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不久前,在教学课本里的一道思考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跃跃欲试,不一会就有两三个学生完成了,接着又有几个学生举起了小手。我犹豫了:是开始分析还是再等一会儿?看着其他还在埋头苦思的学生,我又等了一下……课后,我在办公室和其他老师讨论这道题时,年级组一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给我出谋划策:先让学生熟悉一下题目,再讲解解题的思路,然后让学生练习巩固,正确率极高!我纳闷:究竟要不要花时间等待学生的独立思考?
教育需要留白,学生精彩的思维需要耐心的等待。那如何等待呢?如何让我们的等待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一、呵护迟开的花,舍得等待
学生的思维是有差异的,有快有慢,对于慢的学生,教师要给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要舍得等待。等待不是消极的无所作为,而是积极主动的无声呼唤。
加涅指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大脑由刺激到做出反应需要经过意识的加工阶段,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连续的、不受干扰的时间进行思考。[1]但是,在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往往期望学生能立即做出回答。据统计,教师提问后通常的等待时间通常为0.7―1.4 秒[2],超过这个时间,很少有教师会耐心地等待学生思考。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儿童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都期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而在现实中,课堂上却往往只有少数反应快的学优生享有这样的机会。
案例中的那道思考题,笔者给学生留了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看似收效不高,但是却带来了学生充足的思考。
二、为了满园芬芳,适时等待
对学生的等待也要抓住时机,那么,哪些时机需要教师停下来等一等呢?
(一)于学生发问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上,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质疑时,常会提出一些在成人看来很稚嫩的问题,教师要敢于接受这样的问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探究。
学生的即兴发问是偶然的,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通常,教师会被这样的提问问住,不知所措,然后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或者以“这个问题我们下课后再交流”来回避这些问题。时间久了,学生提问的热情就会被冷却,主动的求知就会变成被动的接受。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发问,究其原因,要么是害怕被老师责备,要么是害怕问题太“幼稚”,被人嘲笑。他们大多都有“提问不受老师重视”的阴影,最终成为忠实配合老师的“粉丝”。
有些老师觉得学生上课问得乱七八糟,影响课堂进度,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教学效率下降。殊不知,学生的发问是一个宝贵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等待学生思考,就会收获精彩的生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将得到很大提升。
(二)于学生计算时
计算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是最简单、最基础的,但学生通常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怪现象。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学生主观上不够重视,总把“粗心”“马虎”当作计算出错的借口,认为只要自己认真做就肯定会做对。
课堂上教师对计算的忽视也是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认为计算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要将解题思路给学生分析清楚就可以了。这样的“快”“赶”看似高效,实际上是揠苗助长,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计算课上,学生模仿例题进行计算,正确率极高,教师就以为学生已经形成了很强的计算能力。但实际上,当学生遇到稍复杂点的题目时,如需要倒退的思考题、估算等,就往往暴露出问题来。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就要敢于等待,珍惜、重视学生尝试、练习、思考的过程。学生反反复复尝试的锲而不舍、探索答案的智谋、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都是极宝贵的体验,为此而付出等待是值得的。
(三)于学生思维疲劳时
低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常维持在10―1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握好提问的度,精心设计,如在紧张的高潮后有个小停顿,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吸收之前的内容,切不可如“连环炮”般提问,让学生疲于应战,无暇思考。调查发现,“在大多数的课堂中,教师的等待时间不足一秒!如果增加3秒等待时间,会产生如下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长度增加,正确性上升;特别对那些反应慢的学生,不能回答的情况减少;主动、自发的回答增加;参与问题讨论的积极性提高,交流增加”[3]。
(四)于课堂评价时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会采取“完全肯定式”的评价,认为只要学生能回答教师的提问,不管对错,都应该给予肯定,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但这会影响没有被提问到的学生,他们可能会因此舍弃自己原有的不同的思路,求异、发散思维会受到遏制;也有教师采取“应付式”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一律用“好”“不错”来敷衍,错误地认为一旦否定了学生的答案就会打击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其实,上面两种评价方式都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反而会让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上产生迷惘,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怀疑教师的水平,使教师丧失在学生中的威信。 新课程提倡平等、公正,因此,教师要在课堂评价时留出时间,让学生平等地参与,并在一些环节中适当地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如对别人回答的评价、对作业的评价等,这些来自同龄人的评价更真实、客观,也更易于被接受,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于课堂小结时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好的开端要有好的结尾,而好的结尾必须圆满有力,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要舍得留出时间,让学生亲自去体悟,带着小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大问题走出课堂。
此处的等待即等待学生的反思,在课堂结束时,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预习时的问题哪些我已经解决了?”“还有哪些我不太懂?”……看似多余的环节,却是帮助学生内化、吸收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不要省略课堂小结的环节,也不要形式化地匆匆结束,而要把这个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回顾、思考。
三、做聪明的园丁,智慧等待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等待不是纯粹的“空白”,不是甩手不管,而是教师精心设计、有意交给学生的一片“自留地”,要能够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想象,使他们自主学习。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需要把握一定的度。数学课堂中的等待,必须符合和谐的课堂节奏,使课堂教学不停滞、不隔断,使学生的思维不被局限、不被打断。
(一)等待要把握好度
有些数学教师一味追求突出学生的自主,使课堂等待泛滥,整堂课没有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随意更改,导致教学秩序混乱,达不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没有把握好时间的度,留出太长的时间让学生探讨与交流,让教学失去应有的连贯性,致使教学进度滞后。另外,当课堂上出现学生捣乱或者提出恶意的问题时,如果教师一味等待,那么就会偏离课堂轨道,这时教师就需要制止或不留痕迹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二)等待要有的放矢
有些教师对课堂等待的实质理解不够,认为只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反映了数学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是追求探讨的形式,而不考虑探究问题的价值与难度,哗众取宠,这对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没有太大好处。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了解学生,把握教材,对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预估。
(三)等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数学教师一味地追求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阻碍学生思维,而这恰恰是一种误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在探究或合作学习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袖手旁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应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等待,应留一点时间,让学生静心思考;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完善自我。唯有如此,数学课堂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成为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鄢超云.师幼互动中的等待问题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4(4).
[3]姚丽霞.课堂提问必须缓急有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版,2014(Z6).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数学教育学报》是王梓坤院士任主编,是目前国内数学教育领域层次最高的学术性刊物。《数学教育学报》集科学性、导向性、创新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宗旨为服务于中学数学素质教育及为其服务的高师院校数学系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