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课是认知工具学习的主阵地,本文意在探讨信息技术对盲生认知能力补偿的可能性以及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加强认知工具教学,如何运用认知工具理论指导教学,使盲生学会利用认知工具进行有效学习,促进盲生认知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论文发表,信息技术,盲生,视觉缺陷,补偿
我国盲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补偿盲童的视觉缺陷。本文通过对盲生视觉缺陷现状的剖析,尝试并论证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辅助工具对于盲生视觉缺陷的补偿作用,从而提高盲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盲生认知的特点
视力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普通儿童比较并没有特殊之处。但是,由于他们第一性缺陷―视觉损伤的存在,使得他们与第一性缺陷有关的派生缺陷明显,这些派生缺陷也明显地表现在他们的认知能力上。
1.1缺少视觉表象
缺少视觉表象是明显的派生缺陷。由于这个缺陷的存在,使得他们的事物表象不完整,进而对学习概念、词汇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这是教育补偿或早期干预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1.2触摸觉、嗅觉比较灵敏
由于器官的代偿作用和有意的补偿训练所致,盲童的触摸觉、嗅觉等明显的比普通儿童好。例如,常人指尖的两点阈为1.97mm左右,而视力障碍儿童的指尖两点阈一般在1.02mm左右。应该说,这也不是盲人固有的特点,而是锻炼或学习的结果。
1.3听觉特点
一般以为盲童的听觉灵敏,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盲童的听力损失比较明显。盲生的听力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好。相反,到是盲生的听力损失比普通人更普遍,视力障碍儿童听力损失的出现率高达41.5%。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盲生不能如普通学生那样有效地躲避可能带来的听觉损伤。例如,盲人不能如普通人那样有效而快速地躲避强烈的声音,如雷声,从而导致听力损伤。
2信息技术对于盲生认知能力补偿的可能性
网络的普及(包括数据压缩、传输、显示方式等方面的飞速进展),使得潜在的可利用认知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大为提高,首先表现在认知信息数量方面,信息的海量化超出了常规的想象,并且信息呈现的速度加快,同时海量的信息形成了更多、更复杂的认知选择。其次,信息质量优化,编码方式增多,表现形式多样化,这些变化启动了人类许多以往未加运用的潜能。
国内外近来不断推出许多适合盲人使用的信息产品与服务,如盲文计算机系统、盲人手机、盲人读书机、触摸屏幕、声控手机电话、盲人数字图书馆、盲用读屏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这些信息服务产品解决盲人因生理缺陷难于获取信息的障碍,为盲人与信息服务之间搭建了桥梁。学校也从三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使盲生从小接触电脑,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认知工具教学是盲生信息技术课的核心
3.1信息技术作为盲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盲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即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作为协商学习和交流讨论的通讯工具;作为知识构建和创作实践的工具;作为自我评测和学习反馈的工具。在学科教学中,学科知识是主线,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是辅助地位,然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则相反,学科知识是辅助地位,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盲生学会利用认知工具学习成为信息技术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在信息技术课中应以认知工具的理论为指导,加强认知工具教学,促进盲生认知发展。
3.2信息技术课是认知工具学习的主阵地
就目前的课程而言,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按照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为线索来组织的,对认知工具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定位,导致在教学中重视不够,对促进盲生认知发展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所以,目前我们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样来设计基于认知工具的信息技术课程?这是一个高层次的问题,是课程设计人员主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一名基层的教师,我们应在自己能够把握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教学做一些改进,尝试用认知工具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3添加一些认知工具到课程中
由于现行课程对认知工具教学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安排,有一些好的认知工具还没有加入到课程中,这些工具对学科教学有很强的支持作用,必将得到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理应加入到课程中,进行系统学习。现在课程中的很多软件也必须要重新定位和思考,如数据库、电子表格等,它们都是非常好的认知工具,不仅是要加强对工具本身的教学,还应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运用,以实际教学应用做示范,促进盲生的对认知工具的学习。
4结束语
认知工具是在学习中降低盲生认知难度的智力方法和帮助盲生进行认知处理的计算机支持技术,对盲生的认知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信息技术课是盲生学习认知工具的主阵地,应以认知工具理论为指导,加强认知工具教学,促进盲生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 朴永馨著.缺陷儿童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