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桩拳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价值探究

所属栏目:体育科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21-10-25 09:43 热度:

   梅花桩拳的起源和我国传统宗教之间密不可分。根据相关方面的描述,清朝时期是梅花桩拳传授的鼎盛时期,梅花派的传承在北方地区具有鲜明的教门文化特色。直到传承到第三代,才开始对梅花桩拳的传承人有了文理武功的要求。在梅花桩拳的历史传承中,信仰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也是梅花桩拳能广泛流传在社会中的重要原因。这种需要以信仰作为基础的武术,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初期梅花桩拳的练习都是在乡间以拜师学艺、传内不传外的守旧方式进行传播,很难得到推广[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精华和糟粕共存,应把其中的优秀精华一代代继承弘扬。梅花桩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应该被传播与推广。因此,对梅花桩拳的历史发展研究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挖掘就成了当务之急。

梅花桩拳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价值探究

  1、 梅花桩拳拳名和民间教门的联系

  梅花桩拳的起源有一定的多样性特点,从西周开始有连续不断的记载,但基本都属于民间传说,这和中国武术的发展史存在一定的联系,主要是由于中国武术体系直到宋代才逐渐发展成熟,而对具体的武术拳种介绍,要到更晚的时代才出现,这就表明梅花拳出现在明末清初是符合客观历史情况的[2]。关于梅花桩拳的始祖,针对民间传说分析,能够发现这种拳法的产生和明末清初的民间教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实际上,梅花桩拳始祖在众多梅花拳谱的记载中具有一定的神秘性,根据梅花桩拳内部流传的《邹氏家谱》文献记载,梅花桩拳的第一代始祖为“法王老祖”[3],从佛家典籍来看,这是一个佛教的用语,这就体现出梅花桩拳的创设和民间的教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正印证了前述的说法。

  实际中,梅花桩拳的起名和佛教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梅花桩拳之所以以梅花来命名,主要是由于梅花桩拳有五势,如同五瓣玫瑰花瓣一样,被称作是落地干枝五势,因此,梅花桩拳被称作干支梅花拳,这样的解释从一定层面上是说得通的。与此同时,将梅花桩拳放在教门文化的具体背景中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梅花桩拳的来源和具体的意义。其中,在梅花桩拳的“梅花”一词绝对不是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观念,而是一种宗教色彩的体现。根据我国相关方面的历史资料记载,干支是清代民间教门中的一种组织,同时一些记录中也记载到梅花桩拳在历史上总共分为十二干支,这就体现出梅花桩拳的具体干支源于东大乘教,是一种掌教秩序以及组织形式。另外,《佛祖经》中的部分内容对梅花的含义也进行了描述。

  目前,相关方面仍然没有将梅花桩拳中的梅花及宗教中的梅花进行有效融合的定论,但这两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和佛教的大乘教存在关联。了解梅花桩拳的具体组织形式,对其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梅花拳和当地的民间教门之间也存在联系。梅花桩拳分为文武场,也叫内功和外功。文武场这一种组织形式起源于乾隆时期的清水教,这就表示,梅花桩拳的文武场是在民间教门的影响下产生结构变化的。同时,这种具体的组织形式又促进了梅花桩拳的进一步发展,也使现如今练习梅花桩拳的弟子仍然很重视文武场的要求:学习梅花桩拳首先要进入舞场,在武场中通过考核,才能够进入文场。同时,文场和武场在要求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武场主要是传授拳法,而文场则主要是传承道法。无论武场的练习者自身水平多高,对拳法多精通,都不可以收徒,必须文场的练习者才可以收徒,因此,在整体的组织结构方面,武场要由文场来领导[4]。

  2、 梅花桩拳体现出的社会文化价值

  2.1、 健身价值

  在中国拳术整体体系中,健身价值的体现相对比较明显,梅花桩拳也是如此。众所周知,梅花桩拳最大的特点是桩工,梅花桩拳练习者讲究内外兼修、形神合一。古时,练习梅花桩拳者主要在桩上练功,主要有干支桩及八卦桩等桩阵。因此,梅花桩拳中的桩工就是一项基础本领。在此基础上,梅花桩拳又衍生出单练架子、对练捶,还有器械等多种方向的梅花桩拳,练习中讲究拳法和道法合一,体现出道家修身养性的功法特点。梅花桩拳的发展直到明朝后期才广泛流传于民间。同时,梅花拳种也有习拳法者的呼吸吐纳练习,主要有“太阳采气功”及“呼气纳气功”等功法,讲究气血运行及穴位的疏通。梅花桩拳中的五势“大、小、败、拗、顺”分别和“土、金、水、木、火”五行相对应。同时,梅花桩拳中的五势和人体的五脏及五官相对应,进行梅花桩拳练习,讲究左右对称、阴阳协调、相生相克,同时又符合中医方面的具体理论。因此,千百年来的实践发现梅花桩拳具有极高的健身及养生价值。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全民健身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的要求及发展趋势,梅花桩拳练习者应当抓住机遇,顺应全民健身的发展潮流,发挥自身的重要价值,创新、推广梅花桩拳,使梅花桩拳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促进梅花桩拳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可以编创由梅花桩拳改编的健身操,在学校中推广,从而体现其良好的健身价值,服务于社会[5]。

  2.2、 技击价值

  梅花桩拳并不是花架子,这种拳法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攻防技击是梅花桩拳在练习过程中的主要价值及目标。梅花桩拳拥有一整套的练习体系,从基本功到单练、到对练、再到器械及散手等,体现出全方面、系统性的特点。梅花桩拳中的步伐练习主要包括颠换步、大群势、小群势、五行步、七星步、九宫步等。打法主要有挑压挂钩、搅撂搂劈等。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梅花桩拳能够使练习者达到首步合一、闪进相连、随时应变的效果。梅花桩拳的练习,将传统的练功方式和现代化的科学训练进行结合,能培养更加能攻能防的梅花桩拳实战高手。练习者通过梅花桩拳的技击训练,提升自身防卫水平,培养积极向上、公平正义的高尚人格,体现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踏实勤奋的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梅花桩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日渐消失,而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促进了传统武术价值的多样性,这些价值系统中的各要素又是相互联系发展的[6]。

  2.3、 文化价值

  实际中,梅花桩拳的具体传承过程具有一定的长久性及艰难性,自然也就体现出其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梅花桩拳的发展充分融入了一些宗教特点,实现了儒、道、释的紧密结合。梅花桩拳的练习及传承过程体现出修齐治平的儒家思想、无为而治的道学哲理,以及清心寡欲的佛家精髓。由于梅花桩拳主要广泛流传于冀、鲁、豫三个省会的交界位置,因此梅花桩拳体现出深厚的地域性特色。作为燕赵、齐鲁、中原文化的相互碰撞和结合,梅花桩拳整套拳法中所蕴含的地域特色及乡土人情气息丰富,主要也是源自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及大运河流域的商业文化。多种文化的碰撞,充分地体现出梅花拳文化中的地方民族特色。与此同时,梅花桩拳的创设及发展过程,需要重视文武并举,保持拳法和道法的统一,使文拳和武拳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发展并互相支撑,这也正是梅花桩拳和其他拳种之间存在区别的重要特点[7]。梅花桩拳的传承过程,体现了敬畏天地、顺应自然的思想,以及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出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尚情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重视梅花桩拳,并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使其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是梅花拳练习者的光荣使命。2013年8月,作为梅花桩拳第十八代传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孟昭力与李勇、宋德敏、满守国、付德鹏等人共同,成立了“聊城市梅花桩拳研究会”,并且开展了大力推动梅花桩拳进校园的项目,使梅花桩拳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相统一、融合,探求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新途径。这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有关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的情感,让学生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3 、结语

  梅花桩拳具有较深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梅花被世人誉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大肆推崇,梅花的品格同时体现出高风亮节和浩然正气。练习者通过梅花桩拳的练习,能够帮助其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从而实现梅花桩拳的传承价值,更好地培养传承者,这也正是梅花精神的体现。在未来梅花桩拳的发展传承中,通过长期的练习,练习者能够始终不忘初心,切实肩负时代重担,弘扬和传承梅花桩拳文化,将梅花桩拳精神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张道玉聊城梅花桩拳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7,6(4):28-33.

  [2]赵景磊梅花拳传承中的身份认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9.

  [3]张兴宇梅花拳与村落自治生活研究一以冀南广 县北杨庄为核心个案[D].山东大学, 2018.

  《梅花桩拳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价值探究》来源:《当代体育科技》,作者:张凯,袁英华

文章标题:梅花桩拳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文化价值探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iyu/4698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