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评职称论文新课标下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6-30 15:37 热度: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普遍的一个的方法。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集中听课的注意力,还可以调动课堂积极性,让学生更认真的听课。本文是一篇中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新课标下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

  古希腊教育大师苏格拉底说过“优秀教学的本质在于组织得恰当的问题”。他的话指出了课堂问题设计的重要性。教学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得好,设得巧,不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新课标下,如何设计语文课堂问题呢?笔者以为:

  一、设计问题,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方法之一,它旨在引导学生更好地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任何有悖教学大纲、游离于教材之外的问题,都不宜在课堂上讨论。曾听过一位教师的公开课,课题是《三颗枸杞豆》,他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拟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见过枸杞吗?它的形状如何,生长在什么地方,谁来描述?”他的话音刚落,学生便在下面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场面很热烈,可是争了半天也没得出统一的答案,教师只好按照参考念了一遍,算是解决了问题。

  我认为执教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偏离了教材,也违背了本课的教学目的,因为作者在这里的意图并不是真正要写枸杞这种植物或赞美这种植物,而是通过“三叔”逝世后留下的“三颗枸杞豆”,告诫“我”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要像他虚度光阴,留下三个遗憾。因此,我觉得没有必要去过多地了解枸杞这种植物。在教学本文时,根据本课的教学目的,我设计的问题是:“三颗枸杞豆在文中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有什么含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读课文,通过思考和评议,很快就把握了本课的主旨。

  二、设计问题必须依据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并讲究层次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先从文章“写什么内容”问起,然后依次提出“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最后设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读写练习题,巩固强化上课所学到的知识。例如:学习课文《一面》一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分层次性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谁和谁见了一面?

  (2)既然是阿累和鲁迅见了一面,那课文是怎样写他们见一面的?在文中找出他们见面的时间、地点以及见面的起因、经过、结果。

  (3)在见面之后,作者几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每次描写有何变化?这些描写突出人物有什么特点?

  (4)课文为什么以“一面”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

  我们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提出问题,可以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研读课文,进而让学生把握全文,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教给他们从材料中摄取信息的一些步骤和方法。

  三、设计问题必须明确,并有针对性

  问题只有设计得明确,才能使学生理解所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不然他们就无从思考,无从作答了。在设计问题当中问域不能过大,问域过大,学生就不明白如何回答才符合要求。例如,《荔枝蜜》这篇文章,开头从不大喜欢蜜蜂开始写起,如果问“开头从什么感情写起?”就是明确的,如果问“开头从哪写起?”“哪里”这个问域过大,问题提得不明确。其次,问句中概念不能含糊不清,否则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例如,教《猫》那一课,想让学生说一说小猫的形状,如果问“后来小猫什么样子呢?”就是明确的,如果问“后来小猫怎样呢?”就不明确。

  四、设计问题应新颖多样、富于变化

  我们可以:

  (一)根据课文情境设问

  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的说:“叫伙伴回去找绳子来,一端系在崖顶上,另一端我抓着往上爬,直到崖顶。”、有的则说 “叫大人拿长梯来,慢慢爬下来……”、还有的说“大声喊叫,在悬崖上等待救援”……

  这样通过情景设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

  (二)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设问

  例如,我在上《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首先叫学生看黑板上的标题“斜塔上的实验”,然后直接发问:“同学们,看了这个标题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提出了很多不同的问题,我便把他们提出的问题稍加归纳、整理,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这是个什么样的斜塔,在什么地方?

  2.是谁在这里做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3.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实验结果怎么样呢?

  4.这个实验要证明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是比较新颖的,同时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提出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由于好奇心强,兴致高,他们便会带着自己或别人提出的问题阅读全文,找出答案。

  (三)根据课文“提示语”和课后“问题与探究”设问

  课文的“提示语”是对课文的一种提示或思路点拨,它往往有助于学生走进课文,理清思路,把握主旨。教师在上课时若能充分利用课文的提示语来设计问题,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快速进入课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问题与探究”是编委精心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重点,巩固对课文的学习。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突破口,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以上便是我对课堂问题设计的一点看法。其实,课堂问题设计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搞好课堂问题设计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本文所说的不过是些个人的体会和见解,期在抛砖引玉,就教大方。

  中学教师评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教育与考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杂志定位为综合性理论性刊物,面向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管理工作者及广大教师。立足福建,辐射全国及海外,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文章标题:中学教师评职称论文新课标下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2725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