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学史的渗透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恰当地进行物理学史渗透对学生学习物理有促进作用,并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结合物理学家们的事迹,浅谈物理学史渗透在学科育人方面发挥的作用,并对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学史渗透的教学策略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科育人 物理学史 课堂教学
一、物理学史渗透的学科育人作用
物理学史中蕴含有丰富的内容,物理学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师若能有效利用,将使课堂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权威不 一 定 永 远 是 对 的,在 科 学 探 索 的 道 路 上要敢于质疑权威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 “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世人皆对这一 “最博学的人” 的言论深 信 不 疑,只 有 年 轻 的 伽 利 略 提 出 了 怀 疑 的 声音。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两个铁球,一个重一个轻,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重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更重了,落下的速度又应当比重球单独落下 快。他 对 从 一 个 事 实 中 得 出 两 个 结 论 疑 惑 不已,周围的人却因为他质疑亚里士多德而批评他违背人类真理。伽利略最终通过反复的实验证明了 “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 了 亚 里 士 多 德 延 续 了 千年的 “真理”。卢瑟福曾经师从汤姆孙,为 证 明 他 的 老师汤姆孙提出的 “葡萄干布丁模型”是正确的,他进行了著名的 阿 尔 法 粒 子 散 射 实 验,但 是 实 验 结 果 却 发 现 “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 少 数 粒 子 发 生 了 超 过90°的大角度偏转,甚至还有个别粒子被弹了回来”,这与老师提出的 “葡萄干布丁模型”不符。卢瑟福在质疑的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终于提出了自己的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使得物理学界 对 原 子 结 构 模 型 的 研 究进入了新的征程。
2.坚持信念、持之以恒,科学探索守得云开见月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第从小家境贫寒,他未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但却在众多领域作出惊人成绩。他曾为寻找磁生电的条件进行了十年坚持不懈的探索,最终通过实验总结出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十年为一个不知道是否会有结果的科学问题而奋斗,这需要多么强大的信念作为支撑啊。
3.科学探索讲究实事求是、严谨务实开普勒在总结出 “开普勒三大定律”前,曾像他的老师第谷 和 世 人 一 样 认 为 天 体 做 的 运 动 是 匀 速 圆 周 运动。但他根据天体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计算出来的数据和第谷的实际观测数据始终有8’的误差。第谷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也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仔细、最准确的观察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精度如此之高,使开普勒怀疑原先认为的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观点是不准确的,以致他在后来发现用椭圆才能更好地拟合天体的运行轨道。8’的误差,在 很 多 人 看 来,也 许 是 可 以 忽 略的,而开普勒却没有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别,并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开普勒的成功有很多原因,而他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宝贵品质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学史渗透的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课程中物理学史的渗透,主要需要教师在备课中下功夫,通过 “结合” “穿插”将物理学史融入到与之相关的课堂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但教师应分清课堂教学的主次,不应过于抬高或者过 于 忽 视 物 理 学 史 的 内 容。比 如 在 《牛 顿 第 一 定律》的教学中,如过多讲授牛顿之前的笛卡尔等科学家的事迹,就会使得课堂中对重点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时间 分 配 不 足;而 在 《划 时 代 的 发 现》一 节 的 教 学中,应对物理学史进行充分挖掘,如果因为赶教学进度就跳过 这 一 节,直 接 进 入 下 一 节 《感 应 电 流 产 生 的 条件》就错失了利用物理学史进行学科育人的良机,学生学起来也会因没有铺垫、不了解背景而感到唐突。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进行物理学史渗透对促进学科育人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它不仅不是累赘,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励学生进行不断的探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态度。以史为鉴、以史育人,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为学生应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如意.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合.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中物理学史渗透的学科育人作用及教学策略相关推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