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提高班级全体聋生的语文水平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聋职校阅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论文并提出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学生预习提问、教师精心设问、学生独立解答、分组交流讨论、组间抽签竞答、教师相机诱导、师生共同小结”的“七步法”教学模式。
《中国特殊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央教科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编辑出版。现为全国哲社类核心期刊,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是中国特殊教育领域唯一核心期刊。作为反映我国特殊教育研究最高水平的主要窗口,《中国特殊教育》不仅在中国特殊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现任社长孟万金教授,主编陈云英教授。
模式的提出
“阅读课文”在这里是指教科书中的“基本篇目”或者人们常说的“导读课文”。阅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分析当前聋职校阅读课文教学的现状,不难发现有如下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其一,聋哑职业技术教育阶段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学生分班主要依据其专业报考志愿而非文化成绩,因而同一个班级聋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相距甚远。教师若围绕语文基础中等以上的学生开展教学,基础差的学生则如听“天书”,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长进;若围绕语文基础中等以下的学生开展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则觉得太简单而不屑一顾。简而言之就是怎样才能调动全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问题。
其二,听力上的缺陷使得聋生上课时主要以眼睛来获取信息,时间一长,视觉容易疲劳,其注意力也就不易集中。已有研究表明,与同龄健全学生相比,聋生注意的持续性较差。倘若阅读课文上成教师的主讲课,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如何才能让聋生上课时保持高度而持久的注意力以提高其上课的学习效果值得研究。
其三,由于听力障碍的影响,聋生从小养成的依赖性较强。上课时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数聋生不是积极动脑解答,而是坐等教师给出现成的答案。这样显然不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和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如何才能让聋生从坐等答案转变为自己主动去寻求答案再到自己提问,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参与这一问题值得探讨。
其四,当今社会知识量剧增,靠知识的传递和积累来培养人才已不可能。对于聋生,教给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
此外,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掌握好知识和技能外,还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因而在阅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对聋生“授之以渔”的同时,如何培养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笔者曾在对聋生阅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过努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其归纳为聋职校阅读课文的“七步法”教学模式。
模式的活动程序
(一)学生预习提问课前预习是提高聋生阅读能力,引导聋生主动猎取知识的有效方法。在该阶段,教师应对聋生的预习提出基本要求,即要求聋生在弄懂生字新词,了解文章的一般背景知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提问。所提的问题可以是自己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也可以是自己围绕课文学习目标设计的问题,还可以是自己有意考教师或其他同学的问题等。
(二)教师精心设问教师结合聋生预习时的提问,从聋生实际水平出发,围绕课文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系列问题,从而为上课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作准备。
(三)学生独立解答上课时教师把精心设计的问题展示给聋生,聋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独立寻求所有问题的答案。
(四)分组交流讨论在大部分聋生对所有问题进行过一番独立思考解答后,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各组推荐出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就教师展示的问题交流和讨论各自的解答,以得出更为准确的答案。
(五)组间抽签竞答小组交流讨论完后,教师把所展示的问题分成若干块(块数应与学生小组数相等),然后小组长上台抽签,抽到哪一块的签,则该组学生负责回答这一块的问题。各组回答完自己所抽到的问题后,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一道给予评分。如果他们的回答有误或对他们的回答有异议,其他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抢答。抢答正确的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加分。
(六)教师相机诱导对于出现学生回答有异议或学生回答不全的情况,教师及时逮住时机加以诱导,“诱”他们研读课文,“导”他们冲撞、辩论,从而使讨论交流逐步深入。
(七)师生共同小结解答完所有问题后,教师和学生一道紧扣教学目标进行小结,并总结出阅读类似课文的方法和规律。
模式的操作要点
(一)学生预习提问和教师精心设问虽然是课前准备工作,但却是这一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务必认真对待。因为教师要想设计的问题既紧扣教学目标又符合聋生语文的实际水平并还能较好地引起聋生认知的冲突,激发聋生阅读、思辩、讨论的兴趣,除了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得备学生。而聋生预习时的提问反映了聋生的真实水平,为教师备学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为聋生的语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听力障碍的影响,他们的语文水平与同龄健全学生相比要落后许多。刚开始时他们预习中所提的问题大都较简单。如何提问,怎样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来,还需教师指导和示范。对于聋生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质量较高的,教师可把它融入到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中去;过于简单的,则可在上课时用几分钟时间请其他同学进行回答。#p#分页标题#e#
(三)教师设计的系列问题要注意兼顾全班学生。所设计的系列问题中应有一部分较简单,使得语文基础差的聋生通过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后也能回答(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还有一部分则应有较大的思维量,连语文基础好的聋生务必认真研读课文,经过对课文有关语句进行思索、推敲才能解答出来。
(四)教师对学生分组时,既要力求做到每组内都兼有语文基础好、中、差的学生,又要力求保持组间语文总体实力的基本平衡。教师对所展示的问题分块时,同样也要力求做到块间问题的总体难度基本相当。这样才有利于促使组间竞争的形成。
(五)学生组内交流讨论时,教师要事先向学生讲明:组间抽签竞答时,轮到哪一组回答,教师可任意叫该组内的任何同学上台回答(既有可能叫到基础好的同学,也有可能叫到基础差的同学)。不管叫到谁,如果他(她)回答不出或回答有误,就算该组全部同学回答不出或回答有误。这样有利于促进组内的认真交流和讨论,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协作意识及团结互助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可促使组内“同伴教学”的形成。
(六)组间抽签竞答对培养聋生的竞争意识和小组荣誉感非常有效。但在此阶段,教师除了要恰如其分地控制好竞答的节奏外,还要十分注意做好相机诱导和点拨工作,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所有学生踊跃参与讨论交流,从而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信息交流。
(七)要想用这一模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工夫还应在课外。即教师在课外要多与聋生沟通交流,多关爱他们,多与他们交朋友,力求获得全班学生的认可。只有获得了聋生的认可和喜爱,教师所提出的诸如“课前预习提问”、“课内独立思考解答”等一些合理建议,聋生才会欣然接受并主动自觉去做。
模式的实践效果
笔者在聋青技校运用这一模式开展阅读课文的教学,取得了如下一些效果:(一)调动了全班聋生参与的积极性,使阅读课文的教学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
学生,全班聋生的语文整体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二)提高了聋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上课时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再是坐等老师给答案,而是积极思考解答,有的还能提出不少有质量的问题,促进了聋生思维的发展。(三)既培养了聋生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组内交流讨论),又培养了聋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组间抽签竞答)。(四)组内“同伴教学”的形成,既让语文基础好的学生体验到了助人的快乐,更使得语文基础差的同学进步明显。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教学模式并不能适用于聋职校所有阅读课文的教学。在聋教育这块特殊的领域,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发现新问题,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更多、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模式,以切实提高聋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孟源主编:《闸北区课堂教学模式》,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2 汤盛钦主编:《特殊教育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3 余理平:《聋校“设疑吸引、思辩强化、讲练巩固”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特殊教育》,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