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是现如今比较热门的一种语言,很多人在选择外语的时候也会选择日语进行学习,近年来中日交流的日渐增多了,很多企业也都需要日语专业的人才赴日学习和交流。本文是一篇江苏教育杂志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基础日语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基础曰语”是日语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国的基础日语教学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历程,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也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尽管我们不断地尝试着各种改革,但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材选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基础日语教学中的问题入手,浅析案例法、动感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运用。
【关键词】日语教学,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两国的交流也在逐步增多,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的日语教育事业也逐渐发展壮大,尤其在近十几年,成长速度极为迅速。据统计,在全国1108所四年制大学中,有466所开设有日语专业,学生人数达到68万多人,日语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种。
“基础日语”是日语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是使学生牢靠地掌握日语语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然而,由于教学进度,学习方法,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和学习心态等因素的影响,学习效果不尽相同。本文分析基础目语教学中的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浅析案例法、动感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运用。
一、基础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问题
“知识本位,教师中心” 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其形式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其结果是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机器、考试的奴隶。目前,仍有不少高校的基础日语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讲解词汇时,教师一味地追求语义的扩展,强调单词的多重语义;语法教学时,往往以灌输理论为主,忽视其应用性,使课堂变成索然无味的“一言堂”。 这种“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老模式,以“灌输”的方式让学生直接获取结论,不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导致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严重受挫,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应试教育”问题
“应试教育”是指偏离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单纯迎接考试追求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目前,针对日语学习者的各类等级考试较多,如:国际日语能力测试(JLPT)、高校日语专业四、八级考试(NNS)、日语托业考试(J.TEST)等。据调查,几乎所有的日语专业学生都会至少参加这些考试中的一门。学习者们为了获得合格证,往往会单纯地应对考试,忽视对整体语言能力的训练;教师们为了提高通过率,采取针对考试的练习,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及广大专家的努力下,基础日语的教材数量增加较快,质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基础日语的教材编写周期长,课程的延续性较强,因此,往往是整套教材出版后,各高校才会相继使用,再加上部分教师为了不重新备课,不愿更换老教材,导致基础日语的教材内容陈旧,甚至出现不少的“死语”。这样的教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毫无时代感,缺乏实用性。
二、基础日语教学改革
要改善学生的应用能力差,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竞争的局面,基础日语教学必须以市场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国内外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大胆进行改革。本文结合相关理论,着重论述案例法、动感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基础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案例法的应用
案例法是通过对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案例可以使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础日语教学第一步是对单词的讲解。为了让学生能够迅速、牢靠地记住单词和词组,可以使用图片案例教学法,即讲解单词时,通过展示与课文单词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日语来表达图片所展示的内容,这样可以让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更富趣味性,同时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加深记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讲解句型时,教师通常在讲解后会给出例句,让学生模仿造句。但由于初学者尚未形成日语思维,常把中文句子生硬地翻译成日语,这样的句子大多不符合日语的表达习惯。如果采用情景案例教学法则可以避免这种尴尬。教师通过简单的描述,为学生设定场景,然后让学生运用目标句型,联想该场景中能够使用的表达方式。场景设定时,可以摆脱教材内容的局限,选择日本社会的热门话题,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造句,又能够保证句型应用的准确性,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实用的场景会话。
(二)动感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动感课堂教学模式,即听力领先,通过听写、朗读、会话等课堂训练,完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把听来的语言知识理解、记忆、训练,从而转化为语言技能。动感课堂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纳转为主动吸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合作、反馈、协调和影响等方式,促进学生外语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外语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所谓主导,意味着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导演,教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何让学生习得地道的日语。而学生则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际操作中,可将课文与会话重新整合成真实的语言场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分配,通过目标语输入、情境会话、误用语重复、场景概括、目标语输出五个主要环节的循环,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享受语言学习的快乐,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教学的途径,其核心思想是要模拟人们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运用语言所从事的各类活动,把语言教学和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外语语言的能力。
基础日语教材大多分为会话篇和阅读篇,其中,会话篇是在习得词汇和句型的基础上,设定自然、真实的场景,练习使用与场景相符的重点句型,努力呈现自然、地道的日语,具备开展任务型教学的条件。对话形式的课文为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供了前提条件,并能让他们有机会从语言运用的反馈中,进一步认识目标语言。会话篇的情境设置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有利条件,能让学习者更快地进入角色,体验、实践真正的语言交际。在这些场景中完成的交际任务,能够促使学习者验证假设,修正假设,从而形成语言意义的主动建构。运用任务型教学,创设语言情境,增加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综合运用日语,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交际,学会做事。
三、结语
本文首先对基础日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材的选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简单阐述了案例法、任务型教学模式、动感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基础日语教学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提出在基础日语教学中,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知识学习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日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基金项目:武汉市教育局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13018)。
参考文献:
[1]寺田和子,三上京子,山形美保子,和粟雅予.日本�Zの教え方[M].�|京:アルク.2000.
[2]江新兴.关于大学日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日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佳音.基础日语课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4).
[5]王武军.日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于春英.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8,(1).
相关期刊简介:《江苏教育研究》是综合性教育理论刊物。为教育行政决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繁荣教育科学报务,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及时反映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 和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课改研讨,宣传课改新理念,报道课改新经验,推进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