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文化转制的关口。同样,我国体育发展模式也面临着国内外的考验、亟待改革,特别是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只有同步于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变革,才能使竞技体育体制与时俱进,协同发展。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可能朝着目标多元化,资源市场化、主体职业化和发展社会化的方向演进。
【摘要】后奥运时期,湖北竞技体操面临着实力下滑“青黄不接”的局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业余体操训练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省现实业余体操发展的需要,依据湖北现有业余体操训练模式,选择适合湖北省情的业余体操训练模式,通过优化、整合再建湖北业余体操训练体系,是我省竞技体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核心期刊投稿,业余体操训练,可持续发展,模式,湖北体育
我国竞技体操训练在后奥运转型期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体操后备青少年运动员大幅度减少;另一方面是新旧体育体制转换所带来的,主要表现在训练经费紧缺、教练员素养不高等。因此,解决业余体操训练面临的诸多问题和主要矛盾,同样在于与时俱进、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环境。
湖北竞技体操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一个强势项目,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也面临着很多困境。基于湖北竞技体操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研究以影响湖北体操业余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业余体操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和湖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选择符合湖北省情的业余体操训练模式,通过优化、整合再建湖北业余体操训练体系。
1湖北省业余体操训练现状分析
湖北竞技体操是我省竞技体育中的一个优势项目。曾经培养出了一批闻名于国内外的优秀运动员,如:李小双、李大双、黄力平、程菲、杨威、郑李辉等,为我国现代竞技体操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湖北竞技体操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湖北体操队有着源源不断的优秀的运动员,而这些优秀的运动员都来自于各业余体操学校,即业余体操学校、各省市体校和高等体育院校业余体校。这三种模式的体操学校输送到国家队和省队的运动员均取得了很多的冠军和争得无数的荣誉,是我省竞技体操的骄傲和荣耀。目前,目前随着一批老队员的退役和各种情况的突变,湖北竞技体操实力下滑严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加上新时期竞技体育的改革,湖北省业余体操训练面临和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训练模式有待整合优化、教练员素质和指教水平有待提高;体操青少年后备人才减少;以科技为先导的训练方法落后;体制管理过于封闭与运动员学训矛盾日益突出等等。
作为传统竞技体操的强省,幸运的是,国家体育总局给予重要的支持和帮助,先后批示了以武汉体育学院、仙桃市少儿体校为国家高水平体操后备人才基地。由这两所学校培养的运动员如黄秋爽、李珊珊、张亦茜、袁霄阳、刘芷琳等队员,现已经成为新一期国家队征战2016年巴西奥运会的主要力量。这无疑暂时止住了湖北业余体操训练的下滑势头。然而,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长此下去,必将严重阻碍湖北体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湖北省业余体操训练现有的模式
2.1仙桃李小双体操学校模式
业余体校肩负着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资源的重任,是构建我国竞技体育强国的基石。50多年来,业余体校为我国竞技体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优秀人才,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仙桃市体操学校就是其中的典范,建校至今,仙桃市体操学校为国家队、湖北省队和武汉体院等体育组织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可谓是蓬勃发展、人才辈出。多年来,仙桃籍运动员多次为湖北省和我国争得了荣誉,李小双、李大双、郑李辉、杨威等,把中国的体操运动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为中国体操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仙桃市也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体操之乡”,仙桃体操学校也被称为“世界奥运冠军”的摇篮。2005年又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作为湖北省体育和仙桃市的“金色名片”仙桃体操与时俱进,打造自己的特色。先后举办了首届中国仙桃国际体操节,邀请俄罗斯、日本等十几个国家优秀运动员参赛,极大地提高了其知名度。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称赞仙桃:煞费苦心地将体操作为国际化的切入点,充分体现了这个中部小城市的激情与创新。
然而在后奥运时期,我国包括仙桃体校在内的骨干业余体校都存在着关乎生存的矛盾和问题:教练员的流失,教练员自身素质和执教水平不高;青少年后备体操人口的锐减,从事业余体操训练的人数剧减,造成人才“断层”;以科技为先导的训练方法不能满足;学员“学训矛盾”等等。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这辉煌的背后亦存在着危机。
在当前阶段,我省业余体校依然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我省体操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我们应进一步加大对这类骨干体校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环境,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引导这些体校走出招生、就业两难的困境,使其继续充当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坚强柱石。
2.2襄阳体操学校模式
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将部分具有市场基础的竞技体育项目推向市场,进行产业化经营,使这些竞技体育项目在市场中获得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2〕。体操作为我国竞技体育强项,在竞技体育职业化的今天,我们也可以选择与社会市场接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体育社会化已成为共识和趋势,这种由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模式,是国内体育事业转型的一个趋势,依靠社会力量办体操,不仅更加“接地气”,而且使体操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阔,而我省业余体操训练就可以选择这种模式来进行发展。值得庆幸的是,湖北早在2001年就开始实行了这种模式的训练,襄阳体育体操学校就是最早实行的一个,其模式就是“家庭出资+学校训练+政府扶助”。这种以家庭培养和以学校训练为主要,以政府帮助为辅的训练模式,不仅保证了运动员自由选择的权利,也降低了运动员培养成本,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退役后的出路问题。由襄阳体校培养的运动员黄秋爽和袁霄阳,现如今都是国家体操队的主力队员,其成长的过程短,培养的成本低,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目前,这种训练模式已经出现并已形成一股有生力量,但存在着规模小、家庭经济承受有限、训练条件差,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而在国外这种“家庭+学校+政府”式的体操训练模式早已成熟多年。如在德国、美国等国家依托家庭的形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早已走在世界前列,并得到国家的认可。 因此,我们体育相关部门应该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襄阳体校式的体操学校的培育和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家庭式的体操训练模式发展,真正做到与市场接轨,与时俱进,为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发展作出有益补充。
2.3武汉体育学院业余体操训练模式
武汉体育学院是国内首批成立的体育院校,体操一直是该校的传统项目。多年来,该校竞技体操坚持走“亦训亦读”院校化发展道路。早在上世纪80年代之初,国家就从培养有文化的高水平运动员这一战略出发,着手于竞技体育向院校化方向发展的改革试点。武汉体院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在教练员、科研人员、场地设施和地理条件等方面的优势,于1980年组建成立了体操队。30多年来,该校先后会同有关省、市体操队联合承担了“全运会”、“城运会”、“锦标赛”等大型赛事;同时自己组队参加过全国锦标赛、全国少年赛,并多次获得少年组团体冠军和跳马、自由体操单项冠军;屡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体操赛等〔3〕。进入90年代,该校及时更新办学理念,将发掘优秀苗子,重视基础训练,淡化眼前的运动成绩,向国家队培养人才,作为该校体操队的训练定位,促使该校竞技体操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武汉体育学院女子体操队陆续向湖北、四川、广东、云南、安徽等专业队输送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操人才,其中包括现役国家队的杨威、程菲、李珊珊、黄秋爽、田梦思等。同时,近几年全国体操比赛成年组、青年组、少年组3个级别的跳马冠军,都曾经在武汉体育学院从事过基础阶段训练。
武汉体院这种体操训练模式将竞技体操融入于学校中,建立基于学校的竞技体操后备人才体系,从而使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这种培养模式又称为“体教结合”的发展模式。武汉体育学院业余训练模式的主要优势在集教学、训练、科研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因此,建立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系和小学到大学“一条龙”的体操训练体系,来加大对学校体操硬软件设施和师资的投资力度,促进湖北省业余体操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3湖北省业余体操训练的模式选择
后奥运会时期,我国提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总目标。在此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和体育机制的改革。目前湖北省业余体操训练发展模式存在多元化,现阶段虽然各种模式各有千秋,但也有其发展的“颈瓶”。因此在未来训练模式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择其优,打造“精品”。选择符合湖北省情特点的业余体操训练模式,通过优化、整合再建湖北业余体操训练新体系。
3.1以高等体育院校为依托的业余体操培养模式
高等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校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专门学校,是在国家积极创造条件,把体育学院逐步办成教学、训练和科研三结合的中心,既培养体育师资,又承担培养教练员、科研人员、体育干部的前提下设立的。以武汉体院体操训练模式为例(如图1)。其实行举院体制,形成竞技体育院内一条龙的教学、训练、科研、管理体制,利用全院资源的优越性,发挥全院师生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挥教育、训练、科研相结合的优势,为竞技体育发挥主力作用。而且这种模式训练效率高,不仅能够保证运动员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而且在文化课程学习上,能够保证系统性,且教学的针对性也大大增强。培养的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能较好的解决运动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问题,这就解决了运动员的“学”与“训”之间的矛盾。杨威、程菲就是最好的例子。杨威1990年来武汉体育学院体操队,经过六年的院校体操训练,1996年初进入湖北体操队,1997年初进入国家体操队;程菲1997年进入武汉体育学院体操队,1999年9月进入湖北体操队,2000年底进入国家体操队。他们俩都在武汉体育学院经过了全面、系统的训练后,再进入专业队。由于武汉体育学院的前期训练工作为运动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俩很快由省队进入国家队,缩短了运动员在省区市专业队训练的时间。这充分证明了院校体操队在体操运动员培养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拓宽渠道的关键作用〔4〕。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下,运动员能够有更多的“优势”和“出路”。显然这种“体教结合”的训练模式比较符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体育发展环境。同样湖北业余体操选择此种训练模式更符合湖北社会经济发展和体育改革发展的实际。
图1武汉体育学院体操训练模式
3.2以国外俱乐部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体育行业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俱乐部,这也标志着我国体育走上了社会化、职业化、产业化的道路。如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北京国安俱乐部等都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俱乐部。俱乐部式的训练模式不仅培养锻炼学员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拼搏的精神,还让学员在学到一技之长的同时,增强了其身体素质,同时在俱乐部的训练过程中进一步使学员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了学员的开拓、创新、竞争力等能力,强化了其综合能力。这种俱乐部式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强化了竞技体育的专业技能,也保证了竞技体育人才的储备,形成了梯队式的人才结构,形成良性循环。
俱乐部训练模式作为业余体操的训练形式在我省的发展相对滞后,这种业余体操的培养模式在国外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德国,体操俱乐部是体操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有体操俱乐部,主要服务人群为教师和学生。在社会上也有体操俱乐部和综合性俱乐部,主要服务于所有附近居民〔5〕。在美国,竞技体操教育在20世纪 20年代受到了一段波折之后,更加重视学校体操教育的开发和管理,在各级各类学校都有完善的体操设备,而且还建有专门的体操队。如今美国大约有上千个体操俱乐部,会员人数达百万之多,体操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竞技体操的强势发展和中国体操面临的困境相比,已经成为我国竞技体操运动发展中可借鉴的榜样〔6〕。而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和摸索阶段,缺乏必要的管理经验和运营经验。因此未来我省业余体操训练模式可以借鉴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俱乐部训练模式,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我省省情的具有特色的业余体操训练模式。
4结语
我省经济社会现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各种配套改革还正在逐步完善,要使我省业余体操训练模式向市场化转型,必然会带来诸多问题。所以,对我省业余体操训练模式的改革应采取渐进性措施,而学校体操业余训练模式,可以作为一个有益的参考。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基于他国业余体操训练模式的启示,基于湖北业余体操训练的现状。现阶段,湖北业余体操训练应选择“以高等体育专业体校为中心,以市场化体操学校为重点,以家庭式体操训练为参考”的多层次、宽领域的业余体操训练模式,整合各种积极因素,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以全运会为练兵,来夯实湖北体操后备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文.青少年业余体校办学体制的研究〔J〕.体育函数通讯,2001(3)9:23-24.
〔2〕梁晓龙.当前我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必须明确的几个基本理论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5):25-28.
〔3〕赵汉华.对武汉体育学院体操基地训练与管理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9).93-94.
〔4〕孙伟,赵汉华等.体育院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63-64.
〔5〕谢亚龙.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J〕.体育与科学,
1989(4).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